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0)我为什么不写电影

 文心0007 2019-07-13

看到赵葆华老师大声疾呼重视电影编剧

忍不住说一说为什么大家不爱写电影?

我非常佩服写电影的编剧,因为写电影真的性价比太低了,如果不是真的热爱或者有当电影导演的追求,很难想像坚持这种工作。

一部电影的编剧费,再怎么多也多不到哪儿去。经常是几万或者几十万就打发了,即使写过很好的电影的一线电影编剧,一部戏的费用其实也很难比过一个二线电视剧编剧的四十集电视剧稿费,甚至相差很多倍都有可能。

有人可能说,四十集剧本和一个相当于两集电视剧文字量的三万多字电影剧本体量不一样,多拿点很正常。但是,一个看起来三万多字的电影剧本,实际上可能是反复推翻一百遍之后写出来的。

推翻重写一百遍,可想而知要付出多大的时间成本。跟较劲而又不知道要什么的电影导演合作,这三万字最终定稿的时间,肯定比四十集电视剧甚至一百集电视剧花的时间都多。这个工作过程,会把你的信心、体力、热情完全磨到连骨头渣渣都不剩。

另外,还经常有人迷信一句话“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这都是屁话。在电影、电视剧、网剧、短视频等各个讲故事的视听作品领域,剧本都是从无到有的最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编剧的重要性在这些领域都是一样的,与导演在制作领域的重要作用一样,根本不用分什么导演的艺术和编剧的艺术,都是合作的艺术。

正因为大家默认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这才导致电影导演在创作过程中的绝对话语权,即使非常优秀的大编剧,在电影导演面前也只能变成一个听音码字的。很多电影大导演,动辄翻遍全国所有电影编剧的牌子,一个一个轮一遍,以便把他们的智慧榨干浓缩成导演作品中极小的一个细节。看起来是集天下英才而用之,实际上根本没用着,人不是这么用的。

真正的创作是有瑕疵的,没有完美的作品,创作者必须有“容错”心态才是科学的。一棵树从小芽长成参天,没见过长成电线杆子那么光溜挺直的,总会在成长过程中有些曲折疤痕,这才是创作的真实。每个创作者只有带着疤痕的曲折,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元气。

加入到一个榨汁机型的剧组里,本来元气满满的一个红苹果,结果只能贡献几滴甜水。能够诱惑亚当犯罪的苹果,那个圆,那个红,那个性感的完整的架构,杯子里混为一谈的几口甜水怎么可能相比?

编剧是非常有自尊心的一种职业。被人家呼来喝去最后啥也没弄成,白白陪着熬半年一年的夜,吸进大量的二手烟,拿到很少的一点钱甚至没拿钱,签下巨多的权利声明书承诺自己在剧组放的一个屁的全版权都永久全球属于剧组,最后成片上很可能还没署名。带着这种屈辱,需要很久才能重新恢复创作的勇气。即使一个人扛到底最终上映了,自己的名字往往也打在非常不重要的位置,也没有任何人关注是他写的,所有的人视线都往大明星大导演身上去了。

拿“为了艺术”之类好听的话骗着编剧去当苦力,一次两次可以,但不可能一直持续。编剧要是那么傻,怎么可能在这行当里混?有些人自以为聪明,以为找到了剥削他人成就自己的捷径,实际上就是毁掉整个行业。这是必然规律。

最出风头的,得到最大利益的,必须负最大的责任。电影产业要是垮了,很容易找到根源。绝对不是编剧的事儿。

电影是编剧的,在编剧没写完之前;电影是导演的,在编剧写完之后;电影是全剧组的,在导演拍完之后。

什么事儿是什么人干的,明明白白分门别类署在银幕上就行了,过分强调某一工种的重要性,就是扼杀整个行业。

包括过分强调编剧的作用也不科学,因为没有导演和演员及剧组人员、发行方、院线,编剧写出来的剧本也就是自己在家演一演,那还不如写小说去呢。过分强调其他工种逻辑也是一样的。

观众和粉丝愿意追什么星,原著作者也好、编剧也好、导演也好、演员也好、摄影也好、美术也好、武指也好,那就让他们自己选择去,他们的选择可能会引起社会效应和商业效应,那是一种公平的选择,谁也不会有意见,大家心平气和。你要不服,你也可以从事那个热门的职业去,愿赌服输。

但是,在银幕上,请不要过分夸大和强调某一个人的作用!你真有这么大的作用,社会自然会用钱、用名来证明你,那你也没必要把自己的名字在银幕上打那么的大那么的特殊;你没这么大作用,整个银幕九十分钟一直只放你的名字也没用!没人看!止增笑耳!

让那些打“某某作品”的人去死吧,一定要打,就打“某某作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