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帮助孩子建立一本记忆的存折——从武亦姝会背诵2000多首诗词说起(上)

 闲人欢道 2019-07-13

2017年第二十期

央视的一档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寒假火了起来。一个小姑娘也因为这档电视节目火了起来,她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的冠军,复旦大学附中的高一学生武亦姝。网友纷纷为她的才情所折服,称其“这个00后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武亦姝能夺冠,因为她的淡定,更因为她的实力。据报道,她的诗词储备量有两千多首。很多网友对这个数量的表情是这样的。

那么,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是多呢?还是少呢?其实,多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有一个参照,才能说是多还是少的问题。下面我就找一些参照来说一说。

北京市中考古诗文背诵默写,只考30多篇古诗文,总字数不超过3000字。北京市高考,要求背诵古诗文的数量是45篇,总字数不过12000字。全国高考有60多篇古诗文,总字数不超过14000字。

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要能够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在附录部分推荐了135篇(段)优秀诗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规定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附录部分推荐了古代诗文名篇20余篇作为例子。十二年,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总字数也就两三万字而已,而且,这个背诵数量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

如果以这个为参照,武亦姝能背诵2000多首诗文,当然是很多了。哪怕都是五言绝句,也要2000×20=40000字。实际上武亦姝会背诵的诗文总字数应该可以再翻一倍,大约80000字左右吧。可以说和现在的中学生乃至绝大多数现代中国人相比较,算是鹤立鸡群了。

那80000字真的就很多了吗?我们不妨换另外一个参照。

看看二十世纪前半叶的文化名人,他们会背诵的诗文数量有多少。在讲故事之前,先要知道下面这样一些背景知识。

中国的一些文化典籍总字数:

四书:《大学》1753字《论语》13700字《孟子》34685字  《中庸》3568字  《四书章句集注》30万字左右

五经:《周易》24207字  《尚书》25800字《诗经》39224字  《周礼》45806字《仪礼》56115字  《礼记》99020字《春秋》18000字  《左传》196845 《公羊传》44075字《縠梁传》41512字

《史记》 52多万字  《古文观止》 60多万字  《三国演义》80万字左右  《红楼梦》前8061万多字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9岁就会背诵《三国演义》。上世纪80年代,钱穆的孙女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的回信:“《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这些典籍,自然爷爷对这些典籍烂熟于胸,倒背如流。

国学大师陈寅恪中年失明,但晚年花费十载光阴撰写《柳如是别传》这部八十万字的巨著,“旁征博引各种典籍,举凡汉唐明清、儒法道释、人事花果、经史子集,据粗略统计,多达六百种以上……引书总数如此,则连参看过而没有引用的在内,恐将近千种”。虽有助手为之查找资料及记录文章,但主要还是仰仗他本人天赋异禀的超凡记忆力。有学生向他请教《资治通鉴》上的一句话,他随口就说出在哪一页多少行,因为他已经把整本《资治通鉴》及许多史书储存在了脑中,即使失明了,照样给学生上课。

国学大师辜鸿铭,精通九国语言,国学造诣极深。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他不仅会背诵很多国学经典,还会背诵很多西方经典。一次,辜鸿铭和驻英大使梁松在宴会上打赌,说他能用英语背弥尔顿的《失乐园》全文。无韵长诗《失乐园》长达6100多行。梁松对此深表怀疑。哪知道辜鸿铭把一本《失乐园》交到别人手中,在众人的关注之下,一字不错,滔滔不绝地背诵完全文。辜鸿铭的学生,著名女作家凌叔华在回忆录中描述了辜鸿铭背《失乐园》时的模样:“(辜的眼睛)像猫儿眼宝石那样闪耀着光彩,望着他,使人佩服得要给他磕一个头。”

著名小说家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有这样一个巨量的输出,那他有怎么样的文化储备呢?据张恨水在《山窗小品》里回忆,他在14岁之前,就能够背诵以下典籍:《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等。

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记忆力为人们所赞叹。他能将古典名著《红楼梦》背得滚瓜烂熟。 1926年的一天下午,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请茅盾、郑振铎、夏丐尊及周予同等人吃饭。酒至半酣,章锡琛说:“吃清酒乏味,请雁冰兄助兴。”沈雁冰酒兴正浓,便说:“好啊,以何助兴?”章锡琛说:“听说你会背《红楼梦》,来一段怎么样?”沈雁冰表示同意。于是郑振铎拿过书来点回目,沈雁冰随点随背,一口气竟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同席者无不为他的惊人记忆力所折服。

……

这样令人惊奇的记忆数量,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那里,却是司空见惯,数不胜数。可以说正是这样的读书和背诵的功夫,成就了那一代的文化巨人。

如果和这些国学大师,文化名人相比,武亦姝会背诵2000多首诗文实在是九牛一毛,小巫见大巫了。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国学大师都是天赋异禀的“妖孽”,我们普通人可比不了,而且,我将来也不准备做什么国学大师,所以,没有必要背诵这些东西。如果你有这样的看法,那不妨读一读下面两则故事。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他这样讲自然有他的底气在,有他的经验在。据他自己回忆:在刚刚上初中时,我用《左传》笔法写了一篇作文。老师把它列为全班第一,但又不完全相信是他写的。问我:“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说:“是的。我会背《左传》。”老师挑了一篇让我背,我很快背出来了。老师不得不叹服,并说:“你这篇文章也完全是《左传》笔法!”《史记》中不少文章我也会背,《项羽本纪》那样的长文,我也背得烂熟。我还喜欢读《昭明文选》。

丘成桐教授是举世公认的数学大师。33岁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菲尔茨奖相当于数学界的木诺贝尔奖)丘成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学术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读书生活。

丘成桐从小就背诵大量的秦汉和六朝的古文,熟读《史记》《汉书》《左传》和《红楼梦》等史学以及文学作品。他曾专门写了《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一文,探讨了数学和中国古典文学共同具有的简约之美。他说:“数学是一门很有意义、很美丽、同时也很重要的科学。文学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数学也具有诗歌和散文的内在气质,达到一定的境界后,也能体会和享受到数学之美。数学既有文学性的方面,也有应用性的方面,我对这些都感兴趣,探讨它们之间妙趣横生的关系,让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数学的乐趣。”

除了数学家,还有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等等,很多知名学者都曾经谈到过古典诗文的积累和储备对他们发生的重要影响。只要你是个有心人,这样的例子可以说随处可以搜集得到。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说“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类似这样的话,在西方也不鲜见。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说:“记忆是一切事物的宝藏和卫士。”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的真正财富是她的记忆,在任何其他方面则无所谓贫富。”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说:“记忆力对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杰出的成就都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

也有人会说,互联网时代,不需要太多的记忆。搜索引擎一搜,想要什么都可以找得到。但要知道,搜索也需要关键词,比如,你你想引用一首诗,既不知道诗名,也不知道作者,还不知道其中的经典语句,那怎么去搜呢?退一步讲,即使有了关键词,在搜索结果显示的海量信息中,如何去粗取精,快速找到自己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内容,也要依靠头脑中的储备,用头脑中的储备来做出选择和判断。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在记忆的黄金年龄,建立一个记忆的存折,把最优秀的经典诗文都存储到头脑中。往小里说,可以轻松解决语文中高考的问题,如果会背诵几百上千首古诗文,再辅以相当数量的阅读,中高考语文简直是小菜一碟。往大里说是决定了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是一个人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富。

本篇说完了为什么要建立一本记忆的存折。下一篇准备具体说一说如何建立这个存折,基本的原则和方式是怎么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