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璪善画。毕宏向他请教绘画之法。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此言妙极,道破天机。短短八个字,就概括了观察--思考--创造的全过程。自然之美,经过作者感受、体味、生发,俨然就有了血肉精魂。 高秋归牧图(54*54cm)2008 技法的总结,无非外在。前人的感悟虽可借鉴,却不能概全,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体悟。什么是美?见仁见智。美是一种认知,发乎内心,并没有生硬的标准。天公造物不随人意,常出意料之外,莫非情理之中。创作,虽不离造化,终归还须自证心源。 林间三月(65*131cm)2009 介翁认为:画家作画,虽仍以造化为凭,但其结果已经出离,根子在自我启迪。禅宗的传承有“不立文字”一说,意即着相的东西有局限,讲究“直指人心”。只是心证过于玄妙,直指太难。所以,不妨以再造过程为载体,借舟渡岸。人在舟上,抒发当下,能以作品融汇天地造化之美,不亦乐乎。 清风(47*47cm)2009 介翁作画,每多体悟,缉为《介翁画语》——只为律已,非敢诫人。经年积累,心证所得亦颇为可观。身体虽受钢筋水泥之困,精神却独与天地相往来。 路漫漫其修远。行者既会遭遇泞淖多歧,途中又岂无霁月风光? 此间之乐,可不思蜀。 作者:枕石斋主人 介翁主题作品松风山果凝秋香(109*68cm)2009 知寒图(66*65cm)2009 八月桂花香(67*67cm)2008 猿乐南山(95*66cm)2008 介翁,本名刘秉贤,又号介山,常居万竹山房,以涉翰墨兼农事为乐。 为画魂崇古,意求新。其作品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能够充分体现当代的笔墨精神,强调以书法入画,用线用墨追求浑厚大气,并通过笔墨折射出对自然万物的哲学思考。 年过花甲,善独处,思孤往,艺事多向内心求。 偶有所得,便是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