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疗】对颈椎病定义及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的新认识

 一渔夫 2019-07-14
敏感点按摩法研究开发中心郑云甲郑雁南

1992年全国第二次颈椎病专题研讨会(青岛)将颈椎病定义为: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致使其周围重要组织(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受到损害,呈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者。按照这个定义,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颈椎病的定义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以至对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起误导作用,直接影响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现简述如下:

摘要:通过对相关医学文献的分析研究和应用“敏感点按摩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阐述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并非像颈椎病定义中所说:“颈椎间盘和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是形成颈椎病的关键因素”;而颈部肌肉、肌腱、筋膜、滑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水肿、粘连、痉挛等病理改变,才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1. 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理论的诸多矛盾
1.

我国著名学者赵定麟教授发现,30岁前后初次发生颈椎病症状者,在之后的10年中约有80%20%病人有与颈椎病相关之主诉,其中持续2~3年左右者约占10%,而持续10年以上者不足1%。此现象赵教授称之为“自然转归”①。据国内外专家们研究,从20岁起, 颈椎间盘即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一是纤维环纤维组织透明变性、纤维增粗和排列紊乱,出现裂纹甚至完全断裂形成裂隙。二是髓核水分脱失和吸收功能减退,粘蛋白减少,髓核变硬,从而导致其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因此,一方面促使纤维环的裂隙加深,另一方面,变性的髓核可能沿着纤维环的裂隙而突向边缘。如果纤维环完全断裂,则髓核可抵达后纵韧带或前纵韧带下方,使韧带下骨膜分离形成骨刺。变性和硬化的髓核也可能穿过后纵韧带裂隙而进入椎管。即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导致骨刺的形成和椎间盘突出。而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刺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交感神经等软组织出现头痛、头晕、手麻等一系列颈椎病症状。②
既然颈椎椎间盘已经发生了病变,按照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应该越来越严重;上述颈椎病患者各种症状应该越来越严重,可是他们未经任何治疗却发生了“自然转规”。显然,“自然转规”现象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理论是相矛盾的。那么所谓颈椎间盘和椎间关节退行性病理改变是否可视为颈椎的正常生理退变?

众所周知,本系中、老年人群多发的颈椎病,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现在二、三十岁的青年人患颈椎病者屡见不鲜。据教育部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颈椎病发病率在10%左右。医学专家分析:中小学生功课负担过重,读书写字姿势不当,长时间使用空调或电扇,或无节制地操作计算机,是导致过早患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中小学生颈椎病患者虽然有头痛、头晕、手麻、肩背痛等颈椎病典型症状,但是他们大多数人的颈椎X线片(或CT片或核磁共振片)并无异常改变。显然,这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理论又是相矛盾的。

据文献记载:有两位德国医生解剖500具尸体,他们发现有些椎间关节骨质增生特别严重者,追访生前,这些人并无颈椎病或腰腿痛症状;相反有的骨质增生并不严重,可是他们生前颈椎病或腰腿痛症状却相当严重。由此证明:颈椎病与颈椎骨质增生并不成正比关系。上个世纪80年代,Gore在观察一组无颈椎病者颈椎X线片时发现:在60~65岁人群组,男性95%和女性70%颈椎有退行性改变,可是他们中只有20%左右的人产生颈椎病症状。显然,这又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理论发生了矛盾。有的学者可能解释说:“那些颈椎增生严重而无症状者,可能是椎管矢状径比常人大,虽然椎间盘退变和骨刺严重,但突出的椎间盘和形成的骨刺并未压迫神经、血管、脊髓、交感神经,所以没有产生任何症状。的确,个体差异确实存在。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确有椎间盘突出物较大或颈椎骨质增生较严重而无症状者。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如果那些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骨质增生严重而无症状者多数是椎管矢状径较大者,恐怕颈椎管矢状径平均值就要大于普查结果(16mm)了。显然,颈椎管矢状径偏大的解释有些勉强。因为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正如杨克勤教授所说:“我们经常发现因为软组织病变引起颈椎压迫症状而无X线片改变的患者”③

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有多种保守治疗方法都可以使颈椎病的症状缓解或临床治愈。比如:按摩、针灸、拔罐、膏药、离子导入、小针刀、牵引、理疗、服药、打针、输液等。可是上述哪一种疗法能够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或把骨刺除掉?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既然椎间盘未能复位,骨刺也未能消除,而颈椎病的各种症状是由突出的椎间盘或骨刺压迫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血管等造成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颈椎病症状缓解或临床治愈呢?显然,这又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理论相矛盾。

椎间盘退变理论认为: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韧带变得松弛,从而椎节不稳。可是,有些进行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把整个或大部分椎间盘组织都剔除了,并且未进行植骨,其椎间隙岂不是更窄了吗?按照颈椎退变理论的说法,椎节更应该不稳了。然而术后患者颈椎病症状消失了,岂不又与椎间盘退变理论相矛盾。
2.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理论产生的根源
十九世纪,许多外科医生发现,有颈、肩、背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状的患者,多是由于颈椎“外生骨疣”或“椎管内软骨瘤”的办法,使他们恢复了健康。X线片进一步印证了学者们的这一发现。后来学者们将“外生骨疣”称之为骨质增生(骨刺),而“椎管内软骨瘤”是椎间盘突出物。1948年Brain和Bull等首先将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及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二十世纪,随着外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理论的发展以及CT和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医学界进一步统一和肯定了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交感神经等理论。并且认为椎间盘病理改变是形成颈椎病的关键因素。但是他们忽略了手术过程中不能被发现和影像资料不易被显示的肌肉、肌腱、筋膜、滑膜、韧带等软组织的痉挛、挛缩、炎症、水肿、粘连等病理改变。当然这与X光片只能显示骨骼的病变,不能显示软组织的病变,而西方医学过分注重局部解剖形态,相对忽视人生活的环境因素及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等思维方式有关。我国赵定麟教授做了这样两个实验:其一.从家兔颈椎椎节前方将生理盐水注入椎间隙内。其二.将犬的颈前肌从前方做缩短缝合术。结果两个实验都诱发了与人类颈椎病相似的病理改变,以证明椎节内压升高与椎间盘退变及骨刺形成直接相关。但是仔细分析赵教授的实验结果并不一定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验一,向家兔椎间隙内注水,在椎节内压力升高的同时,还会造成周围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的紧张或痉挛。实验二,缩短犬颈前肌岂不是与颈前肌痉挛或挛缩雷同?虽然能够使椎节内压升高。但是上述两个实验所产生的颈椎病的病理改变,也可以解释为“是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痉挛或挛缩造成的。”正如赵教授所说:长期屈颈可以通过椎间隙内压升高,椎间盘变性及髓核后移而引起椎节的失稳,此时如再附加条件(颈椎管狭窄)即可出现颈椎病症状。”④
3. 我们对颈椎病病因病理的新认识
除先天因素外,产生颈椎病的原因有外伤、劳损、风寒湿侵袭和其他疾病引发等因素。从颈部结构特点分析,毋容置疑,上述这些导致颈椎病的因素,使人体首先受到冲击和损伤的是颈部的皮肤、肌肉、肌腱、筋膜、韧带、滑膜等软组织,而不是颈椎本身和椎间盘。只有当颈部软组织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超过其生理负荷时,才可能伤及颈椎和椎间盘。
颈部软组织受伤后,人体本能地产生保护性反应,颈部相关肌肉、血管等软组织收缩。同样颈部受到风寒湿侵袭或长期伏案等不良体位姿势,也会造成颈部部分肌肉和血管等软组织紧张或收缩。而颈部部分肌肉紧张或收缩,会使该部位血液循环减慢,头颈肩背等部位养料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筋膜、韧带等相关软组织痉挛或形成无菌性炎症,产生水肿和粘连。因此,一方面影响这些部位软组织运动协调性,另一方面改变了颈椎椎体间的正常力学关系。颈椎生物力学关系失衡,颈椎不稳,小关节紊乱,导致颈椎间盘和椎体间压力改变。如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正确的治疗,即可能造成颈椎和小关节以及椎间盘的损伤和病变。为保持颈椎椎体间稳定的力学关系,颈椎进行自我调整和修复即形成骨刺。也就是说颈椎骨刺是自我修复和保护的产物。实际上除少数严重外伤和经久不愈的颈椎病患者外,大部分人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颈椎骨质增生都没到压迫临近神经、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的程度,只是将本来就比较狭窄的椎管或神经孔等部位占去一定的空间,使椎间隙、椎管和椎间孔变窄变小了。另外,椎间隙变窄、颈椎高度缩短,进而加重黄韧带内皱,亦可使椎管有效容积变小。所以尽管许多成年人的颈椎和椎间盘已经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可是他们却没有任何颈椎病症状或少数人有脖子和肩背发硬、发板、疼痛等所谓颈型颈椎病症状。可是如果不再受上述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其中大部分人的颈肩背不适症状可能会自行消失。这就是赵定麟教授所说的“自然转归”。如果继续或反复受到上述不良因素影响,使颈部肌肉、肌腱、滑膜等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和痉挛状态或使其痉挛加重,那么已经形成的骨刺或突出的椎间盘就会刺激或压迫临近的神经根、血管、脊髓、交感神经等,并使其发生炎症、水肿、粘连或痉挛,从而产生手臂麻木、头颈疼痛、晕眩呕吐、走路不稳等各类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就会使颈椎骨刺和椎间盘突出物增大,甚至造成神经根、滑膜、韧带等软组织的粘连或增厚和钙化。颈椎软组织的病理改变与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颈椎病各种症状越来越重。这就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显然,颈椎病发生发展的真正原因,首先是肌肉、肌腱、滑膜、韧带等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然后导致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小关节发生病理改变;也就是说:“除少数严重外伤者外,颈部肌肉、肌腱、筋膜、滑膜、韧带等软组织的病理改变,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处于从属地位”。

多年来,由于对颈椎病病因病理的错误认识,使颈椎病的治疗走上修复和剔除椎间盘以及消除骨刺,纠正颈椎椎体和小关节错位的歧途。严重影响着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0世纪中期一度兴起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热潮,其教训是沉重的。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和方法多是针对椎间盘和颈椎骨刺以及椎体和小关节紊乱的,当然不会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在临床上应用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和方法所产生的疗效,实际上是消除了肌肉、肌腱、筋膜、滑膜、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炎症、水肿、痉挛、粘连等病理改变的结果。

应用敏感点按摩法5治疗颈椎病,绝对不按摩患者的头颈肩背等病痛部位,根本没有针对椎间盘还纳和颈椎关节错位的整复或消除骨刺等手法和动作。而是在远离患者病灶部位的“敏感点”5上进行按摩,并且手法十分轻柔。可是该按摩法能够迅速消除软组织的炎症、水肿、痉挛和粘连,从而缓解或根除颈椎病引起的疼痛、麻木、僵硬、晕眩、呕吐、走路不稳等各种症状,疗效十分显著和巩固。治疗过程中不会给患者造成任何损伤和痛苦,更不会产生副作用。临床实践证明:解决了颈部软组织的病变,颈椎病的各种临床症状都可以缓解或根除。
1988年至今,我们应用敏感点按摩法已治愈3000多位颈椎病患者,其中80%







引文来源  对颈椎病定义及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的新认识 - 临床资料共享 - 首席医学网-医学论坛 首席医学论坛|医学交流|医学资料共享 -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