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时接触到了“结构洞理论”,我认为结构洞理论是社会网络分析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而且我很难将此理论与研究内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总觉得很生硬,因为单从书中对结构洞的解释很难理解它的意义,下面截取刘军对结构洞的解释:
一谈到结构洞,至少涉及到三个人。对于三个行动者A,B,C 来说,如果A 和B 有关联,B 和C 有关联,而A 和C 无关系的话,我们就说这种结构是一种结构洞,或者说在A和C 之间存在一个结构洞。结构洞的存在使得B 处于中间人地位,B 因而可以控制资源的传递等。在下图中存在多个结构洞。在管理者的社会资本中,弱关系和结构洞占据重要地位,它与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市场的网络等都具有重要的关联(刘军,2009)。 结构洞是就是指社会网络中的空隙,即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disconnection)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伯特)。 2.结构洞的测量 结构洞的计算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存在两类计算:Burt 的结构洞计算和Borgatti 的个人中间度,我们主要介绍前者。 Burt 的结构洞的计算要考虑四方面因素。为此,Burt 讨论了一个网络的4 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并以此为基础来计算结构洞,分别是:有效规模、效率、限制度、等级度。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有效规模(Effective Size):指的是个体网的规模(Size)减去网络的冗余度(Redundancy),即有效规模等于网络中的非冗余因素。 效率(Efficiency):在测量结构洞的时候所使用的效率概念比较简单,一个点的效率等于该点的有效规模除以该点锁在个体网络的实际规模。 限制度(Constraint):从概念上讲,一个人的“限制度”(constraint)指的是此人在自己的网络中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运用结构洞的能力或者协商的能力。 等级度(Hierarchy):指的就是限制性在多大程度上围绕着一个行动者展开,或者说集中在一个行动者身上。 书中关于结构洞四个测量指标的公式都非常复杂,这里不再附上,因为社会网络分析大部分分析工作都可以借助ucinet软件操作,像我们这种外行普通人只需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就可以完成研究工作,结构洞的分析路径是:Ucinet-Network-Ego networks-Structural holes. 3.结构洞的应用 学到这里其实对结构洞还是比较模糊的概念,直到我在快资讯上看了一篇文章才对结构洞理论的理解明朗起来,也明白了这个理论为何可以适用在众多领域,经典理论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可以应用于多领域。非常佩服那些提出这些经典理论的学者,这样的创新才可能把社会科学往前推进,也佩服那些把深奥的理论深入简出讲明白的人,向他们学习。下面附上我在快资讯上看到的这篇文章,对在职场工作中迷茫的人有很大启发意义。 《结构洞:什么样的岗位升值快?》 在职场打拼了几年的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同时进入公司,为什么有的人一路高歌,有的人还在原地踏步? 如果你在职场打拼了几年,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同时进入单位的一批年轻人,为什么有的人一路高歌,有的人还在原地踏步?是能力?才华?勤奋刻苦?还是溜须拍马? 其实都不完全是。 网络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那些升值最快、同事评价最高的人,是那些连接不同部门,或连接部门与市场进行跨领域沟通的这些人! 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关系资源和信息,能够调用更多的人为自己服务,从而获得快速的升迁。 结构洞——社交结构洞 在网络科学里,人们在社会网络中所占据的这种独特的位置为“结构洞”。 如果两个团体之间缺少直接的联系,那么从网络结构看,就好像在这两个群体之间存在一个空洞。 而能够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中间人,就在网络里边占据了这个空洞的位置,他们是社会网络中的搭桥者。 例子:一个中层经理,他占有的结构洞越多,就越可能被提升 有研究机构以工程师为样本,做了一个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工程师每增加一个联系人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跨度越远,对他的帮助就越大。 结构洞好处——信息先机优势 首先是因为结构洞能给人带来信息优势(别总以为现在是9012年了,信息早就不是秘密了,注意区分: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什么是可公开的信息、以及可用信息的衰减性等)。 假设有3群人,他们互不来往,而我恰恰是在这三群人中间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只有我能够把这三群人联系起来。 那么如果有一件事发生在其中一群人的身上,那我就会比另外两群人更早的得到这条信息。如果这条信息非常具有价值,那我就能占有先机借机获利。 例子:利用结构洞的位置所获得的信息的优势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深圳的股票交易所刚刚建立。新股票的认证,资格靠抽签,而抽签的这个表需要用身份证来购买。 时我有一个在深圳打工的亲戚,他回到我们老家大宴宾客动用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帮他收集身份证。 当大家还在纳闷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凑足了两麻袋的身份证,寄往了深圳几周之后,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结构洞的好处——信息多样化优势 除了占有先机,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人,还拥有更加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这些多元化性的信息通路,能够给他们带来新鲜的、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能够帮助他提高工作表现,还能促进科研和产品的创新。 例子:一物降一物 一家公司采购部门在跟供应商谈判的时候,总是拿不到理想的合作条款,采购部门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公司的市场地位不高,员工的谈判能力不强。 但有这的一人,他在这个公司里边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他了解公司的全局,他就站出来提议说,这个问题应该拉上市场部和供应商一起谈,市场部手里有资源可以和供应商交换,把报价压下来。 站在现在看过去,过去很聪明的人,貌似也一般般,但若站在未来看现在,有没有发现,自己好一般般好傻逼? 你可能接下来会再问信息优势这个还是太软,有没有什么真金白银的好处? 比如:我可能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接触的人多信息多,但是我是一个服务部门,我所在的部门比较弱势,我只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好人,这个结构洞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例子:信访局的逆袭 我们都知道,在地方政府的信访局往往是一个既没有实权,也不掌握资源的部门,因此,信访局局长在同级的官员里边的地位也不太高。 他召开现场办公会,邀请有关部门到信访局来现场解决问题,而那些受到邀请的政府部门的头头们,也不好不去,只能硬着头皮帮助他解决问题。 这样的做法获得了市领导的首肯,他觉得这个做法非常好,干脆开通了一个市场热线,就设在信访局。 且信访局处在各种负面消息的入口处和中心位置,信访局局长对各方面的情况是最有把握和研究的,他常常能够为市长出谋划策解决市场热线中遇到的难题。 结果,这使得信访局一下子就成了当地政府的核心部门,这位局长也成为了该市的风云人物。 他所做的就是把信息优势转化为了控制优势,从而提升了自身在这个官场网络中的重要性。 比如说客服:看起来,客服是一个最不待? 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你只是简单的传线接话,那么你结构洞的地位很快就会消失掉。 但还有很多结构洞是在网络中长期存在的,他们的价值是无法替代的,比如:他连接的两个群体差异过大,要么是话语体系不同,有如鸡同鸭讲,要么是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只有通过你这样的中间人才得以建立连接。 当然,你发现问题,还要学会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你才像隔壁老王一样,无所不能;否则,忧郁至死吧…… 跳出来——来事儿别一根筋 疑问:若作为中间人,帮两个团体建立了联系,若他们今后绕过我直接沟通,我岂不是给别人做嫁衣? 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你只是简单的传线接话,那么你结构洞的地位很快就会消失掉。 但还有很多结构洞是在网络中长期存在的,他们的价值是无法替代的,比如:他连接的两个群体差异过大,要么是话语体系不同,有如鸡同鸭讲,要么是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只有通过你这样的中间人才得以建立连接。 当然,你发现问题,还要学会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你才像隔壁老王一样,无所不能;否则,忧郁至死吧…… 刻意练习——思维模型+刻意练习+及时反馈 结构洞所在的地方就是连接中断的地方,如果搭桥者不存在,那么网络中的群体就很难发生联系,所以这些搭桥者会一直被相互隔离的两个圈子中,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人(刻意练习一下,你举几个例子?) 我们每个人可以从中学习到的一条心法,就是——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分工里,而要把自己尽量变成结构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