分享

毕业赠言 | 北大工学院院长张东晓:工学人的梦想和责任​

 skysun000001 2019-07-13

骊歌已起,别时将近,同窗的笑语犹在耳畔,老师的教导铭记心间。燕园的一草一木是每个学子青春中最美好的记忆,北大的一塔湖图更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乐土。临别在即,祝福的话语承载了无尽的期许,殷切的嘱托照亮前行的道路。又是一年毕业季,北大招办“毕业赠言”系列推送,与你分享。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首先,我谨代表工学院全体教师,向2019届毕业生表达诚挚的祝贺,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学业,即将进入新的人生阶段!

最近燕园处处惜别留影的场景,为盛夏抹上一层离愁别绪的色彩。正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在座各位同学或将奔赴海内外继续学业,或踏上工作岗位,在这里或欢笑或洒泪、伴随着奋斗、激情和不眠之夜的记忆,都将成为你们行囊中的一部分,妥善而不灭,也必然在今后的岁月中如影随形,时时回响。

今天我也和大家一起毕业了。由于任期届满,这学期结束后我将不再担任工学院院长职务。对于这片园地和过往时光,我也有许多难忘的记忆。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十几年前工学院重建的最初,那时我和创院院长陈十一院士还有同事们一起,不分昼夜地工作,在一张白纸上努力架构起北大工学的蓝图。

在工学院筹办之前,陈十一院士经常和我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去美国后更容易在学术上做出成绩、取得成功?我们认为中国还缺少有特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工科院校。在中国办一所新型的世界一流工学院,就成为了我们的梦想。经历了整整14年的发展,这梦想正在成为现实,并且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坚守的一种责任。今天,我们除了谈梦想之外,也想和同学们谈谈“责任”。

2005年北京大学决定重建工学院,关注的核心是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纵观国民经济全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重要条件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核心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科教育一直是以培养有制造能力的工科学生为主,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国家自主创新的需求。同时北大在文理医多方面都有极深厚的实力,但自从50年代院系调整后工科一直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两者都意味着,作为教育者我们承担着莫大的责任,同时也面对无限机遇。北大的工学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的定位不在于和传统工学的重复竞争,而是发展未来的工学、交叉的工学、前沿的工学;以培育核心创造能力为中心,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就是培养综合型人才。

工学发展到今天,其愿景已扩展到维护社会的安定、健康与福利,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我认为工学人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第一,利用所学,为你的时代、你的国家和群体解决实际存在的重大问题;第二,回报社会,创造新的知识和价值;第三,致力于引领新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

在这些方面,我们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堪称伟大的榜样。可能很多同学都知道,我们的老院友、新中国氢弹研究的核心人物于敏先生曾经可以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取得辉煌成就,但他选择了响应国家迫切需要,在数十年中成为一个“隐形人”,为中国氢弹理论的突破立下汗马功劳。另一位院友杜祥琬院士,从北大数学力学系完成学业后也是应国家需要,先后投身核物理、激光、能源研究等领域,为新一代核武器的设计与试验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开创了中国强激光和强微波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纵观这些老科学家的生平,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信念,固然从未褪色;而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责任感则始终是他们人生的最强音。

现在可能有人会说,老院友们所在的年代具有特殊性,时代已经不一样了。的确,工学老院友们大多生长于国家积贫积弱、民族救亡的大背景中,当时全国大多数青年的奋斗目标都是“工业救国”;于敏先生投身氢弹研究的背景,是20世纪中期其他核大国多次用核讹诈、核威慑来压制中国。今天的和平年代,经济繁荣,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我想,许多同学也认识到,我们的时代仍然有诸多重大挑战。工学可以成为解决这些挑战的钥匙。比如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水和食物,改善医疗水平等等。我希望并且相信你们中许多人将会参与解决这些重大挑战,那时你们将更深切地体会到,当一个人受到责任感的驱动,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获得多么大的满足感。现在工学院六系有近百名杰出学者,研究领域涵盖了许多当前重大的工科问题,在他们的引导下,包括在座同学,还有你们的师兄师姐,已经在新型工学领域取得了相当杰出的成绩,从生物复合材料到太阳能电池,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到湿地修复与保护的研究,等等,都着眼于新型工学,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身为工学人,创造新的知识和价值,是成就自我和回报社会的课题中应有之义。工学注重实干,讲究“无中生有”。北大工学重建前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在航空航天、海洋、能源化工等诸多领域,白手起家迎难而上,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代中青年院友群中,也不乏理论研究界翘楚、发明专利拥有者、产业技术革新者和产值巨大的企业领导人。在这些院友身上折射出的,是工学的巨大力量,是知识改变世界的最好写照。

从前两个方面可以引出我今天要讲的第三个“工学人的社会责任”,就是身为工学人,我们应致力于引领新的工程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创新始终是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内在驱动力。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顶尖的专家,甚至成为一个领域的开拓者,不仅是至高的荣耀与成就,也是对科学、对社会和对人类最好的回报。


不过,为了追求创新、发挥自我社会价值,我们往往需要做好准备,付出其他方面的代价。不仅是在工学领域,任何一项事业都有其艰苦之处,寂寞之处,有时还是对身体和心智的极大考验。我并不要求同学们一味远离名利,而是希望大家能远离功利之心,淡化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事业。

无论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不同的人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我希望同学们谨记,无论你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必然对他人、对外界产生影响,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更大的群体命运相关联。正如前面所说,心中存在责任感的人,会怀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渴求,他们通常会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将有限的生命放大至无穷。

对国家、民族、集体的责任感,对理想的坚持,对科学的信仰,我希望这些是北大留给各位的,是工学人这个身份给予你们的,它们是光环也是烙印。在这里度过的时光不仅是一份珍贵记忆,也将成为灵魂深处的一个声音,既抚慰心灵,也不时告诫和自问:我是否为正在从事的事业感到自豪,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当你的答案都是肯定,我想,那意味着你们已经成为了能够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骄傲的人。

最后,我想以你们的师长、朋友的身份再道一声别离。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北京大学工学院将一直守候和关注着你们,为你们摇旗助威。祝大家不负韶华、前程似锦!

毕业赠言 | 北京大学周飞舟教授在元培学院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毕业赠言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毕业赠言 | 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毕业赠言 |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保亚:理性地生存,诗意地栖居

北大学科 | 工学院:工道自然成,学为家国梦

北大工学院博士获诗词大会冠军|从函数定理到风花雪月,不慕繁华,依子空谷

来源:“北大工学”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