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列子》这部奇书,看古人对梦的科学分析

 燕山茶社 2019-07-14

《列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文献中的一本经典著作,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御寇所作。

《列子》一书富于文学色彩,记载了大量的神话和寓言故事,其中很多故事大家能耳熟能详,比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等等。

仔细阅读《列子》,你还会惊奇地发现,本书讲述了一些让人脑洞大开的故事,比如心脏置换手术,会眉目传情的智能机器人,其中有一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实现。可以说,《列子》又是一部具有科学精神的书。

读《列子》这部奇书,看古人对梦的科学分析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景象,但是关于梦的成因,一直是科学未解之谜。直到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才对梦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列子》已经比较全面分析了梦的成因与类型。

什么是梦?在《列子·周穆王》篇中,作者说:“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所谓“神遇为梦”, 意即精神与外界接触就会产生梦;“形接为事”,意即形体与外界接触就会产生感觉。一个人白天有什么想法,夜晚就会出现相应的梦,也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列子》认为梦是一种意识形态,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一定的外部现实为依据的。

《列子》将梦分为了六类:“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寝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此六者,神所交也。

这里,列子认为,这六种梦都是人的精神同外界发生接触的结果。

《列子》又说: “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知其所由然,则无所怛。”

这里讲的是对梦的基本态度。意思是说,如果知道梦是由精神同外部世界接触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交感”,则可知道梦的由来,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巴甫洛夫曾说,做梦是一种痕迹刺激,并且大都是陈旧痕迹的兴奋。科学界认为,人在入睡后,大脑皮层并未完全被抑制,仍然活跃着,脑海中出现各种梦境,都是人类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读《列子》这部奇书,看古人对梦的科学分析

《列子》又说:“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阴阳俱壮则梦生杀。”这与《黄帝内经》中的观点相同,也就是说,人的体质影响到与外界的交感。因此,人处于不同体质状态时,所做的梦是不一样的。

《列子》还认为,梦与人的生理需求有关。吃的太饱时,就会做给人送东西的梦;没有吃饱时,就会梦到夺取别人东西。

同时,当人患上疾病时,也会做相应的梦:“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以沈实为疾者则梦溺。”

医学研究表明,梦确实与疾病有一定的联系。患有鼻炎、哮喘等病症的人,因为疾病影响到了呼吸,就会做一些相关的噩梦。

《列子》又认为梦与睡眠时外界刺激有关。他说,枕着衣带睡觉就会梦见蛇,飞鸟衔着头发就会梦见飞翔,天气变冷就会梦见大火,人将生病就会梦见吃饭。对此,很多人可能深有体会,这与心理学的观点有相近之处。

实验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在睡眠时,是一个“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反复交替的过程。慢波睡眠时,人没有梦产生;快波睡眠时,人脑会有潜意识活动,就会产生梦境。人在快波睡眠时,如果受到外部刺激,这种刺激就会传递到大脑中形成梦境。如将热水袋放在一个睡眠的人的脚部,他就可能做一个在洗热水澡的梦。

读《列子》这部奇书,看古人对梦的科学分析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梦进行了全面解析。他认为,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桥梁,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潜意识的情欲伪装的满足。

《列子》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郑国的樵夫打了一只鹿后藏起来,但他后来忘记了藏鹿的地方,回家后他做了个梦,梦见了藏鹿之地及得鹿之人,按照梦的线索,他醒来后找到了得鹿的人和藏鹿地点。两人于是争吵起来,法官让他们各得一半,郑国国君听了后认为,究竟谁梦谁觉,无法说清,说不定法官是在梦中断案。

作者的本意是要证明“觉梦难分”,但故事的客观效果却告诉人们,不管梦的情节多么离奇古怪,都是现实生活在潜意识中的一种反映。

书中,还有一个地主尹氏,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产业,白天拼命役使下人,夜晚则做梦为奴,被人奴役鞭挞,让他非常痛苦。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地主经常奴役他人,在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折射,所以他晚上会做自己被他人奴役的梦。

读《列子》这部奇书,看古人对梦的科学分析

综上所述,《列子》认为,梦的成因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当人存在某种生理需求时,这种需求意识就会反映在梦中;心理的角度,梦的形成是人的愿望的反映,这种愿望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的一种心理活动。

从先秦到魏晋时期,许多著作记录了大量梦的故事,分析了梦的性质和成因。有魂魄成梦说、鬼神托梦说、天命谴造说、因果报应说等等,但是这些学说都明显带有宗教色彩。

《列子》说梦,明显地摆脱了上述各种非科学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理性精神,对于科学认识梦的成因有一定的贡献。

尽管梦的成因仍旧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可以看出,《列子》已经能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梦的成因进行分析,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