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涵敬斋 2019-07-13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在福州三坊七巷中的黄巷,距离熙熙攘攘的东街不过几十米远,有一座大宅安详静穆地倾听着闹市的喧哗,一块泛黄的匾额上写着“五子登科”四个大字,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游人在匾下虔诚地仰视,这里就是著名的福州候官郭氏家族的宅邸,晚清时期,郭阶三一家造就了“五子登科”的盛事,这也是福州人耳熟能详的一段佳话。虽然科举时代早已过去,但时至今日,怎样教育子女成才仍然是人们最普遍的关切。

五子登科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那么,“五子登科”的成功有什么秘诀吗,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候官郭氏家族的家风家训。

一灯荧荧塑辉煌,五子登科传美谈

家风家训

候官郭氏家族原是福清海边一个以渔耕为生的农户,明嘉靖年间,徙入福州。到晚清时,郭阶三这一支族,在科举上取得巨大成功,郭阶三是举人出身,他生有五个儿子,四个考中举人,一个考中进士。在记者的采访中,作为郭阶三的五代孙,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今年77岁的郭震老人首先纠正了人们的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五子登科”的盛举其实并不是发生在黄巷的那栋大宅里。

原来,黄巷这栋大宅是郭阶三的孙子郭式昌在光绪年间所买,而在郭阶三“五子登科”时,郭家经济条件并不好,一家人蜗居于黄巷对面锦巷尾一进的房子里,是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中取得的成功。

郭阶三五子登科后,其子孙在科场不断创造辉煌,共产生了六名进士,十五名举人。使得郭氏成为闽都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涌现了一批勤政为民的官员与杰出的学者与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开国将领郭化若,民国风云人物郭则沄,院士学者郭可信,藏书名家郭名昌,琴棋高手郭同甫,文化学者郭白阳等等,都是出自这个家族。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郭化若

军事理论家开国将领

“五子登科”的二子郭伯荫是道光十二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他为官清廉,重教兴文,留下许多德政佳话。

1870年,在郭柏荫湖北巡抚任上,长江爆发千年一遇的大洪水,根据水文记录,这是长江迄今最大的洪灾,比1998年的长江洪灾还大得多。湖北全省成为泽国,郭柏荫殚精竭虑于救灾,身心俱损,由于救灾及时,措施得力,救活了无数灾民。

郭阶三的四子郭伯苍,是五个兄弟中唯一在家乡福州长期驻留,并殚精竭虑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的人。他的一生大都效力于福州的水利建设和研究整理地方文献。他曾主持疏浚福州的不少江河沟渠,以减轻福州城的水患,还是福州环保工作的先行者。虽然随着城市的建设,当年郭柏苍疏浚的许多沟渠河道都已不见踪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福州市正在展开的规模宏大的内河治理工程,是与先人,特别是郭柏苍孜孜不倦于城市水工建设所打下的基础分不开的。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五子登科的盛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后代子孙的人才辈出更是与良好家风熏陶息息相关,郭阶三夫妇是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主要靠夫妇两人自身的学力,督促、指导孩子的学业,使他们顺利成才。

当时,家里穷,没钱请塾师,郭阶三夫妇便亲自教授。晚上,家里只有一盏昏黄的油灯,孩子们环坐朗诵,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但这家人绝不懈怠,而是更加勤奋地投入学习。有人劝郭阶三干脆早点让孩子们去谋个生计,但郭阶三坚决不同意,夫妻俩坚持到底,终于将五个孩子全部培养成才。

一字之伪,必为指正

母教谆谆酿人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五子的母亲林桂馨,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林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娴熟经传,在出嫁前即在家中承担起家庭教师的角色,并成功地为其父任助教,将两个弟弟送入仕途。出嫁后又与丈夫共同创造了“五子登科”的辉煌。

林氏教育孩子要求十分严格,据郭柏苍回忆,母亲每天让他读经时“必先辨字”,即要求一定要读准字音、掌握字型、养成了他严谨的学风.对后来的治学有很大影响。林桂馨年老时还经常让孙辈们围在自己的床榻边诵读诗书给自己听,“一灯熒熒,书声相续”,“一字之伪,必为指正”……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咸丰元年,1851年,随着三子郭柏芗中举,林桂馨与郭阶三亲见“五子登科”的盛事圆满完成。1860年,林桂馨以82岁高寿去世。她一生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管教与培育儿孙半个多世纪,终于成就了书香门第之伟业,为郭氏家族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母教的力量在福州文化史上十分突出,许多文化名人身后都有一个文化修养高,人格魅力大,对孩子要求严格的母亲,郭家“五子登科”的盛举更是母教的成功范本。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科举大省,福州更是在清朝举人的中榜率上居全国之首。这其中原因很多,可供历史学家仔细探究,但是一个明显的理由是闽省的家学中,男女一视同仁,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造就了闽省才女颇多的文化现象。她们相夫教子,督促儿辈努力上进,是造就闽省科举盛况的潜在力量,也是世人共认的“八闽出才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严而严 家塾亲亲文运长

家风家训

但是如果认为“五子登科”的背后,只有严格,甚至是棍棒教育,那就肤浅了。实际上,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郭家教育理念也非常先进,郭阶三中举后,主要担任教谕工作,为其成功教育子孙提供了有利的经验与铺垫,他非常善于营造一种不严而严的家教氛围。

郭阶三虽然不用棍棒,但是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尤其注意孩子们的交友,平常家里“门无杂客”,有孩子的朋友同学来访,必听其言论。对于喜欢闲谈戏谑的朋友,委婉劝退。这一点非常符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儿童成长过程中更易受流行文化、同龄朋友等来自家庭生活以外因素的影响。而家塾式教育,则通过父母的亲身示范,营造了一种“学习场”,在场中有亲情关系的个体互相促进、互相竞争,进而促成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这种“学习场”也正是世家大族人才辈出的秘诀所在。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郭阶三自己就是这种家塾式教育的受益者,他年轻时曾在林则徐之父林宾日家读书,郭阶三比林则徐年长七岁,少年林则徐学习极为用功,每晚郭阶三就寝后,他还要多点一支太乙烛,多读点书才入眠,这对郭阶三的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他们的同窗生活也为郭、林两家的世交打下基础。后来,林则徐也曾亲自关心郭阶三对孩子的培养。郭氏后人郭震老人跟我们讲了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次,郭阶三因心情烦闷,带孩子上街看戏,想看看热闹解解闷。路上遇到林则徐,林则徐问郭阶三“你带孩子去干什么?”郭阶三答:“去看戏呀。”林则徐说“不行!这么小年龄看什么戏,还是带他们回去读书习字为上,你如果没心情,我来教他们。”于是,郭阶三就打消了看戏解闷的念头,带孩子回了家。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林则徐与郭柏苍同游升山石刻

这个故事对于研究福州的世家文化是很有帮助的,近代福州世家林立,人才济济,世家之间的交际往来也非常密切,他们共学、交游、联姻,他们的家风互相交融,家学互相促进,道德互相砥砺,形成了强盛的世家文化,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林两家至今保持着深厚情谊,他们的交往是世家交谊的典范。

虽然一次少有的休闲娱乐被打住了,但郭家的学风也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教育。相反,郭氏的众多从政者,都有读书报国志向,经世致用的能力,还产生了一位“很会玩”的大学者——郭柏苍。他博学多思,学术兴趣极为广泛,对天文、地理、河运,特别是福建的山川、风土、物产、人文、史迹等都有研究。

他是心系苍生的水利专家、是热爱自然的浪漫诗人,是汗牛充栋的藏书家,遍览名山大川,熟知乡土佳处的旅行家,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福建省一位杰出的博物学家,他收集闽、台两地物产,编著《闽产录异》,收录了1000多种植物,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外,他著书三十余种,数百卷之多,为闽都的文化传播与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郭柏苍的成就,除书香门第的良好熏陶,还与他主动进取的学习精神有关。他虽也熟读经典,但他的学问大部分是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实践中,以及与众多文人学士、村夫贩卒、平民百姓的接触与交流中获得的。他的这些优点对当下的应试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五个儿子全部登科!来看看两百年前的福建先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郭震先生

郭柏苍玄孙

郭氏的家风家训以及“五子登科”的故事,再次证明了家庭教育在人生的一系列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今天,科举制度和家塾式教育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郭家父母以身作则,不懈努力,营造不严而严的家教氛围,培养孩子主动进取的学习精神,打造互相竞争、促进的学习场,都对今天的家庭教育大有裨益。

家风家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