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疑解惑 | 什么穴位排湿热?

 chenshuping123 2019-07-14

阳气盛极入衰,阴气渐生,上热下凉,上火下水,湿热互蒸,闷于天地,正谓入伏,遂有此文。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夏至阳气,盛极入衰,阴气渐生,小暑已过,上热下凉,上火下水,湿热互蒸,闷于天地,正谓入伏,湿热多发,天时之因也。

想到排湿热,先要分清湿热在哪里,哪条经、哪个脏腑,亦或是哪个关节,而选用不同的穴位。湿虽为阴邪,但与热互结,则为阳热之性,除气虚明显者外,不宜用灸,多用刮痧、拔罐、刺血等方法。

1.
湿热痹证

 肘关节,用尺泽、曲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膝关节,用委中、血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手足用十二井;

颈椎用大椎;

脊柱(如强脊)用至阳、脊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
脾胃蕴热

尺泽、阴陵泉刮痧,商阳、厉兑、隐白刺血,重掐二间、内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
肝胆湿热

大敦、关冲刺血,右阳陵泉、胆俞刺血拔罐,曲泉、血海刮痧;重掐侠溪、行间。点揉五枢,肋弓刮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4.
膀胱湿热

委中刺血拔罐,大敦、至阴刺血,膀胱俞至次髎刮痧或走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
肠道湿热

上下巨虚、尺泽刮痧,大肠俞刺血拔罐,商阳、厉兑刺血。配合大横、腹结处闪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