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结合中药贴敷治疗咳嗽的临床心得》

 昵称65206778 2019-07-14

祝向前

■中华反射学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本科

■自然疗法世界总会宫廷小儿推拿委员会秘书长

前言

2019年6月9日—10日,中华反射学专家祝向前老师参加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深圳市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市儿童医院等协办的小儿推拿学术交流大会,并发表六篇学术论文,经过专家严格评审考核期中有四篇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论文奖。

《小儿推拿结合中药贴敷治疗咳嗽的临床心得》

祝向前

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季节交替,夏秋之交,冬春之交。在北方到了秋冬天天气变冷,寒气逼人,多风寒咳嗽,尤其夜晚更甚,儿科门诊就排满了患者。南方气候湿热,儿童多会上火,风热咳嗽偏多,多伴有扁桃体肥大或发炎。现代医学多选用给孩子做雾化或用激素。我们观察,多数会出现疾病的反复,好一段时间,过一个月或两个会还会出现咳嗽,用药需要加大剂量,严重需要输液。小儿为重阳之体,液体多为寒凉之物,经常输液,会伤了孩子的脾胃,出现孩子消化不良,不爱吃饭。借用深圳大学退休教授的一句话:“孩子生下来,妈妈就给孩子身体里带了很多自然药,我们需要把他调动起来”。小儿推拿,是根据祖国中医五千年的中医理论做基础,通过体表穴位的刺激,激活身体的NK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调解脏腑之间的平衡。

穴位,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到体表的特殊位置,经络外连体表,内接脏腑,沟通内外,抵御外邪,增加免疫。每一个穴位,都是一味药,我们根据儿童的体质和中医辩证,用双手施术于体表。大的方面讲有阳穴和阴穴。细的讲有解表散寒的穴位,有清热退烧的穴位,有温补肾阳的穴位,有安神镇静的穴位,有消食化积的穴位,有宽胸理气的穴位,有化痰清肺的穴位,有健脾和胃的穴位,有通便润肠的穴位,有利尿通淋的穴位,有平衡阴阳的穴位等等。

咳嗽我们一般分风寒咳嗽、风热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嗽等。风寒咳嗽的主要症状以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清鼻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无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指纹浮红。

小儿推拿处方:头面部四大手法,补脾经300次,清肺平肝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上三关600次,揉二马300次,二扇门300次,风门100次,肺腧100次,分推肩胛骨100次。

中药贴敷处方:防风、桂枝、白芥子、金荞麦各10克,麻黄、细辛各5克。药粉用醋调和。作用:辛温解寒,宣肺止咳。

风热咳嗽的主要症状以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为特征,发热重,鼻塞流黄浊涕,有痰不易咳出,伴有恶风,头痛,咽喉肿痛,多有扁桃体发炎或肿大,舌红,苔微黄,浮数或指纹浮紫。

小儿推拿处方:头面部四大手法,推下六腑300次,清肺平肝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天柱骨300次,拿揉腹部,捏积9次。

中药贴敷:白芥子5克,桔梗、前胡各10克。药粉与鲜生姜两片捣烂如泥,制作成药饼。作用:解表清热,祛痰止咳。

气虚咳嗽主要以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本症为久咳,多见于痰湿咳嗽转化而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偏脾气虚者面色苍白,痰多清稀,食少纳呆;偏肺气虚者气短懒言,自汗畏寒。

小儿推拿处方:补脾经600次,清肺平肝300次,补肾经600次,运内八卦300次,拿揉腹部,小儿捏脊9次,重点揉按风门、肺腧、脾腧、肾腧、胃腧。

中药贴敷:白芥子、细辛各10克,防风、车前子各20克,药粉与生姜汁制作成药饼。作用:祛湿止咳、温宣肺气。

病案:婷婷,女,3岁,从小体质弱,经常感冒咳嗽。经推荐到我处小儿推拿。现病史:咳嗽有半年余,尤其晚上半夜加重,舌白苔薄,脉弱,指纹浮红。

小儿推拿处方:补脾经600次、清肺平肝300次、运内八卦300次、补肾经600次、风门和肺腧各300次、分推肩胛骨100次、拿揉腹部、小儿捏脊9次、足三里66次、涌泉穴33次。

中药贴敷:白芥子、细辛各10克,葶苈子20克,三味药药粉。与适量生姜汁调均匀制作药饼。取穴:风门、肺腧、定喘、百劳、涌泉。作用:辛温散寒,化痰止咳。

治疗一个疗程回访痊愈。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为有力,此至妙之法也”。

参考文献

《宫廷小儿推拿秘笈》内部教材作者祝向前

《史氏儿科奇效外治方揭秘》人民军医出版社作者史来恩、马桂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