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剔除汉语中的脏话

 窦旭民图书馆 2019-07-13

窦 旭 民

所谓脏话,又称粗口,而骂脏话,亦称作爆粗口。其意义在于话一出口,就使受话者(或周边的聆听人)感到被羞辱或冒犯的用字遣词。

英语中对“脏话”一词最初的含义仅仅用于表示渎神、亵渎神圣,或随便的提及神的名义(渎神的说法或赌咒)。例如“天杀的”、“去死吧”、“下地狱”或者“去你的”等等;在汉语中常见的骂人话则有“乌龟王八蛋”、“狗娘养的”、“混蛋”……。

现时,脏话的意义已经延伸至包含色情、男性至上、贬损、种族主义及具有性意味的字眼。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脏话,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其核心与前提是这个词必须是实际存在的,必须触犯一项禁忌,而有特定的冒犯性。同时还具有故意造成听者的震惊、愤怒或者不自在,并被众人广泛认为是“粘湿、丑陋、恶心的东西"。

当年,鲁迅先生曾经将“他妈的”列为国骂,批评了汉语中的这种脏话。然而,类似的脏话在汉语中还有不少,各地不一,的确令人听得难堪,很不文明。

例如:陕西一些地方乡间脏话就是这样,多都拿人类的生殖器官(多为女性器官)为“靶子”,竭尽辱骂,以解心头之恨。似乎人的这一器官最为隐私,最为龌蹉,也就最为下贱了,谁不高兴了,谁想发泄了,都以此为对象,侮辱、谩骂一通。具体的语句我实在难以在此一一展现,不过,人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会想到……。

久而久之,这类脏话在一些人身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开口就是,脱口而出,成为口头禅了,奇怪的是这些或许已使某些人见怪不怪的脏话,反倒变成一种问候和“美言”了。如:两名朋友突然见面,一握手就会说“挨球的,最近死哪儿了”,还真是体现出一股亲热劲。到底是真情呢,还是假意,要么是一种诙谐呢,还是幽默,我也实在搞不明白。

还有一些年轻人,好的语言不学,满嘴尽是脏话。什么“我靠”、“我操”……张口就来。他们到底是否真正理解这些脏话的含义,我看也不一定,但是这些话一出口就会令人对其另眼相看,减少了印象的评价打分。

长相是人的外表,其俊与不俊,除了后天美容之外,只能靠父母的遗传基因决定;但言语说话是人的后天养成,其美言或是脏话取决于人的品德修养。同一个家庭,同一胞兄弟姐妹,秉性不一,性格不一,说话的语气、神态依然不一。有的温文尔雅,一语暖三冬;有的粗鲁暴躁,开口即伤人。

是的,一个好的习惯往往需要人们长时间的修养才能养成,而不文明的、低级趣味的东西却很容易随时染上,所以,人必须加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先进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习美好的语言和文化,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在当今世界,人们需要和谐,需要和平,需要一个温暖的社会环境。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才能生活快乐,幸福安康。让我们共同努力,讲公德,讲文明,剔除国语中的脏话,强化公民素质,构建文明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