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说说大调和小调音阶之间的关系

 杯中的月亮 2019-07-13

大调和小调音阶之间的关系?

我能单独理解十二大调和单独理解十二小调,但每一组之间的关系呢?比如说,A小调和C大调都属于C调,实际应用中是怎样的呢?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更不用说理解五声调式了。
要想细说这个问题,能够写出一本书呢。这里拣一点主要的说说:
一、现代音乐体系中主要的调式就是“自然调式”,实际上就是“自然大调”。各种小调都是在这个自然大调的基础上变化产生的。
自然大调音阶的特点我想不用跟你细说了吧?不知道五度相生你是否真正理解?从你的问题中看到你应该是练习钢琴的,钢琴是典型的采用十二平均律的乐器。但是,真正的乐音关系的本原,还是要基于五度相生律。也就是说,不论你现在实际采用的是什么律制,谈到音关系上,还是离不开五度相生的原理。
自然大调的产生就是基于五度相生,以C大调为例,首先确定的C音的音高,之后,根据C音得到它上下方的五度音G和F,再三,通过G音得到其上方五度音D音,再四,通过D音得到A音,再五,通过A音得到E音,最后,通过E音得到B音。将F升高一个八度、将D、A、E、B各音按八度关系降低,使它们排在一个八度音程内,就形成了你看到自然C大调的音阶:C D E F G A B。这就是自然大音阶产生的过程。
二、再说小调,小调是如何产生的呢 ?还以上述C大调举例,将其音阶中的第三、第六级音,也就是E和A两音各自降下半音,就成了小调音阶:C D bE F G bA B。不过这个小调怎么看着不像我们常见的自然小调呢?它的第七级是不是也应该降下半音才是?别急,我说的这个是“和声小调”。因为只有和声小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调。是各种小调的真正的基础,其他各类小调都是它的变体。
因为和声小调的第六级与第七级音之间(上例小音阶中bA与B音之间)是个增二度音程,这对于声乐而言就太困难了。所以就演变出一个“旋律小调”,就是当音阶上行时还原第六级音,下行时降下第七级音,变成上行:C D bE F G A B,下行: bB bA G F bE D C;因为上行时,需要第七级音的导音功能,所以七级音不能降,只能还原第六级音了,而下行时不存在导音问题,所以降下七级音。
再看看,把上述旋律小调的下行音阶的顺序掉过来,是不是就是自然小调的上行音阶呢?
三、就是小调的记谱,小调记谱本身没有调号,而是借用自然大调的调号。最合适的就是小调主音上方三度音那个自然大调的调号了,这也是为什么a小调要用C大调的调号的原因。

知道了上面的三大点,你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了。
一、关系大小调所谓的“关系”,就是在记谱上调号通用的关系,别无其他。所以a小调并不属于C大调,而只是借用了C大调的记谱调号。真正有关系的是同名大小调,如c小调之于C大调,因为小调是由其同名大调变化而来。
当然,在转调时,关系大小调之间因为各音完全相同,所以也可以很方便地互相进入。
二、真正的小调是“和声小调”,和声小调的第七级音是不降的,它和其上方主音之间是小二度关系。a小调的七级音是#G(和声小调),所以,你在C调号的曲谱内看见有临时升号时,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a小调是个和声小调。

追问:

非常感谢您周详的解释,可还是不太懂!相比而言,我对耳朵听的东西记起来更快,很快就能哼出来,但让我学习理论来,怎么变得这么深奥?!

追问:

非常感谢您周详的解释,可还是不太懂!相比而言,我对耳朵听的东西记起来更快,很快就能哼出来,但让我学习理论来,怎么变得这么深奥?!

追答:

听到的很快就能哼出来,说明你天分很好。
至于理论,看上去似乎很复杂。但实际上只有一个核心——就是“协和的乐音关系”。音乐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没有“音关系”这一概念,单独去面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当然就无所是从。一旦以音关系的视角去看这些问题,就都很简单了。
比如两个乐音的同度关系、八度关系、和五度关系,这些音程关系,构成了最为协和的乐音关系。是各种音关系的基础。音乐中有关调式、和声等理论都是围绕着这些关系展看的。即便其他各种音程关系,也是在五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音程转位而来的。我想,这些你们的老师都讲过,可能是你自己忽略了。

追问:

谢谢!我是自学的,几年前请了个老师但是把我当小孩子教。
从您的答复来看,学音乐理论是有规律可循的——“协和的乐音关系”。“乐音”可以理解是两个音程?“音程转位”这个概念,我对它懵懂。“各种音关系的基础“,我对这些都是朦胧感。感觉有点痛苦。
我把您的见解记下来。在键盘上多练习后看看有没有长进。
再次感谢您耐心的回答!

追答:

乐音和音程是两个关联的概念,但不是一回事。简单地说,乐音就是音乐所选用的声音,音程则是两个乐音间的关系的表达形式。
乐音就是符合音乐需求的声音,具有其相同的物理性质,比如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这四种基本属性。广义的音关系,就是指两个乐音之间这些物理性质的对比;而狭义上的乐音关系,主要是指两乐音间音高的比较。
而人耳对音高关系的感觉,在于两音振频的比例关系,而非两音振频之间的音频差。所以,两个乐音之间的音频比值,越趋向简单,则两音在一起就越协和。
比如两个音高相等的乐音,其振频完全一致,其音频比为1:1;或是高音音频比低音音频为2:1;或是4:1等等,这样的两个音在一起响,相互之间绝无干扰,自然是最为协和的音关系。但是这种比值的音关系虽然协和,但因为太过一致,以至两音间听上去竟然毫无差异可言。如果音乐中全是这种关系,也是枯燥无味的。
所以在此之外,还采用的高音与低音音频比为3:2的这个比例上的两音,并以此为音关系的发轫点,在标准音高基础上逐步推导出其他各音的音高。
所以,乐音间音频比的关系,才是音高关系的本质。音程无非是把这些音频比关系按照音阶的形式来表达而已,音阶上的音级差数加一,就是两音的音程数。但其内在联系,还是两音音频之比。
比如说两音音频比值为1,则是等高的同度音关系;高音比低音值为2或2的整倍数关系的两个音,就是八度或N个八度的关系;高音比低音为3:2,就是五度音关系。其他各种音程的音频比关系都可计算,不如大二度音程,是经由两次五度相生,而后降下一个八度而来,则其音频比为(3/2)^2*(1/2)=9/8;纯四度关系是高音先由低音向下五度生律,而后升高一个八度而来,则其高音比低音音频比为4/3;象上面这种,两音中其中一音作八度移动的,而是两音音程变化的,就叫音程转位。大三度音程上两音的音频比,通常取纯律的比数为5/4,即五度音中间插入一音,则三音音频比数为6:5:4;6/5则是小三度音程上的两音音频比数。
十二平均律是一种强制等程的乐律体系,即为了简化乐音关系,使每一个半音间音程相等(音频比相同),将八度音程内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音,故其相邻两音之间的音频比为2^(1/12)约为1.059463,其纯五度音程含有七个半音,则其两音比值(高比低)约为1.498,与五度相生律的1.5非常接近而已。




怎样辨别乐曲是大调还是小调

一般来说大调给人欢快的感觉,而小调则有悲伤的基调,在音乐色泽上有明显的区别。这跟音符和声旋律的走向、组合、音的排列等有关,有固定的格式。比如说,基本的,在同一个音起始的主和弦中,大调的主音(那个第一音)和第三音呈现“大三度”位置,而小调则是“小三度”。相差这半度听上去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啦。因为这些是固定的,所以不同的人听来也都会落到同样的反映区间,而不会偏差到把悲伤听成是快乐,所以用音乐色泽的分辨来判断大调小调,是大体上可以的。

不过有时大调的曲子也可以作成悲伤的,举个熟悉的例子,流行歌曲里边“发如雪”“如果的事”“菊花台”都有人认为是伤感的音乐,却都是大调的。更具体准确的方法,就要从音的排列格式等来看啦,就如我前边说的,最明显的主音和第三音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也就是说第三个音是相比较而言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如果是西洋的音律,小调的第七个音通常是升半度的,比有同样升降符号的大调(就是它的关系大调)第七个音多升了半度。比如C大调是没有升降符号的,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也是,而A小调的第七个音在西方的和声小调中却是升半度的,就是#G(从A往上数A,b,c,d,e,f,#g是第七个音)。这个在听上去的效果有点震心,(嗬嗬当然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有点略带不和谐的美,好像揪心配上伤感的基调,有时出来忽然有点唐突却带来很好听的色彩感觉,有这样情况的就是小调了。而大调的伤感一般是通过旋律柔美产生的,不会有这种突然升上去的第七音带来的感觉。

乐理上来讲,分别有12个大调和12个小调,就是12对,拥有12个不同的起始音,就是钢琴上的5个黑键和7个白键。不同的小调有不同的音作主音就是通常结尾的音,la主音结尾的是A小调,然而A大调也是。这样一组同一主音的调叫平行大小调。所以用这个方法不能准确判断调子哦

C大调就是从1开始

C小调就是从6开始

1 2 3 4 5 6 7是大调

6 7 1 2 3 4 5是小调

关系大小调 

在自然形式中,音的组织相同,因而调号也相同的大小调,也叫关系大小调或平行大小调. 

例如: C大调 1234567 

a小调 6712345 

从上例可以看出,关系小调好像是以大调的第六级(它的主音下方小三度)作为主音而构成的,反之关系大调好像是以小调的第三级(它的主音上方小三度)作为主音而构成. 

所谓关系大小调,或称“平行大小调”,是指在五线谱上调号相同的一对大小调,它们互相为对方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每个大调都有其调号相同的关系小调,每个小调均有其关系大调。 

如C大调和A小调互为关系大小调,G大调和E小调互为关系大小调,A大调和#F小调关系大小调。 

关系大小调之间相距一个小三度。也就是说,关系大调的主音比关系小调的主音高一个小三度,相对而言,关系小调的主音比关系大调的主音低一个小三度。如C大调的主音比A小调的主音高一个小三度,反过来A比C低小三度。小调一般指的是和声小调。

看Ⅰ级(首调Do)和III 级(首调Mi)的关系啊!大三度关系就是大调,小三度关系就是小调哈哈!

判断大、小三度最简易的方法:do 升do re 升re mi(共五个)——大三度

 do 升do re 升re=降mi (共四个)——小三度

这个看调号就是如果是d大调就是两个升号 如果是d小调写的就是f调的调号(f大调和d小调是关系大小调)。如果没有调号就看临时变音记号。d大调是是升f升c d小调是跟f大调的一样降b。大调里的音色是由于大调的ⅰ ⅳ ⅴ级和弦决定的。 大调的ⅰ ⅳ ⅴ级和弦,都是大三和弦 色彩明亮开阔。小调里的音色也是由于小调的ⅰ ⅳ ⅴ级和弦决定的。小调的ⅰ ⅳ ⅴ级和弦 色彩较暗淡 柔和。do是每个大调式的主音 它是一个稳定的音 没有任何的倾向性,如果每个大调的主音都有倾向性 不稳定的话 那么这个调就没法听了

五线谱上的大小调指的是什么意思,如G小调,C大调,

调表示由符合基本音阶的音程结构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一个音阶,主音与中音的音程关系是大三度的,就是大调,主音与中音的音程关系是小三度的,是小调。大调中,从主音开始,各个音符的音程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小调则是:全半全全半全全,全是全音,大二度,半是半音,小二度。你说的g小调就是以g为主音的,C大调以C为主音。一般来说,大调给人的感觉辉煌大气,小调给人的感觉忧伤委婉,但也有例外,比如拉威尔《为已故公主所作的孔雀舞》就是大调,而德沃夏克大气磅礴的第九交响曲是小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