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公园,是一个有着原生态自然湖泊、充满文艺气息的绿地公园。6月下旬,在一个十分可爱的滚滚塑像的背后,一棵树再一次开出了一树红霞灿灿的花朵。这样的绿叶红花,再一次为东湖之畔增添了亮丽鲜艳的色彩。 ![]() ◢东湖公园的一棵正在开花的红花羊蹄甲。 说来,这还不算是它今年最后一次开花,因为到了冬季十二月的时候,它还会努力地第三次开花。一年之内花开三度,而且花量还这么大,花朵还能如此美艳,实在是开花树里的劳模。 ![]() ◢一年之内“花开三度,且花量很大。 在成都,红花羊蹄甲是十分常见的行道和观赏树木,这种常绿乔木鲜艳的花朵似乎无论寒暑、不分四季总是在开放。虽说春季才是它们的盛花期,不过到了夏季,在它们形如羊蹄的圆润的叶片之间,这种小乔木偶尔之间总还能蹦出几朵鲜艳的花来。 ![]() ◢鲜艳的花朵散布于羊蹄形的圆润叶片间,很有观赏价值。 红花羊蹄甲的名字听上去总有些绕口,不过,它可是一种大名鼎鼎的植物。许多人都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紫荆花,花的图案也出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里,而红花羊蹄甲,就是紫荆花。 ![]() ◢红花羊蹄甲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紫荆花。 说起紫荆花,《中国植物志》豆科紫荆属记录了一种名字叫紫荆的植物。这种植物在成都也极为常见,它们总是在早春的季节盛放,花紫红色或粉红色,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虽然它和紫荆花的名字里都有“紫荆”二字,可是它们的花一嘟噜一嘟噜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香港区花紫荆花呢? ![]() ◢早春的成都可以看到的紫荆。花序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紫荆花(红花羊蹄甲)差别很大。 原来,香港的区花紫荆花和紫荆虽然都来自豆科,却是不同属的两种植物:紫荆来自豆科紫荆属,而香港紫荆花来自豆科羊蹄甲属,在《中国植物志》中,它的中文名便是红花羊蹄甲。在香港地区,它被称为“洋紫荆”,虽然它的花与豆科紫荆属的紫荆的花长得很不像,但也被常常当成紫荆花来宣传,于是,这两个相差很远的物种边被混淆起来了。 ![]() ◢羊蹄甲属的红花羊蹄甲,叶片先端开裂成两片,形似羊蹄。 羊蹄甲的属名是纪念瑞士的一对孪生兄弟植物学家而得名,这也正对应了这一属的植物中大多数物种叶的先端通常会开裂成两片,正好似一对孪生兄弟一般。而它的中文名字羊蹄甲也是说这类植物开裂成两片的叶就像羊的蹄子。不过,比起叶来,羊蹄甲们的花更有观赏性。 ![]() ◢有着鲜红花朵的红花羊蹄甲,首先是在香港被发现的,并由此成为香港的区花。 红花羊蹄甲的身世和香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880年,在香港工作的一位神父发现了一株有着鲜红色彩的羊蹄甲属植物,后来他以插枝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带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当时的植物及林务部总监邓恩判定这种羊蹄甲属植物为新物种,并于《植物学报》发表了有关资料,人们便称它为“洋紫荆”。首先发现于香港的洋紫荆在许多年以后光荣地成为了香港的区花,于是,“洋紫荆”又被改称为“香港紫荆花”了。 ![]() ◢花姿美艳、枝叶曼妙的红花羊蹄甲,被世界各国引种为园林景观植物。 红花羊蹄甲在香港被发现后,因为花姿美艳、枝叶曼妙,于是迅速成为了植物明星,被世界各国引种,成为了一种当红的园林景观植物。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遍布中国南方城市、在成都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红花羊蹄甲,其实都是伯大尼修道院那一棵“洋紫荆花”的克隆体。 ![]() ◢作为杂交物种而非独立物种的红花羊蹄甲,母本为羊蹄甲及宫粉羊蹄甲。图为天府三街的一棵宫粉羊蹄甲,“颜值”也是没得说。 很久以后人们才发现,红花羊蹄甲并不算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它其实是由宫粉羊蹄甲和羊蹄甲两种植物在偶然的因素下自然杂交而来的一个杂交物种,由于生殖隔离导致它不能结出有可育种子的果实。 ![]() ◢作为杂交物种的红花羊蹄甲,没有自我繁殖能力,只会傻傻地开出一树美丽的花。 尽管如此,红花羊蹄甲能够通过枝插、压条和嫁接等营养繁殖方法来繁衍后代,所以它也是极为常见的行道树种,从冬季到初夏,成都的许多街道都能发现它的身影。 |
|
来自: angzipiaoxiang > 《an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