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脸皮最厚的怪才,给好友新诗每句各加两个字,竟也流传了千年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 这是孔已己的名言。这句话如今听起来有些厚脸皮了,但是曾经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特别是在诗词世界里,模仿、借鉴甚至全部照搬他人,只要写得好,都未尝不可。

当年范仲淹的经典《御街行》,最后一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被千古才女李清照模仿,于是《一剪梅》中的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诞生。

像这种名家模仿名家的也就罢了,最郁闷的当属李白,当年他写了首《清平乐·画堂晨起》,其中那句“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很是奇绝。却被不识几个大字的莽夫张宗昌以一首打油诗模仿,全诗:“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啊筛石灰。”虽然没什么格调,却意外获得一致好评,这首《咏雪》也成其代表作。

如果说以上种种模仿都是诗人们一时有感而发,也算不上太过分,那本期这位就算是脸皮最厚的一位了。本期作者名叫张怀庆,是唐代的一名怪才诗人,平时没什么大本事,专以模仿他人的诗作为乐,他有个好友名叫李义府,后任宰相。一日,李义府新得了首诗名叫《杂曲歌辞·堂堂》,全诗如下:

《杂曲歌辞·堂堂》

唐.李义府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

懒正鸳鸯被,羞褰玳瑁床。

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整体读来,这首诗要意境有意境,要比喻有比喻,算得上是佳作一篇。一、二句以镂月为歌,裁下云为舞衣,就是一组浪漫的比喻。三、四句“回雪影”和“洛川归”则是寄情于景,颇有新意。五、六两句一个“懒”加一个“羞”字,将内心的相思写尽。最后两句再由情及景,将春风拟人化,将这股浓到化不到的相思寄于春风中。

当时张怀庆读了此诗,于是在每句前加了两个字,写下首《窃李义府诗》。说来这张怀庆也算胆子挺大,直接在诗名中用一个“窃”字,偷诗也偷得如此光明磊落,也算是颇有个性了。让们来读一读他改后的诗:

《窃李义府诗》

唐张.怀庆

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

照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

比较可惜的是,当时张怀庆只仿了前四句,所以原诗便成了一首七言绝句。张怀庆加的8个字分别为“生情”、“出性”、“照镜”、“来时”,是一组动词的组合,都是对后面5个字加的注解。从这8个字来看,他对原诗的理解不可谓不深刻,而其炼字的功夫也是颇为高明的。镂月为歌扇是为生情,而裁云作衣他定义为出性之举,而自怜则是照镜后的感受,最后一句加上来时也多了一份诗意。

此作一出,自然引起了当时众人的热议。有人觉得这样一改太过直白,完全破坏了原诗的婉约和含蓄;也有人对改过的七绝喜欢得不行,认为改得巧,改得妙。虽然这一争论多年来从未停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首诗都流传了千年。两首诗哪首更高明?大家可讨论一、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