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稳定的家庭,才能养出会好好说话的孩子

 南海胡杨 2019-07-13

情绪稳定的家庭,才能养出会好 来自读书有范 14:01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杏儿朗读音频

结尾曲:王菲 - 你在终点等我

01

陪女儿古筝考级,遇到一对母女。

她们急匆匆赶来,可能觉得快迟到了,母亲的情绪很是焦躁,一边跑,一边催促孩子:“慢吞吞的,都怪你早上耽搁那么久,要是赶不上这一年就白练了!”

孩子在后面跟着也有些着急,被母亲说了有点委屈,想反驳却还是一声不吭。

还好,她们赶上了,孩子去排队,母亲就和我们家长在休息区一块等。

表演时间并不是很长,很快,孩子们都出来了。

我刚看到女儿,正准备问她考得如何,耳边就听到那位母亲的声音:“怎么样,有没有好好考?考官都怎么说?你这孩子怎么总不说话呢?你要考不过,我给你花这么多钱不就白费了吗?”

那个孩子一脸倔强,泪水在眼睛里打转,突然之间一声大吼:“烦死了!滚开!”

她的母亲一脸尴尬地站在原地,念叨了句“这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了”,就赶忙去追孩子。

女儿也看到了,她悄悄和我说那个孩子表演的时候太紧张了,弹错了好几个音,刚才就差点哭出来。

我暗自叹息了一声,孩子的紧张,都是被母亲的情绪传染的,孩子不会好好说话,也是被母亲的情绪给逼的。

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考级,今年考不过明年还是可以考。

可孩子的母亲从头至尾都维持着焦躁的情绪状态,说出的话像一片片软刀子,看上去无害,却句句都在责怪孩子。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小孩也不会区分父母是否是一时着急说出口的话,只要听到,就会认为是父母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当父母控制不了情绪,脱口而出伤人的话时,孩子也会一一记得,把它们植入大脑深处,在今后“有样学样”。

我想那句“烦死了”不会是孩子第一次说,那句“滚开”也不是他生来就会的,他的父母也一定说过不止一次。

02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泡菜效应”。

意思是说,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其性格、素质、气质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譬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情绪稳定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自有一股静气,有话好好说,有问题就耐心解决。

比如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网友们称他为现实版江直树,老师给他的评价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他妈妈也在采访时表示,作为孩子的父母,一直在努力给孩子提供情绪平和的家庭环境。

家庭情绪稳定,孩子的心理状态才会健康,才会把时间和精力都专注于学习和生活上,而不是时不时地就因为父母而受伤。

有个朋友的孩子,小时候经常来我家里玩,活泼开朗,过了几年见他,却是一脸怯懦,做什么都畏畏缩缩的。

我问朋友这孩子怎么了,他说:“前几年我和他妈闹离婚,闹得太厉害,被他看见很多次,这孩子就慢慢变成这样了。你别看他现在这样,有的时候还会发狠,学着我们说些脏话,等我和他妈发现的时候,已经改不过来了。”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曾说过:“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当父母给孩子的榜样示范是发脾气、说脏话,是语言暴力、大吼大叫时,又该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好好说话”?

当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时有时无的,给孩子的陪伴是经常缺失的,又该怎么才能让孩子保持情绪稳定?

作为第一个教育者,孩子变成再糟糕的模样,父母都责无旁贷。

03

每次提到这个话题,经常会有读者私信:可是好好说道理孩子不听啊,还经常和你顶嘴,只有发脾气才有用。

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太多家长,讲道理都带着逼迫的急躁感,恨不得孩子立马听懂,好好听话。来来去去都是相同的几句,从来不用心思考成人以为的道理孩子究竟能不能接受。

讲道理讲不通,就开始批评孩子,批评了之后又开始发脾气。一发脾气,孩子开始害怕,害怕了自然听话了,但同时,孩子的健康心理状态也被破坏了。

达尔文说过: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脾气不好,所有好的都会归零。

父母脾气不好,再懂事的孩子,也学不会好好说话了。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发布《青少年蓝皮书》,调查中国未成年人最讨厌家长说的五句话。

调查结果出乎意料,孩子最讨厌的五句话分别是:

① 去学习/快写作业;

②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③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④ 真没用/笨;

⑤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看上去好像是父母们常说的话,可每一句话对孩子来说都是夹杂着情绪的训斥。

不是催促学习,就是限制娱乐,不是直接否定孩子,就是不断地进行同龄比较。

潜意识里,父母在不断地把自己身上怕落后的焦虑,被否定的难堪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孩子接收到这些情绪之后,却只能暗自忍耐,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变成父母的模样。

《摆渡人》里有一句台词,做摆渡人最重要的就是感同身受,只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才会体会那种自己无法知道的感觉。

其实,父母何尝不是孩子的摆渡人。

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努力营造一个情绪稳定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学会好好说话。

孩子的身上藏着父母的影子,别让你的坏情绪、坏脾气,影响了孩子一生。

作者简介:范叔,本文首发读书有范(ID:dushu259),美好晨光,伴你读书。转载请联系读书有范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