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 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六)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7-13

191清雍正 御制斗彩“五色庆云 光灿捧日”圣寿如日方中高足杯

鉴赏之八百五十六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六)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单行款  8.6厘米

此御制斗彩“五色祥云光灿捧日”圣寿高足杯,制于清雍正七年前后,系万寿节御制器物。此器物的制作,与雍正六年正值万寿节之时三省总督鄂尔泰呈报五华山现五色庆云捧日、及随后各省官员频繁奏报屡现史实相关。

雍正四年至六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为整顿西南边疆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改革,在处理云南及贵州开辟苗疆事务上政绩卓越。云南省楚雄府楚雄县、广通县,姚安府大姚县、定边县等处,于雍正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及十一月初一,五色祥云盘旋两日。阴阳五色(青、赤、白、黑、黄)姿彩各异的云气,又名“庆云、卿云”,古代视其为祥瑞征兆,代表着孝德丰稔之瑞应。此时正当万寿令节,诚然嘉征上瑞。十月二十九日,三省总督鄂尔泰及云南总兵官张应宗呈报五华山五色庆云迭现。

各省奏报祥瑞之事以雍正七年最为频,雍正为证明自己得位之合法正统,撰文渲染歌颂祥瑞。书中指出在他执政六年之中,已出现七、八种瑞应。此举既是对符瑞的祈望,其实也是为己歌功颂德。查阅雍正七年之奏折,关于祥瑞出现的记载,俯拾可见,具奏者则包括地方总督、巡抚、将军、地方官员等。针对这些奏折,雍正皇帝常以亲笔御批,自谦“惶愧不敢当”,字里行间却透露其难掩喜悦之情“不禁以手加额览焉”并命臣子具疏题奏,付诸史馆昭示万世。

高足杯在元代极为盛行,从考古发掘来看,南北窑口皆有高足杯出土,但就元代高足杯来说,以江西景德镇窑和浙江龙泉窑为多,其中,景德镇窑的产品最丰富。有人对元代青花瓷的器形数量做过统计,得出“就国内所藏元青花总数说,高足杯约占22%”的结论。此只清雍正御制的斗彩“五色庆云 光灿捧日”圣寿如日方中高足杯流传有序,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旧藏,曾在2007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480.75万港币成交,时隔10年再次出现在拍场,实属不易。

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旧藏

参阅:《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明代成化御窑瓷器(上)》,故宫出版社,2016年,图号31

RMB 9,200,000

192清雍正 斗彩花石纹盘(一对)

鉴赏之八百五十六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六)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双圈六字楷书款  直径21厘米×2

此对盘通体斗彩纹饰,盘心双圈内绘洞石牡丹,一双蝴蝶于花丛中飞舞。盘外壁一侧绘洞石芙蓉,盛开怒放,石竹随侍在旁;另一侧绘洞石菊花,花开娇艳,紫菀陪伴在侧,两只蝴蝶穿梭其中。

此对盘造型规整,胎体轻薄,洁净细致,青花发色淡雅,各款釉彩呈色清丽。纹饰寓意吉祥,牡丹菊花象征富贵寿考。雍正皇帝雅好花道,对菊花情有独钟,除了瓷器艺术品上饰菊花外,更喜欢用菊花造型制器,如菊瓣茶壶、菊瓣盘等,在画中也有雍正帝穿汉服扮陶渊明东篱赏菊,可见雍正对菊花喜爱之深。

近似例虽经著录,但成对者极少。本品成双成对,而且无论画意、釉彩及品相皆臻完美,实属难得。近似例可参考:一例载于《中国古陶磁展》,大阪,平野古陶轩,1990年,图版65号。Woodthorpe旧藏一例,载于伦敦东方陶瓷学会展览《Exhibition of Enamelled Poly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anchu Dynasty》,伦敦,1951年,图录图版99号。

来源:Frank Caro,卢芹斋继承人,纽约,1960年代

展览:德州圣安东尼奥美术馆,1984-2017

HKD 9,220,000

193清雍正 斗彩缠枝莲纹瓜棱式小瓶(一对)

鉴赏之八百五十六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六)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双圈六字楷书款  10.2厘米×2

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清朝斗彩瓷发晶粉彩画珐琅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不同于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

类似斗彩贯套西番莲纹瓜棱直颈小瓶成对者,目前传世者仅有两对,除此对外,原另有一对曾为香港赵从衍先生旧藏,曾参加1973年香港中文大学《华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展览以及 1978年香港艺术馆《赵从衍家族珍藏明清瓷器》展览,其后于香港苏富比1987519日《赵从衍私人及家族珍藏重要中国瓷器及玉雕精品·第二册》分别售出。此外单件瓶者,有香港苏富比19801125日《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图录·第一辑明清瓷器》专场,及香港苏富比19901113日和香港佳士得19941031日。

本品来源有绪,原为清代广州Li Chi Bai先生珍藏,于1908年在上海由包尔禄(A W Bahr,又译白威廉、巴尔)组织的中国古董展展出,并出版于1911年伦敦《中国古瓷美术谱》一书,其后即未再公开发表。

HKD 9,700,000

194清雍正 斗彩鸡缸杯

鉴赏之八百五十六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六)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双方框六字楷书款  8.2厘米

此雍正年制鸡缸杯,承袭明十五世纪成化器形,然绘风破旧立新,以意创造,甚为稀有。双方框内书六字款,与成化原型如出一辙:尾毛篷松,非如成化典型分成三簇。园中花叶秀石之布局也异于前,更接近雍正皇帝的品味。传世品中,未见相近他器载录,惟有一例,公鸡面右侧,修竹、萱花生于秀石,售于香港佳士得20001031日,编号911

仇焱之藏成化例,上饰之花卉、秀石、鸡尾羽毛与本品甚为接近,图刊于CecileMichel Beurdeley ,《La ceramique chinoise》,弗莱堡,1974年,彩图版7172右,同书并录仇氏藏康熙、雍正款例,后皆售于苏富比,但此类清朝例子,临摹成窖鸡缸细致逼真,沿袭昔时器形、画风、布局、双方框款,便是公鸡尾巴也同饰羽毛三簇。

虽宋人早将《子母鸡图》入画,但是成化朝才始饰瓷上。 雍正年间,窖烧技术发展至顶峰,并研发彩釉新品种,特别是以带有光泽的墨彩,描绘鸡尾,与其它釉彩产生鲜明的对比,令纹饰更为生动逼真。成化斗彩设色虽多,但不用墨彩,只在钴蓝上加添绿彩,以达墨色之效。而康熙黑彩暗淡无光,缺乏稳定性,须再上浅绿或紫彩以达效果。

雍正鸡缸杯大多忠于成化器形,然画风更为自然疏朗。公鸡尾部高翘,八只小鸡分散而行,花草秀石布局比例也异于前。相类罕例,Sedgwick夫人典藏有存,曾见于东方陶瓷学会展览《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伦敦,1964年,编号194 ,又载录于康蕊君,《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卷4 ,伦敦,2010年,图版1745,后售于香港苏富比19891114日,编号230。另一例见朱汤生,《中国瓷器一庄绍绥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52。一对曾展于敏求三十周年纪念展《历代文物萃珍》,香港艺术馆,香港,1990年,图版165,后售香港苏富比1993 427日,编号182 ,再售于香港苏富比201448日,编号3109。另有多例雍正鸡缸杯,分别售于香港苏富比及佳士得。

HKD 12,100,000

195清雍正 斗彩团花纹洗(一对)

鉴赏之八百五十六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三十六)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双方框六字楷书款  直径15.6厘米×2

此器型虽于雍正及乾隆二朝皆有烧制,但多见青花品种,斗彩例子极其少见,此对洗带款,更为珍罕,似无他例。比较一对十八世纪无款的斗彩洗,其纹饰与此对近乎相同,惟背面纹饰略异,见19911127日纽约佳士得拍卖,拍品413号。

来源:Frank Caro,卢芹斋继承人,纽约,1960年代

展览:德州圣安东尼奥美术馆,1984-2017

HKD 9,10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