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后汉书》和纪传体史书

 雅韵美妙 2019-07-14

在《二十四史》中,南朝·宋范晔所编撰的《后汉书》被认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无论是取材、剪裁,还是文字加工和编辑。但是这部重要的史书,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撰写完,但是传记的部分基本上已经写好了。到了宋代以后,人们就把晋代司马彪的一些内容(志),补充到这部书中,这才成为一部比较完备的《后汉书》。在此之前,撰写《后汉书》的学者有不少人,他们留下的著作,足够可以给予范晔提供一些参考和引用。不过范晔所参考和阅读的一些历史著作,大部分只留下一些断编残简,可以在唐代的《初学记》、《艺文类聚》,以及宋代的《太平御览》中看到一些。这部内容丰富的纪传体史书,可以说是范晔精心构思的一部作品,很多“赞”都是用当时流行的骈体文写成的,引用了大量的典故,这本身就是范晔比较擅长的地方。

实际上,范晔撰写《后汉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写成一部比较全面反映东汉历史的著作,他对汉代以来撰写的《后汉书》不是很满意,他曾经在《自序》中写道:“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辩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 范晔认为班固的《汉书》,最可称道的是《志》,比较完备,“博赡不可及之”。的确,班固的《表》和《志》内容非常充实,资料详实,尤其是《地理志》、《天文志》和《食货志》,以及《艺文志》。此外,范晔在体例上还做了一些调整,他没有模仿《汉书》编撰《外戚传》,而是把皇后家族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单独抽出来写作传记,如阴识、马援、窦宪等人。范晔对东汉的历史事实,在大体上还是能够深刻把握的,他开创《皇后纪》,具体记载那个时代皇太后临朝摄政的事实,不是简单的叙述她们的皇后事迹,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别开生面的。至于公主们的事迹,范晔也搜集了不少内容,这些史料在现存的汉代文献中是看不到的。为了方便后世的人们查看,范晔把公主们的具体名字、封号和事迹附在皇后事迹的后面,这也可以说是他的一个调整。

历史上第一次为公主们做传记的,可以追溯到宋代史学家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但是源头可以从《后汉书》中可以看得出来。尽管这些公主的事迹比较简单,甚至是一笔带过,但是可以构成一个个的传记。后世的公主传记,在安排上大体是根据这个来的,内容长的有几百个字,短的也有上十个字。对于皇家公主来说,作为皇室的重要成员,但是很少有参与政事的机会,大多数时候早早结婚生子,抚养子孙后代,她们的事迹多半记载的是婚姻生活情况,这个与皇子的事迹是迥然有别。至于《辽史》和《元史》采取表格的形式来记载公主的事迹,也是认为这样记载比较方便一些,使得阅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不管怎样,范晔的《后汉书》在史料选择和体例安排上,还是为后世做出了不少积极的贡献,不仅仅是提供了大量的史料价值。

范晔为了使得《后汉书》的内容更加全面和详细,还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撰写了传记,如,《西羌》、《西域》和《南匈奴》。他广泛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和一些传说,然后再进行文字方面的加工和润色,可以说是一篇篇非常生动的传记,这些民族历史的记载,对于后人学习和研究来说还是比较宝贵的。范晔的时代是一个骈体文比较盛行的时代,无论诏书、表、章,还是私人信翰,都会有这样的特点。在那个时代,文人们喜欢用骈体文撰写文章,认为可以达到一种美丽的艺术境界,《后汉书》的赞就具有这样的风格,每一篇都是比较优秀的骈体文。在唐代以前的纪传体史书中,都会出现很多优美动人的诗词歌赋,与人物事迹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如《汉书》的司马相如传。但是时过境迁,诗词歌赋的一个字不漏的记载下来,有些时候会影响阅读者的体验。到了唐代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撰史书,不要收入大量的诗词歌赋,应该把一些重要的诏令和表章的内容记载下来。果然,这种变化还是影响了史书编撰的趋向,很少有诗词歌赋出现在正史中。不过,我们在《宋史》中,却发现了少数诗词歌赋的内容,还是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诗赋,大概主持史书编撰的人,很多都是拥有才华的文人,他们也比较喜欢这类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