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最后一天,窗外鞭炮霹雳啪啦,年终总结应声而来。 盘点过去一年,医疗方面的机构改革,引发大家对政府职能转变、医改深入推进的讨论。“家庭医生”的概念早已引进,但它的来龙去脉、用法好处仍有待仔细了解。市场不断有新东西出现,是医疗服务优化的机遇,但道理总还是那个道理,怎样保障一个健康的市场,老文章常读常新。 与公号读者的讨论中,我们受益匪浅。捧上去年中心文章精选,2018,感谢您的陪伴。 专题一 · 医疗市场热议 综观医疗服务市场,提起过度医疗,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由于“供给诱导需求”:医生与患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医生有能力操纵患者的购买决策以谋取利益——这也是医疗服务领域“市场失灵”的重要论据。事实必然如此吗? 专题二 · 家庭医生迷思 2018年年初,流感疫情风暴席卷全国,可谓是让无数家长焦头烂额。按说流感也算常见病、多发病,但正在大力推广的家庭医生好像并没起什么作用,负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中心也门庭冷落,就只看到各大医院儿科排起长队,医生供不应求,患者怨声四起。这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小编在此带大家回顾中心主任朱恒鹏老师接受央视新闻采访的问答,再瞄一瞄现行医疗卫生体制。 专题三 · 机构改革探索 阳春三月,机构调整方案出台,大家有很多问题。朱老师的这篇文章,其实也是绕着“给钱”这事来解释。首先,买单的人变了,支付方式应该也要变,想想这来源、内容、结构,都往哪个方向走。再者,也想给有心的方案操刀人提个醒——开了个好头,可要顺着好路子往下走啊。 专题四 · 读书会&生活随笔 随着医学的发展,生命有了更多希望与可能,死亡也变得缓慢而昂贵。医疗和长期照护系统面对的挑战近在眼前。如果不靠子女照顾,老年人能不去养老院吗?舒适又有尊严的死亡,人人都要得起吗?《最好的告别》一书给我们的启示,各位读者可还记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