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认为该提问是个伪命题。在叙述理由之前,先弄清几个概念。 一、古代诗文和现代诗文(后者“诗”字是小编加的)的界定 按中国历史划分: 中国古代史指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近代史指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史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当代史指1949年至今。 由上述可知,中国古代诗文是指1840年以前的(人创作的)诗词及文学作品。题中“中国现代诗文”应该是指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人创作的)诗文,也就是从1840年至今的诗词及文学作品。 二、诗文的意蕴 诗文的意蕴是指诗文所蕴涵的 作者的文外之意(寓意)。它也是诗文带给读者的整体感受。诗文的意蕴比较隐蔽,常常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及所处境况才能领会。 当然,意蕴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也有真、善、美和假、恶、丑之分。 三、为什么是伪命题 1、若按提问者之意,把“古代诗文”硬与“现代文”(注意这里没有“诗”字)相比,明显没有可比性,故是伪命题。 2、若提问者本意是把古代诗文与现代诗文(注意这里有“诗”字)相比,小编觉得,题目仍然是伪命题,原因是古代诗文不一定比现代诗文有意蕴,甚至现代诗文更胜一筹,这里仅以“词”这一文体为例说明如下。 这里,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比较。请看前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该词是1961年填的,当时国内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外欧美经济封锁,苏修对我国虎视眈眈,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诗人把陆游的同名词,运用了逆向思维,创作出了该词。该词表面上是咏梅,实际上是运用了比、兴等手法,把梅花比喻成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在那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展现出“犹有花枝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而形象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难险阻,一往无前,愈挫愈勇的革命斗志;也高度赞扬了其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争春”的高尚风格和“她在丛中笑”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这就是伟人创作的《卜算子·咏梅》的意蕴。 再看南宋诗人陆游的同题词: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该词的意蕴是作者自比梅花,由于他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受到主和派的挤压而“寂寞开无主”,孤立无援,虽然从不趋炎附势,但仍然“一任群芳妒”,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仍然“只有香如故”。表现作者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阿的高尚情操。 从上述不难看出,伟人的词中,梅花寓意是共产党人群体,词中充满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气氛,读起来鼓舞斗志。而陆游的词将梅花寓意自己,给人一种孤寂、凄凉、怜悯的感觉,只是显现出作者本人的爱国心和高尚情操。一经对比,孰优孰次,一目了然。 结论:题中“为什么感觉古代的诗文较与现代文更加有意蕴?”是伪命题,优秀的古代诗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好好学习继承。同样,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现代(诗)文也应该好好学习,将其精神发扬光大,厚古薄今的思想不可取。 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