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惋惜!上海又一医学博士猝死,医生压力到底有多大?

 硬笔行书 2019-07-13

据生物学霸发文称,7 月 11 日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任医师徐灵敏在微博透露:沪上一著名三甲医院,一位优秀的博士医生被发现猝死在卫生间。

该发文者也证实了此噩耗,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

前几天才发文惋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年仅31岁的年轻医生猝死,不幸去世。

又有一位医学博士这样离开了世界。

据悉,这也是短短半个月多来因病早逝的第五位医生了。

张恒伟,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于 6 月 28 日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年仅 48 岁。

王辉,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师,于 6 月 30 日突发心搏骤停不幸离世,年仅 32 岁,家人捐献了他的眼角膜,分别移植到两位年轻患者眼中,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关爱。

肖育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教授,于 7 月 4 日下午 3 点多被发现倒在实验室,不幸离世,年仅 31 岁,孩子仅出生7天。

李晓松,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院长,因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颅内出血,于 7 月 4 日不幸辞世,享年 56 岁。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惋惜!上海又一医学博士猝死,医生压力到底有多大?

同时,也再一次说明了医生压力巨大。

我们很多时候都被为医生这个职业有着良好的待遇和不错的社会地位。但是近年来,医患关系频发,很多时候医生的生命安全可能受到威胁,凸显医学行业的严峻。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报道过: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人穿上“白大褂”。很多医学毕业生放弃从医,主要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风险高、报酬低。

风险高就是可能手术失败或者抢救失败带来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胁,报酬低是很多医生的待遇并不高,处在苦苦挣扎的阶段。

职业投入巨大现在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如今想要成为一名医生需要高学历,大医院招医生都只要医学博士,甚至要海归医学博士、名校医学博士,成为一名医学博士的道路漫长而又充满压力,科研的压力、年龄的压力、家庭的压力……都如同潮水般的涌入。

纵使在学校学习毕业之后,第一步需要考取医师执业资格证和执业证,才能算作是真正的医生,否则在这之前不允许单独进行诊疗活动,所开的处方、医嘱、所写的病例病程都必须有上级带教医师的冠签名才行。

在取得执业医师证后,其实也只是表明可以单独进行诊疗活动,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及优秀的医生还要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在此期间,至少要经过三年的住院医师规培或以前五年的住院医师轮转培训,期间要经过无数次的三基考核、技能考核、临床考核、收治病人等临床磨炼。

最后在晋升主治之前,还要经过魔鬼的住院总24小时住院锻炼。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晋升成为主治医师后,才基本上算能独当一面的医生了,但是要成为优秀的医生,还要不断的进行临床磨炼、发论文、开课题等等。

最后就算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也要不断的给病人看病做手术、申请课题发论文。看病的压力和科研的压力并不轻松,于是各种加班加点成为了许多医生的常态。

“白+黑”、“5+2”似乎真正成为了医生的普遍现象。

医生不断加班的现状怎么解决?

从各种渠道的信息来看,似乎目前都没有解决的方法。

所以,我们每一位在看病的时候也需要多体谅一下医生

医生也应当得到休息和尊重

面对过劳的压力和付出,一位医生说:“仁心仁术,做医的,都要有非常的热爱”。确实如此,要想成为一名医生,我想没有对医学和治病救人的热爱之情,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不过,还是很多人还是能够坚持,因为需要养家糊口,生活的压力才是最大的压力。如果有选择,我想谁也不愿意选择天天承担重大压力、得不到放松的职业。

医生的压力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民众普遍压力的缩影,以至于我们的幸福感不高,原因就是各行各业的压力都太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