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的人,内心由衷没了 | 汪海林对话导演尹力

 四味毒叔 2020-08-04

一味生猛 二味热辣 三味真火 四味毒叔


友情提示:视频太大? 想听听音频请点下方!

本期轮值毒叔


冷面笑酱·汪海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第五代导演尹力。他与冷面笑酱汪海林畅聊一直被大家关心的“电影分级制度”,痛批农学院影视专业简直“胡来”!作为青年导演扶植计划“青葱计划”的导师,在他心里青年导演最难得具备的素质居然是真诚?在他心中,好的电影到底是怎样的?关于青年人才培养,导演协会又有什么想法?今天,尹力火力全开,满满干货。导读里已经装不下了,强烈推荐点开视频,看看完整版~

好的电影一定是故事简单,人物复杂,不好的电影一定是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过了100年,50年,后人要通过今天的影像来了解这个时代的话,他们会看到是什么?

——尹力

他(创作者)自我都审查完了,所以避讳了。

这个法律是用来保护产业发展,它不是来管创作的,后来就特别高兴看到我们这个法的本身名字就叫《电影促进法》。

——汪海林


艺术片是捷径

汪海林:我注意到您刚才说的一个问题,年轻导演在类型片上反倒选择的少。您有没有想是为什么?

尹力:因为大家明白一个最基本道理,类型片没有一定的资本,你是堆不起来的。它不可能是一个按照过去,我们很多第六代导演起步的时候,用点过时胶片,从哪儿偷两台机器,还照明不足的、照度不够的情况下晃晃悠扛着就拍。现在做不到。类型片它一定有作为商业电影的基本品质,所以没有一定的庞大资金的支持,我觉得好多人可能也不太敢想,这是一个原因。另外艺术片,咱们就从每个人的心理角度想,艺术片容易走捷径,能出来,最起码他(年轻导演)知道拍这个东西。

汪海林:个人风格能出来。

尹力:有一些个人风格,有一些艺术个性。他知道,最起码参加一些影展,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大家(年轻导演)可能都会这么想。

文化遗憾,内心的由衷没了

汪海林:文化遗憾这个问题,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印度电影老感慨,这个以前我们就是这么拍的,像《摔跤吧爸爸》不就是谢晋式的电影嘛?它在表达上、电影语汇就是一样的。

尹力:他也是套路,只不过该放盐放盐,该放胡椒面放胡椒面,该勾芡的时候勾芡,一切的火候都是比较精准的释放,就是一套路。但是你看以前业内的反应和票房的回馈,你让这样的表达可能说还会有信心。但是今天的人,就是我刚才谈的,你内心那个由衷没了,你有的时候不是说不想,是回不来了。

创作者应有时代担当

汪海林:您刚才也提到了,今后五年到十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时期,需要好好做好规划,这是他们顶层建设的问题。那从创作人角度上讲,像我们现在在电影叙事,包括商业片叙事各方面是不是相对来说在国际上有些落后了?

尹力:我觉得这种语言、结构、叙事的角度仍然还是外皮。创作者应该有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它的文化和现实犀利的洞察以及带有一定思想性的形而上学的思考。在年轻的创作当中,我觉得这些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国家电影的进步、工业化,高科技固然是一个标志,3D、IMX、全景声、硬指标,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代表了这个民族的灵魂,能够对现实有更加深刻感受的表达,不辱文艺创作者的时代担当。我觉得这是重要的

阅读全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汪海林:欢迎来到《四味毒叔》,今天我们请到尹力导演来做客。

尹力:你好,汪老师。

汪海林:您好,您的作品我们观众都很熟悉了。电视剧《无悔追踪》是我们编剧的一个就是教科书式的。

尹力:1995年的。

汪海林:作品,那个很早,其实最近我们有一个印度电影叫《神秘巨星》,我一直跟他们说,我说《神秘巨星》这什么呀?这不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的,我说不如《我的九月》拍得好,那不是一样的故事嘛,是吧?

尹力:谢谢。

汪海林:《我的九月》,尹力导演。我当年我记得我去考过电影学院的时候,考试题是这个片子,放这个电影,写影评。但是其它作品很多了,像《云水谣》什么的,包括您说的这个儿童的电视剧,像《好爸爸坏爸爸》这么多年。而且我也知道就是尹力导演是2008年就开始是全国政协委员?

尹力:对。

汪海林:是吧。

尹力:我是连续三届的老委员了。

汪海林:对。

尹力:今年还是。

汪海林:还是,今年还是这就很难得,非常难得!我们先聊一下,这个像《电影促进法》吧。我知道就是作为导演的代表,您也参与了多次的修法的讨论。您觉得这个法对我们中国电影来说意味着什么?

尹力:应该说这个《电影产业促进法》是中国第一个文化立法。在文化产业和文化的建设上具有里程碑和示范的一个作用。我们也知道电影从每年8、9亿票房到了500多亿票房,我们也就花了将近十二三年的时间。3000块银幕到5万多块银幕,每天增长28块银幕,令全世界的业内人瞠目结舌,没有这样的速度。《电影产业促进法》我觉得它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催生的这么一个立法。那么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这是电影人呼唤多少年的一个电影法,对吧。

汪海林:对。

尹力:同时,在文化产业的大概念下,电影具有无可比拟的产业优势。很多人说在文化产业的口号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消失、消灭,绝种了很多。但是为什么电影却逆势而上呢?我曾经我讲过,电影从诞生那天起,它就具备了产业功能,它除了艺术也是产业,也是工业,也是科技。为什么叫电影制片厂、摄影车间、美术车间呢?

汪海林:对。

尹力:我觉得它具备天然的属性。另外一个,我们过去喊《电影法》,实际上就是说,让电影的创作、生产、营销、放映在一个法律框架下能够让它运行,才能让它比较健康快速的发展。而不是朝定夕改,凭着少数人揣摩上峰的意图来决定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什么能放,什么不能放。

汪海林:都要有法可依。

尹力:有法可依。包括建立分级制,对吧。这个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分级被很多人甚至被官员、民众,被误读了,认为分级就是可以拍三级片了。所以说大家说沈阳这个卫计部门给夜总会发安全套,因为确确实实你不发它也是蔓延性病。但是政府管理部门做了这样的措施,民众就说嫖娼合法,对吧,它存在着这样的误读。那么《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一年以来,确实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等等这些方面都给这个产业注入了一个更加好的一个轨迹,规范和有法可依。但我们也看到了,我们呼唤多年的要求的这一部分,在这个法当中还没有体现出来,就如果把电影的整个产业看成是源起、创作、制作、营销、院线、发行,如果它是一个全产业链这么一个过程的话,只说了它的末端,而没提到它的前端。

汪海林:对。

尹力:那么举个例子就是说水晶的吊灯,流苏的窗帘,铺着很好的地毯,非常堂皇的一个餐厅,最根本的是吃什么对吧?

汪海林:对。

尹力:我们有一次讲,我说这个后厨水平也有,拉开冰箱各种食材都有,但是门口站俩人说这不许炒,那炒完不许端上来,这个餐厅我们不能说它是受观众欢迎的,受顾客欢迎的,对吧。所以过分地强调了产业的末端,前端的源起创作制作这一块,题材的限制,审查制度的更加科学和完善。那么从来我们说,不是说要不要审查,是怎么审查的问题,对吧。

汪海林:对。

尹力:这个不能让大家去猜。

汪海林:对。

尹力:去揣摩,所以原来早多年我们还能听到一些同伴的影片、同行的影片,没完没了地修改或者被枪毙掉了。近几年,这种事听得越来越少,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规避下,人们就是揣摩,谁也不会拿真金白银去打水漂儿,去冒险,去考验这个政策的坚实度。所以真正的带有一些对社会现实的表达,比较尖锐的批判的精神和这种社会敏感问题,在电影当中的这种题材的表现,真的是缺席了。

汪海林:他自我都审查完了,避讳了。

尹力:大家自己规避了,不拍了,不是说你没完没了地改,是没人拍了。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就是说电影这个产业在快速地发展,观影人数,银幕数的建立,对吧,票房都在增加。但是作为电影人,记录这个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把他们的视角,情感能够对准最普通的底层群众,甚至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的题材不光是少,成为经典,能够留下来,那就更加凤毛麟角。这也是大家对电影一方面说这个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对电影有诟病的最重要的一点。

汪海林:您这么一说我想起来就是,原来巴金写过,专门写过一个文章,反对文艺立法。那么巴金的理论说的是,文艺是一个艺术创作,创作不能用法律来管。那么我记得我当年零几年的时候我也写过文章,我就说我们当时也是说呼吁修这个电影法,我说应该向韩国学叫《电影复兴法》或者是《电影保护法》。那么这个法律是用来保护产业发展,它不是来管产业的这个创作,那么后来就特别高兴看到我们这个法的本身名字就叫《电影促进法》,这个名字就是对的,它是保护电影产业的发展的。您说的这个问题就是我觉得也是要有一个过程吧,这个法,《电影促进法》目前的情况说我们至少还把后端还保护了。只是说一步一步来。


尹力:因为后端这种实际上在近几年电影末端的发展这个过程当中,随着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像这种多厅影院,建立在商务中心,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的这种,它变成一个消费模式,买东西,逛街,看电影,是吧?都在一个楼里。所以基本上一块银幕,它就是大概400万人民币,那么地方可能要补贴100万,或者有的地方可能更高,它确实激活了这个市场,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说,你说影院(投资人),他花了投资,他一定在选片、排片的过程当中,他是趋利的,对吧。就是资本是往利润方面自然流动的,你相对的很多对于社会、公益,对吧,这个主旋律,在商业这个选择当中,他肯定是不选择的,包括儿童电影。所以当时是3000块银幕的时候,儿童还有电影看,今天5万块银幕了。

尹力:孩子们没地儿看电影,对吧,这也是。

汪海林:高度商业化以后的问题。

尹力:你说这个,就是说保护,保护这一块。我们去年看到了电影局做的这个艺术片,艺术影片院线联盟,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拿出一块来给这样的不同观影选择的人群找到一个平台。

汪海林:那个我们稍微说一下,就我觉得不是说分级制的问题,就是说对于保护青少年的角度上来讲,现在影片这种全民看,无年龄限制的这种看法,是这种观影方式,是不是有必要改变?

尹力:它现在实际上被电影界讨论了那么多年,分级制是在各个国家看来是行之有效的一套办法。在什么级别是需要有家长引领、带着,什么时候、哪个年龄段是不能进影院的。就像你没有成年人,你不拿着自己的pass,你买不了烟、买不了酒一样。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给它划线,是给它做门槛的。那么现在没有分级它带来的这些弊端,就容易让教育部门和家长对我们今天的影像创作提出意见。所以每年你听到这些部门它的呼声都是,你说我们费半天劲,这孩子家里教育管束严格,学校那肯定相对来讲人物关系,接受的东西它比较单一,咱们一放出去,一看电影,他就模仿。其实这是一个重大的一个谬误,或者是一个命题本身。如果是按照分级制,这问题就不存在。

汪海林:对。

尹力:该你能看的看,该你看不到的你看不到。

汪海林:对。

尹力:我觉得它就会把它规范起来。所以我们今天这个通吃的这部分电影,有家长不明事理,抱着孩子看给孩子看哭的,是吧。这个里边两性关系,孩子问这他们干嘛呢?对吧。

汪海林:对。

尹力:所以这种奇怪的,在常识之内,你感觉荒谬的事,都是由此引发的。

汪海林:对。

尹力:所以我觉得每年全国两会,这个教育界的代表老说,你看这个学校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一到社会上我们的影视作品(影响不好)。其实你说不着,知道吧?

汪海林:对。

尹力:这电影教不坏人,知道吧?但是确实如果我们建立起这样的门槛,或者是立起一道这样的坝来,就很清楚。该谁看那是谁看,该成年人是成年人。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不用费劲就能解决的事,

汪海林:对,所以关于这个政策的争取,或者说我觉得以前我们电影界,可能聚焦稍微有点偏,我觉得还是要,就您说的更多从保护青少年的角度,分级制是有必要的,包括强调威胁青少年(健康发展)。

尹力:我们前面也讲了,这个分级制这仨字儿一提,就都是觉得你们想拍三级片,你知道吧。

汪海林:对。

尹力:这有一个很大的误读。

汪海林: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要有一个策略去争取。

尹力:很大的误读。

汪海林:别一上来就是说分级制。


尹力:它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呢?你现在这种通吃,儿童片没了,对吧?前年我做金鹰奖评委会主席,我们愣把这个儿童片空缺了,对吧,为什么呢?不是说,每年这个儿童片的片种产量就剩20多部了,谁有勇气拍,拍一个搁这儿就应该给奖。我认为金鹰奖还是多少有一些标杆意义的,不是说矬子里拔将军的。它为什么片种和产量越来越低?完全是恶性循环,拍了没地儿放,资金回收不了。如果是,不是公益的,不是政府买单的,作为资本投入来讲,就没人投了。所以这个确确实实是一个很悲哀的问题。


汪海林:有个别的也有啊?《熊出没》和《喜羊羊》,他们这个也算吧。

尹力:是,这个我们现在,也是在联手教育部,能够把这个《电影产业促进法》其中有第28条,就是说对于青少年电影的放映,应该调动教育部门的资源,把现有的电教馆、文化馆、学校的影像放映利用平台给利用起来,利用起来由政府买单,把这部分资金反哺给制片单位,能让儿童片能够创作,能够让它转起来。

汪海林:对,那尹导我知道,您是导演协会“青葱计划”的导师。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年轻导演的培养和发展,是目前是大概的状况是一个什么情况?

尹力:它实际上中国电影到了五百多亿的票房,大家一听都不得了,因为发展速度太快,每年35—40%的速度在增长。但是整个,你这个钱的那点钱跟整个国民经济数字比是一微乎极微的事。

汪海林:两个楼盘的事儿。

尹力:500多亿,就是财政部来一个处长,就跟你聊了,你知道吗?这个都不算数的。同时我们要细算的话,这个500多亿,其中有一半,是好莱坞电影那儿做的。我们每年生产将近800部电影,好莱坞每年引进是34部电影,34部电影拿到50%,是吧?那么我们这个里边赔钱挣钱一目了然,它同时还有43%才能回到制片方,就是原创的这手里,其他要跟院线和影院去分的。

汪海林:对。

尹力:那么就是说很大一部分是赔钱的,它是不挣钱的,对吧?但是2017年,按照我们入世谈判,就要跟美国好莱坞重新谈这个条约了。那么按照今天来讲,肯定分账比例,对吧。进口配额肯定都会提高,那么中国电影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做好准备我们刚才谈到了,一个是在立法方面,能够让我们的创作、制作有法可依。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后续人才的培养。如果说我们走过了十几年,从8、9亿票房到500多亿票房,这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闯出来走到今天的。站在今天产业,和对未来前瞻的这个高端,应该对今后五年、十年有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年轻创作力量的培养,我觉得是两种,一个是创作高端人才的培养,就是真正的好的编剧,好的导演;还有一个作为整个电影工业的蓝领阶层,摄影助理,推车的,灯光师,服化道,道具制作,数字特技,技工这一部分的培养。现在就是良莠不分,大盘子是有,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但是能够扛车轱辘进的,能够扛鼎的,能够顶上来的,你反倒是相对来讲比较少。

汪海林:对。

尹力:它就是我们现在不用别的,就是拿工业的一个标杆说,咱们一提就是好莱坞。好莱坞我觉得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除了电影票房以外,它的衍生产品,是吧,版权授权。

汪海林:那就真正产业化了。

尹力:主题公园,它是一个全产业链,我们现在在这个阶段还是靠单一票房是电影的唯一收益的一个单项,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说,人们对过度娱乐的这种指谪,其实没什么道理。今天电影它已经不是说按照我们当年学电影,那你像电影学院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主要受教育是法国欧洲电影,对吧,英格玛·伯格曼、玛格丽特·杜拉斯,那都是《长别离》。

汪海林:揭示人生的真相。

尹力:就是生命的意义,灵魂的归宿。这现在谁看,对吧?新电影它不受这教育,那就是娱乐。娱乐没关系,好莱坞也娱乐。那些爆米花电影,《钢铁侠》、《蜘蛛侠》、《变形金刚》、《侏罗纪公园》这没关系,但是人家每年还有《拆弹部队》、《为奴12年》、《林肯》、《聚焦》、《华盛顿邮报》,它也是对美国,包括爱国主义对社会的批判,对吧?我觉得也是,它也是整个从题材的配比上,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我们有时候就是一种倾向掩盖了一种倾向,这个过去是过度的夸大了电影的教化功能,今天反而是娱乐,娱乐,再娱乐。我觉得确实是容易走偏了。就是容易走偏了。

汪海林:是,容易走偏了。题材容易比较狭窄。

尹力:那么如果是后续人才培养这一块,导演协会这几年陆续的我们在尝试所谓的“青葱计划”。就是让从来没有拍过第一部院线长篇的创作者,从剧本的服饰,剧本工坊给你派导师,一点一点帮你如何进入一个可以进入拍摄的剧本,到这个阶段,剩下启动资金,你制片的合作方,后期制作的器材,包括演员的搭配和给你派一个有经验的知名导演做监制。今年做到了第三届,应该说还是不错,前两届拍成的作品很多的有进院线的,也在国际电影节得奖的都有。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的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他们身上有很多可贵的,我自己梳理过来我们就看,凡是能够脱颖而出的,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原创。

汪海林:对。

尹力:年轻人创作往往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看过很多电影,拉过很多片子,缺乏的就是生活的洞察和体味,同时怎么在影像当中给它表达出来,这一块普遍欠缺。另外一个就是说格局,一个格局,就是说看到很多的选材和在这表达当中,两样东西最多,一个小镇青年,我说这小贾(贾樟柯)电影,小镇青年。第二就是残酷青春,就是上初中上高中的时候如何如何这种,这种题材占得非常多。相反的真正对生活有体味的那种有质感的、毛绒绒的,闻着气息那种东西少。还有就是对类型片子,他们在处女作第一部作品当中,在这些方面有意识的往这方面走得相对少。所以在每次我们在选择年轻导演入围到最后的时候,实际上对我刚才说这两头我们是鼓励的,比如说李睿君拍的那个《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他那片子我非常喜欢。他第一个片子是根据苏童改编的那个,就是《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里都用的他姑姑,姥爷,就是几万块钱就拍了,也很好。他就是因为我觉得很多东西这是不可替代的,就是他自己的感受,真情实感。就是刚才我们谈到我们年轻也是你上学的那会儿年轻,今天可能条件都好了,投资,整个资本盘子,设备器材,你可能武装到牙齿,但是还能不能保持那个年代那份真诚?

汪海林:对,就是他表达的能力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就是他选题的。

尹力:对,就是由衷的,你选择什么,你是由衷的。你那种表达可能还幼稚,但是那种毛茸茸的感觉却让人耳目一新。所以真正全世界的好电影,我们觉得一个就是视觉奇观,人类都没见过。还有一种就是说司空见惯,随事即逝,指尖流沙,但是你的目光是一个艺术家的目光,你不光把它盯到死,还能推上特写,把它定格,我觉得就在生活当中发现和选择,这是对今天年轻创作者我们应该发现更多这样的东西。

汪海林:那我注意到您说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他们在类型片上反倒选择的少。就是您有没有想是为什么?年轻的导演。

尹力:因为大家明白一个最基本道理,类型片没有一定的资本,你是堆不起来的。它不可能是一个按照过去说,就是我们第五代导演很多起步的时候,用点过时胶片,从哪儿偷两台机器,还照明不足的、照度不够的情况下晃晃悠扛着就拍,做不到。类型片它一定有它的作为商业电影的基本的品质。所以没有一定的庞大的资金的支持,我觉得好多人可能也不太敢想,这是一个。另外艺术片,咱们就说每个人那个心理,艺术片容易走捷径,能出来,它最起码我拍这个东西。

汪海林:个人风格能出来。

尹力:有一些个人风格,有一些艺术个性,你知道吧,我最起码参加一些影展,我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大家可能都会这么想。

汪海林:那这几年国产电影我相信您也看了,包括我想很多重要的评奖您也参与了。就是觉得这几年整个的从艺术水平上来讲,比如说这五年,这十年,跟以前比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

尹力:进入商业发行,从出品人、资本方到导演,一定都会有商业票房的企图。这是一个重大的压力,你知道吧?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谈到的评奖,电影节电影,所以我跟他们讲,好的电影,标准是什么?就是谈到你们这个编剧的专业了,就是说大部分好的剧本一定是人物大于故事,对不对?

汪海林:对。

尹力:好的电影一定是故事简单,人物复杂,不好的电影一定是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故事叮了咣啷乱七八糟,它这是可以是有标准的。

汪海林:是一个共性的。

尹力:它是可以有标准的。但是在今天巨大的商业和票房压力面前,那么人们的着重点会可能对多大的投资,在国内拍还是在国外拍,我需要组织一个什么演员的卡司,是吧?这个演员有多少粉丝,粉丝他潜在的票房辐射出去到底有多少?所有这些跟电影的艺术表达已经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对吧?所以也就是这几年你如果说要问我们电影的变化的话,就是说大部分从过去我们讲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吧?三四十年代我们都,我记得当年刚刚改革开放,中国人把四五十年代,四十年代《乌鸦与麻雀》,什么《神女》拿到威尼斯电影节去,那给他们意大利人看傻了,罗西里尼呀,完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呀。对吧,《罗马十一时》、《偷自行车的人》,它是有这样的传统。包括上世纪80年代《老井》,《人到中年》,包括我们谈谢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那么在今天整个的电影的市场和这个大环境下,这样的关注人物,这样的表达现实,这样的从容的现实主义的影像,这个呈现已经渐行渐远,渐行渐远。所以这个很多人也是大家有诟病,就是说电影除了娱乐,电影除了艺术,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文献功能。过了100年,50年,后人要通过今天的影像来了解这个时代的话,他们会看到是什么?

汪海林:是的。

尹力:所以在这些方面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汪海林:文化遗憾,就像我们看到印度电影现在老感慨,我们说这个以前我们就是这么拍的是吧?什么《摔跤吧爸爸》,这不就是谢晋式的电影嘛,它在表达上电影语汇就是一样的。

尹力:他也是套路,只不过该放盐放盐,该放胡椒面放胡椒面,该勾芡的时候勾芡,一切的火候都是比较精准的释放,就是一套路。但是你看这个业内的反应和票房的回馈,你让这样的表达可能说还会有信心,对吧,但是今天的人,就是我刚才谈的,你内心那个由衷没了,你有的时候不是说不想,是回不来了。

汪海林:回不来了,对。

尹力:我觉得会有这个问题。

汪海林:尹导,我们都知道您是原来学美术的,美术系的,您后来怎么做上导演了?有什么原因?当然我知道电影学院的人都想当导演。

尹力:这个,摄影系的也改了,尤其是七八班改的比较多。我这个班,美术系的一多半都是导演了。霍建起,韩刚,冯小宁,何群,那太多了,干美术的反而少了。我觉得直觉就是说首先电影最重要的是影像,对吧,当然你学了美术,它是一种本能,就是我说给学生讲课我也讲,电影就是时空的艺术,对吧?所谓时空、时间就是预备、开始和停。4分钟长镜头,30秒短镜头,预备开始停,预备开始停,把所有预备开始停接起来,就是你的时间。空间就是你这取景器,对吧,28镜头,50镜头,长焦镜头,高点、低点、大点、小点,远点、近点就是它。所以他会觉得这种东西成为一种本能,特别这构图、色彩、画面构成,我觉得它是一种天然的,这种联系比较近。另外电影学院的教学除了各你学专业以外,还是慢慢的会让你爱上电影、迷恋电影。我觉得今天咱们刚才谈到今天我们影视教育,连农学院、林学院都有影视专业,就叫胡来,你知道吧?误人子弟,它这个训练我觉得是应该是。

汪海林:它要有一个兴趣门槛和专业门槛。

尹力:它不是,我觉得电影学院的教育更强调团体总分,就是一个人知识、结构的团体总分,还不一定说你个人技能的单项第一名如何怎么样。说美术我画儿画得好,我摄影我就会拍,还不是,真是整体对电影的了解。电影的生产工艺的流程,电影从脑子当中的一个构思、一个念头,继而把它变成白纸黑字的剧本。同时通过一个工业化资金的投入,一个拍摄的过程,把它变得有声有画,最终放到一个黑屋子里,吸引人、感动人,进而震撼人,这个创作劳动的过程是太有魅力了。

汪海林:所以必然会去选择走上导演道路。

尹力:我的很多同学他们毕业以后要经过很多做美术助理、副美术,最后才成为独立的美术师,很多的同班同学要走过十几年的路才能干上正美术师。我比较特殊,我大学三年级我就独立美术师,这辈子没干过助理,也没干过副职,上来就是美术师,当年就得了金鸡奖。所以有很多老一辈的美术家,电影美术家干了一辈子问鼎的一个东西。我们没毕业,大学三年级就是跟郑洞天老师拍《邻居》,我跟我们现在电影学院的副院长王鸿海,我们俩是联合美术师。所以...

汪海林:那早了。

尹力:起步比较高。

汪海林:对。

尹力:但是也有一些个人在艺术方面表达的企图,后来就干了导演。

汪海林:但是《邻居》确实是,它第一个镜头我都记得,我那时候小,我们在大学里看的。第一个镜头一出来,就筒子楼这个过道。


尹力:很多人认为那个筒子楼是在实景当中拍的,那是我们在摄影棚搭的。所以那会儿要达到一种更加的逼真,这是一个。另外要演员不讲,根据剧本能看美术在房间里的布置,每一个小道具格局,就能知道哪是我们家。所以就是说用这些无声的道具、服装、陈设,还能够为写人物服务,就是从那个时候我觉得就是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底子,一个路子。

汪海林:对,那个戏我们印象还很深的,那应该拿最佳美术奖。

尹力:所以我觉得现实主义的这种创作和现实主义这种教化,对一个人创作从最开始的这种浇筑好了的这部分灵魂,可能一生都不会太大的变化。面对今天这么一个纷杂的这么一个市场选择或者是娱乐的什么,我觉得像我,我肯定内心骨子里我觉得我不会像年轻人一样穿着超短裙紧身裤去那儿吆喝呐喊去,我们还是回到我们的长项,对社会生活的记录。

汪海林:塑造人物。

尹力:真实地写鲜活的人物,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秉持的一贯的一个理念。

汪海林:我注意到您的创作里边都是跟好编剧合作,我发现了。有些导演可能喜欢跟年轻的这种不出名的,您看您和史健全老师,包括杜小鸥老师。

尹力:刘恒。

汪海林:刘恒,对吧,跟刘恒还合作比较多。

尹力:四部。

汪海林:《张思德》我个人都还挺喜欢这个戏,我觉得当时我们写主旋律的戏,我都推荐他们去看一下这个戏,我说我认为很多戏是虚构的。但是在一个主旋律题材这样著名的人物里面,这样找到虚构的空间真是不错,真是很好。

尹力:所以呢,如果现在想起来就是创作的自由度还是有,是吧,最基本的咱们说一个大白话,就是这家没家属这人,全家都死光了,这是一。另外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仅凭毛泽东写了1500字,人知道有这个人,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你去采访,没有一个人准确地描绘出这个人他是高个、矮个、胖子还是瘦子,对吧,他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没有,就那点事儿。

汪海林:对。

尹力:所以这个也仅仅的成为一个创作的主旨,所以说他就是一个最最平凡的人,最最不起眼的人。其实回到前面我们刚才谈,你可以写顶天立地的人物,可以写叱咤风云的人物,也可以写身边的最普通的人,他也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亲戚,也可能是同事,也可能就在写我们自己,对吧,我觉得回过头来还是在写人物。

汪海林:写人物。

尹力: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从头到尾也是秉持着塑造一个人物。我觉得真正的写了好的人物,这才是中国电影的希望之光。还有当年拍《云水谣》,就是包括雪崩,包括开篇那个上天入地,穿堂入室那个长镜头。我是觉得今天观众看电影他会有一定期待,希望能找到一些原创的,没有看过的,新鲜感的或者是超越个人经验的,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难的,是吧,确实我们也带出这个后期制作的一个队伍来。今天看来因为很多见怪不怪了,那个时候还是给大家一种比较新鲜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在这么多年拍这个主旋律电影,你看包括这个《张思德》《云水谣》《铁人》,后来还拍了一个《雨中的树》,对吧,都是这类的片子。但是我觉得还是有,虽然有限制,虽然有一些硬性的框框,但是你如果扎进去,相对来讲,我觉得还会有一定的艺术表达的空间。

汪海林:是,刘恒老师也是擅长塑造这种现实主义风格的塑造人物,包括他台词也行。

尹力:我觉得刘恒是什么呢?很难用一个职业编剧(的标准)去要求他。在很多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文学家对不同题材的一个(表达),我认为是文学表达。

汪海林:是的。

尹力:还真的不是一个职业编剧的这样的标准。

汪海林:而且作家跨行做编剧成功的也少。他还真是两边都还游刃有余,他真的是。

尹力:我觉得他还是喜欢电影吧,还是喜欢电影。

汪海林:是。

尹力:另外确确实实在业内的不断的成功会给人这种动力。

汪海林:是,我还记得他当时跟我说,海林我跟你说,编剧很重要,就是你的台词的口语化。就是我们衡量一个编剧的水平,就他口语化水平。

尹力:最起码他在写的过程当中先自己演一遍,看看这话我能不能说,对吧。包括文字语言怎么转换成口语的话,逻辑重音,台词的语气,语调,语态肯定都不一样。

汪海林:是,他这方面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本身的积累确实是好,你像写《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什么的,就是他那个口语化里真的是信手拈来他就是。

尹力:对,这跟原来生活在北京南城都有关系,包括《窝头会馆》。

汪海林:对,我觉得稍微说一下,就是说您刚才也提到了,今后五年到十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时期,也需要好好做好规划,那这是他们顶层建设的问题。那从创作人角度上讲,你像我们现在在电影叙事各方面是不是相对来说,包括商业片叙事是不是有些落后了,在国际上?

尹力:我觉得这种语言、结构、叙事的角度仍然还是外皮。真的是创作者,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它的文化和现实那种犀利的洞察和带有一定思想性的这种形而上学的思考。在年轻的创作当中,我觉得这一些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国家电影的进步,工业化,高科技,固然是一个标志,3D,IMX,全景声,硬指标,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代表了这个民族的灵魂,能够对现实有更加深刻的这种表达,不辱做文艺创作的一个这种时代担当。我觉得这是重要的。

汪海林:是,这是重中之重。其实可能现在讲了那么多,讲了产业的发展各方面,真正的从创作的角度来讲,注意到这么深刻的问题,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做为创作人。

尹力:当然了我觉得就是说你这个40年过来,块头大了,肌肉壮了,是吧,胳膊硬了,人也横了,还是灵魂。

汪海林:对。

尹力:你才能受人尊重。

汪海林:不能丢了魂。

尹力:对,你受人尊重的程度一定是这个,而不是你是穆铁柱,对不对?

汪海林:对,好,非常高兴,谢谢尹力导演,欢迎以后经常来《四味毒叔》。

尹力:谢谢汪老师。

汪海林:再见。

想知道更多细节,点最上视频即可~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四味毒叔》第459次发声

 出品人 | 总编辑:谭飞

总制片人:李儒雅

商务合作:13051157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