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涛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 运动障碍性疾病科主任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对服药有哪些顾虑
这些疑虑貌似有道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风险可控 实际上抗帕金森病药物属于长期服用的药物,在研发时即考虑到应减少不良反应。实际应用中,大量帕金森病患者服用这类药物是安全的,没有明显的肝肾损害。少部分患者出现肝肾指标变化是本身有肝肾疾病或者特殊体质的异常反应。 在必要监测下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风险可控,但是有肝肾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服药后病情变化和可能的不良反应,过敏体质患者需要个体化分析。 不服药,帕金森病也会发展 长期服药后疗效减退是帕金森病自身发展和不合理用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疾病发展的内因占主导地位,药物只是部分原因。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延续,人体内对药物反应的受体敏感度在下降、对药物的储存和缓冲能力在不断降低;导致同样的药物,产生的疗效在逐渐衰退。 不服药,帕金森病也会发展,并不能保留蜜月期。相反,不服药就无法获得症状的改善,没有“蜜月期”,浪费了获益期。 药物对防治PD进展有潜在作用 坚持服药有望长期获益 早期帕金森病服药的正确理念 早期患者选药要重点考虑到两方面,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的特性。患者的病情与药物相互匹配,才是好的选择。早期帕金森病治疗的总体原则可概括为:细水长流,不求全效。 |
|
来自: goodluckcha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