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徐中玉先生:一身“硬朗”,一生“风骨”

 北舟01 2019-07-13

文学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今天凌晨3:35逝世,享年105岁。他的关门弟子之一朱桦撰文缅怀恩师:先生用他的精神与实践创造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精彩!



今天凌晨3点多接到徐先生保姆的电话,告知徐先生走了,我再也无法入睡直到天亮,回忆着那些年在先生身边的日子,往事历历在目,不能如烟。身在京城,一直惦念着我的恩师,每年去上海都会去看望先生。今年春暖花开时节去华东医院看望了先生,先生躺在病床上已不能表达,我摸着他的手用身体的感觉告诉他我来了,先生的手很温暖,虽然我们无法再象以前那样在他的书房里聊天,但是依然感觉到慈父般的关爱。窗外的阳光照射在先生雕塑般的脸庞,依然是那么硬朗!目光、气息、心灵依然在感应和交流,通过温暖的手感受着先生的风骨与精神。

朱桦与百岁导师徐中玉先生

先生身子骨一直很硬朗,80多岁时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精力充沛,我们几个弟子随他走路时是要追赶的,他始终在前面不知疲倦地追赶着“时间”。时间就是生命。他老当益壮,从不懈怠,尽最大力量教书育人,为学术发展做贡献。我研究生毕业后在校任教并担任徐先生的工作秘书近10年,有机会经常得到先生的教诲和指导,他常跟我聊起他在大学时代及解放前后各个时期的经历和往事,一生忧患,坎坷艰难,经历风雨,不屈不挠,在时代的激流中探索。

钱谷融先生(左)与徐中玉先生

先生儒雅率真,坚守良知,刚正不阿,处处“硬朗”!我读先生研究生时他已年逾古稀,却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在治学、教书、育人等方面丝毫不松懈。治学上他紧跟时代脚步,对社会变革和由此引起的艺术变动有着敏锐的观察与广阔而深邃的思索。先生坚持“求是”精神,“讲真话,办实事”是他一生的守则。治学不脱离实际,不泛泛而论,并能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创造。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一直贯穿于他的治学生涯中。先生不仅坚持和实践这些,更是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他总是对我们说,不要死读书,要扩大理论视野,博古通今,知中知外。

那时我们师兄弟五人常常聚在先生书房上课、探讨学术问题,气氛总是平等、融洽而活跃的。先生兼容并包,很尊重我们的想法,听到值得重视的地方会用笔记录,总是鼓励我们对新见解进一步思考并成文,即使与其学术观点相左也从不压制,主张学术自由、百花齐放。他爱才,惜才,对于每一位确有真才实学和有发展潜力的人,都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热忱的支持、任用。

他大力提携后辈,常常作为第一读者为他们的著作写序,并在报刊上推介,一大批卓有成就的青年作家、学者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担任先生工作秘书之时,我对先生言行一致、以身作则、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人格魅力和大家风范更是深有体悟。

齐森华先生(左)与徐中玉先生

2013年11月我特地从北京回母校参加导师徐中玉先生百岁华诞庆典。满怀着对导师的深深敬意与感恩,在几位师兄弟协作下主编了一本《致恩师——庆祝徐中玉先生百岁华诞文集》,用“福”字红锦缎包裹配以烫金字的红木书盒作为礼物敬献给导师徐中玉先生。先生是恩师,是慈父,先生一生追赶时间,珍惜生命,坚持真理,教书育人,务实创造,奉献社会,是华东师大人的骄傲与典范。他的人格、精神、作风是很值得学习、传承的。

作为知识分子,先生高风亮节,中正玉德,始终怀爱国之情,存忧患之心,尤其强调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并付诸实践。他对时代发展与社会命运的关切、对使命与责任的坚持、对教书育人的不断精进,无私奉献,令我深深感动和敬佩。他的“生命在于运动”实际是对思想的创造和精神的追求,是对“讲真话,办实事,尽其在我,别无他求”自我信念的不断实践。先生在百岁华诞设立百万“徐中玉教育基金”支持教育与学术发展,帮助贫困学生,大爱善举,功德无量,!先生用他的精神与实践创造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精彩!先生千古,风骨永存!

(作者朱桦为徐中玉先生关门弟子之一)

徐中玉先生生平

徐中玉,1915年生,江苏江阴人,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名誉主任。他所开创并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和课程,深深影响了几代学子。在此以外,徐中玉先生编著有《论苏轼的创作经验》《学习语文的经验与方法》《古代文艺创作论集》《美国印象》《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激流中的探索》 等。

他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4卷700万字,是目前这个领域的权威著作。近40年,全日制本科《大学语文》教材累计发行已达3000余万册。2014年12月,他与同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的钱谷融先生一同获得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