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社会上,谁也不可能孤立的活着,多一个朋友,多一条道路。这些良师益友有可能会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帮你一把,让你柳暗花明之际,又看到了新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交际圈,应该结识更多的朋友。 古人交友,讲究“志同道合”,“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同理,若是“道同”,双方则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如果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讲究“有道”,更有利于我们结交朋友。 为人有道,指的就是做事的时候,要懂得通过做事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事的原则就是“道”。这个“道”就是做事的态度、方法、规律、技巧和境界。通俗一点来讲,就是通过自己为人处事,获得大家的认可,获得社会的承认。 古往今来,因为做人“无道”而招致众叛亲离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古代,无道昏君即便手持生杀赏罚大权,但是终究还是让自己众叛亲离。在现代的社会,一些无道的人,往往因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恶劣态度,继而走向失败。 孟子是古人中的贤者,他认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格。不只在功名利禄前要有,面对生死考验也应该有。在他看来,“道义”比人的生命更为重要。
一种产品,如果生产厂家信誉好,有诚信,供货及时,流通比较容易,销售也就能获得利益。若是销售商没有诚信,随意加价,或者降低产品的质量,那么就会损害厂家的信誉。消费者也不会再买他们的账。 对人而言更是如此。一个人诚信的失去,就像千里长堤毁于蚁穴那样,最初只是一次违约,一次贪利,也许也仅仅只是一次做错事之后找借口,也许仅仅只是一次拖延或者敷衍,但是如果失去诚信的缺口一旦打开,那么当你想重新堵上的时候,便只能付出高昂的代价。 人际关系的链条是紧密相连的,它就像是环环相扣的链子,互相依存,紧密相连,但是如果不幸断裂了,出现了缺口,那么要想重新堵上,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论语》中曾经提到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连人也做不成了,还能做什么呢?而这里面的“信”也是为道的一种。 “道”是所有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所以,诚信的根本原则往往是通过互动原则来进行体现的。就像是孟子他老人家分析的那样,从里到外,一个人若是不讲“道”不为“道”,那么他还会取信于朋友?当然不是。 如果一个人讲“道”,为人有“道”,成为一个“人缘好”的人,那么来找他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他人际关系越好,声望越高,在圈子内的威信也就越来越高,也更容易赢得朋友的信赖。一个人有道,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依据,也是对别人的依赖。谁也离不开或者缺少不了“道”。道是诚信的一个大原则,互动原则!
小时候看《水浒传》,特别喜欢里面的宋江。虽然此人长得不帅,也没有多少钱,武功更称不上有多高,但是他居然能在水泊梁山当首领,靠的是什么,当然是“道”。因为他平时慷慨待人,当别人在危难之际遇到他的时候,他肯定会出手相帮,也因此,他获得了“及时雨”的称号。 有许多人正是看中了他的人品,倾慕他的“道”,这才赶过来投奔的。可以说,“道”是他获得好人缘的必要条件,也是众人把他尊称为大哥的必要的条件。
那么,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的人呢? 首先,我们可以修身养性,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人性本善,我们的善性虽然不是天生的,但是如果能保存住这份善心,那么,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行就能自然显露出来,表现在一言一行上,但成为“有道”之人。我们只有通过长期的潜心领悟,才能存心养性。这样才能达到和加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虽然人性是本善的,但是难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大千世界,种种诱惑都是存在的,只有通过深入的,理性的思考,才能把握人心性善的本质。
有道之人,要经常反思自己对别人的爱是否真诚,管理别人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尊敬别人是否充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正是一种言行的反照,只有在不断地自省中进行矫正,才能做到正确无误。 这就好像是射箭一样,不断地向目标射击,渐渐地,你就会命中目标。如果你总是射不中,就要积极地找原因,而不能去责怪别人。只有从自身找原因,才能提高自己的命中率。久而久之,我们自然会成为“有道之人”。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