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对封建社会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燕山茶社 2019-07-14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一个是封建社会的特征。

孔子的儒家思想完整体现在《大学》里面,讲的是如何修学圣贤之道以自觉化他即身转凡成圣的道理,有一个总纲,八个次第。一个总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个次第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封建社会的特征,就是分封制。中国的分封制是从西周开始的。周朝是周文王建立的,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后,在周公的辅佐下,实行分封制,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孔子的学说是从周公那里继承来的,周公是儒教最为推崇的古代圣人之一。周武王灭掉商朝后不久便病逝了,当时周成王尚年幼,周武王临终前将成王托咐给了弟弟周公,周公代为摄政并教化成王。周公教化成王的事迹,在《礼记》中有详细记载。周成王成年后,周公还政于周成王。所以,周公是一个道德圆满的古代圣人。

孔子的儒家学说,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修学大学之道即身转凡成圣,可以做人间帝王表演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七十二贤人是指修学大学之道有成就者,但由于因缘不具足,修行悟道后未能即身成为圣人,故称贤人。我们在《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的这些贤人弟子,很多参与诸侯国的治理,智慧才能都非常了得。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帝王,都非常推崇孔子,追封孔子为文圣尼父、太师、文宣王、至圣先师等,这也印证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多讲几句: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划分,通常都以为封建社会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这个划分有点问题。战国属于东周。西周是中国分封制的开始,是圣人治世的一个典范。到了东周,礼崩乐坏,国家治理陷入混乱,各诸侯国乘机扩张势力范围,以强凌弱,互相侵吞弱小的诸侯国,周王室名存实亡。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封建制社会是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