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萨尔浒之战,后金真的是以少胜多吗?满文老档揭开真相

 火天大有_元_享 2019-07-14

随着近年来明清史的大热,明末后金崛起的各种战役也为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号称努尔哈赤奠定后金立国之基的“萨尔浒之战”更是让人屡屡提及,每当提及这场战役时,总有人认为这是一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努尔哈赤的崛起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的父祖都是世袭的建州左卫指挥使,他的祖父觉昌安继承祖辈家业,史称“素多才智”,又与辽东总兵李成梁关系密切,在李成梁默许下带领部落讨伐了附近二百里以内的部落,将他们收为己用,势力逐渐发展壮大。而当时明朝受困于倭寇和蒙古的骚扰,疲于奔命,也无暇顾及辽东女真的发展,为未来努尔哈赤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萨尔浒之战,后金真的是以少胜多吗?满文老档揭开真相

努尔哈赤少年丧母,青年时期是在李成梁帐下当兵,以及在马市交易用品中度过的,按记载“汗十岁时丧母。继母妒之,父惑于继母言,遂分居,年已十九矣,家产所予独薄。”这些经历增长了努尔哈赤的见识,锻炼了他的能力,当时女真部落陷入了极深的部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中,原来的“建州三卫”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五个部落,苏克素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和长白山三部。《满洲实录》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当时的建州诸部中,以王昊实力最为强劲,多次入侵大明,劫掠边境,攻杀明朝将领,“犯辽阳,劫孤山,略抚顺、汤站,前后杀指挥王国柱、陈其孚、戴冕、王重爵、杨五美,把总温栾、于栾、王守廉、田耕、刘一鸣等,凡数十辈。”这样子在边疆搞事,明朝当然不会坐视不理,辽东总兵李成梁直接亲率大军直捣巢穴,将王杲击败,王杲逃跑到海西女真哈达部王台手下,被王台抓起来献给了明军。

王杲死后,其子阿台为报父仇再次入侵大明,被李成梁率领大军围困于古勒寨,李成梁久攻不克,而阿台之妻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因此觉昌安和四子塔克世,即努尔哈赤之父,想去劝阿台投降,让孙女免遭屠戮。觉昌安和塔克世劝说时间长久不出,明军就持续攻城,最终城破,导致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和祖父觉昌安一起死在了乱军之中。

萨尔浒之战,后金真的是以少胜多吗?满文老档揭开真相

努尔哈赤深知自己势单力薄,只能委曲求全接受了明朝的赔偿和赏赐,回家之后,努尔哈赤以为父报仇为名,于万历十一年起兵,以数十人兵力攻打当时为明朝出谋划策导致自己父祖惨死的尼堪外兰。由于他打的旗号是为父报仇,再加上努尔哈赤一直很注意不去触碰明朝的底线,并且还帮助明朝平叛,稳定辽东的秩序,因此努尔哈赤不仅没有被明朝压制,反而得到了明朝的赞赏和夸奖,这为他统一建州女真打下了基础。

但是统一建州女真不过是努尔哈赤起家的第一步,此时努尔哈赤军事上仍然是明朝的小弟,如果再做出其他大的动作,很可能就引来明朝的军事管制,所以努尔哈赤这段时间一直很小心。但谁也没想到,突然一件大事的爆发,导致明朝再也无暇顾及辽东,使得努尔哈赤坐大。

万历二十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想要以朝鲜为跳板攻进大明首都,为了抵御倭寇的侵略,万历动用大量军事力量和钱粮投入到朝鲜半岛上,努尔哈赤为表忠心,也请求带领兵马帮助大明进入朝鲜讨伐日本。《李朝实录》记载:“今朝鲜既被倭奴侵夺,日后必犯建州。努尔哈赤部下原有马兵三四万,步兵四五万,皆精勇惯战。如今朝贡回还,对我都督说知,他是忠勇好汉,必然威怒,情愿拣选精兵,待严冬冰合,即便渡江,征杀倭奴,报效皇朝。”但是遭到了明朝和朝鲜方面的一致拒绝,朝鲜是怕前门驱虎后门进狼,明朝也担心努尔哈赤占据朝鲜之后扩张实力,所以对于努尔哈赤的请求严词拒绝。

萨尔浒之战,后金真的是以少胜多吗?满文老档揭开真相

虽然想混水摸鱼偷朝鲜的计划落空了,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灰心,此时明朝大军注意力全在朝鲜,对建州的看管就松弛了,于是努尔哈赤趁机吞并了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各个部落,实力一下子冠绝辽东。在此之后努尔哈赤又入侵蒙古科尔沁部,喀尔喀部以及察哈尔部,迫使这几个蒙古部落依附于自己。即便如此努尔哈赤也没有狂妄自大的就去随意招惹明朝,相反直到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还在恭顺的向大明进贡。

他在建立后金的前二十多年间,一边多次向明朝进贡,不少时候是亲自带队朝贡,另一方面又打着明朝的官方旗号吞并女真各部乃至蒙古部落。进贡不仅是为了让明朝信任他不让明朝对他进行制裁,也对他了解明朝的风土人情,规章制度,经济文化以及辽东军事守备有着极大的帮助。到了努尔哈赤已经势大难治的时候,明朝再想管束,发现已经来不及了,辽东已经养虎为患,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正式称汗,建国后金。

建国后金的头两年,努尔哈赤还是一心一意巩固内部,对不服从的部落进行讨伐,因此没有和明朝敌对,到万历四十六年,基本上统一了各部女真的努尔哈赤,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有实力可以和明朝扳手腕了,另一方面则是万历四十五年辽东发生大饥荒,水灾频发,女真受灾严重,饿殍遍野,努尔哈赤希望依靠劫掠大明来缓解饥荒。

《光海君日记》记载:“今年民间饥困之患,近古所无,流离道路,饿莩相望。雨水周足,民有耕种之望,而种子、农粮俱乏,至有抱农器而饿死于田野[者], 极为矜恻。”因此在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正式提出了“七大恨”,以此为由讨伐明朝。

努尔哈赤先攻打抚顺,清河二城,努尔哈赤以互市为名,派人扮作商人去抚顺贸易,在开城门的瞬间突入攻克抚顺,《明神宗实录》记载:“先一日,奴于抚顺市口言:明日有三千达子来做大市。至日,寅时,果来叩市。诱哄商人、军民出城贸易,随乘隙突入。”抚顺城告破,守将李永芳投降。随后努尔哈赤全力攻打清河城,城池守军不足,援军还来不及救援清河,清河就已经被努尔哈赤攻破了。

萨尔浒之战,后金真的是以少胜多吗?满文老档揭开真相

后金连破抚顺,清河城池,无异于是对大明王朝严重的挑衅,明朝于是调集大军,准备一战击破后金,而此战双方的兵力也是多年来历史争论的焦点。

我们先来看看明朝方面的兵力如何,按照时任兵部尚书黄嘉善的说法,辽东镇兵和援兵加在一起未满八万,加上刘綎建议调拨的二万多各地土司兵马,裁撤部分,可以看出来明朝总兵力是十万人左右的。《明神宗实录》记载:“兵部尚书黄嘉善言:经略杨镐咨称奴酋精兵约六万余,而辽东全镇额兵不过六万。除城堡驿站差拨外,实在仅二万余,又各有防守之责。今合蓟镇援兵仅三万有余,选调宣、大、山西、延、宁、甘、固七镇兵马一万六千,蓟镇各营路兵丁数千,及辽镇召募新兵二万,通共未满八万。将来分派数路,不免气势单薄。今刘蜓议调各土司马步兵丁,通计二万有奇,皆本官统驭旧人。”而后萨尔浒之战打完结算人头时,黄嘉善再次提到了总兵力仅有十万人,“兵部尚书黄嘉善题:辽左一役,南北征调,援兵几七万名,该镇招募三万名,共集十万之师,而本镇之额兵不与焉。自征剿失利,按臣报阵亡者四万五千余名,见存者四万二千三百六十余名。”

那么明朝方面的兵力应该是毋庸置疑只有十万人左右了,后金方面又是否仅有几万人,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呢?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杨镐的奏报,努尔哈赤兵力是肯定有十万人的,《明神宗实录》记载:“盖奴酋之兵,据阵上共见约有十万,宜以十二三万方可当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仅七万余,岂能相敌。”当然了,这可能是杨镐战败为自己找的借口,但是发给兵部的塘报是不能作假的,这是辽东上下官员都知道的,所以弄虚作假肯定会被揭发的,因此黄嘉善接到了这样一份塘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黄嘉善题:二十六日申时,接经略杨镐塘报,称奴兵六七万十六日陷开原。十九日,西虏三万攻围镇西堡未退,铁岭、沈阳两城人民俱思逃避。”也就是说努尔哈赤自己带了六七万兵马,他还拉上了蒙古人一起入寇,蒙古也贡献了三万兵马,使得努尔哈赤一下子有了十万人马。

萨尔浒之战,后金真的是以少胜多吗?满文老档揭开真相

如果明朝官方的消息大家还是觉得不可靠,那么女真人自己写的《满文老档》是不会作假的,因为这是写给女真人自己看的,全书满文,汉人看不懂也无法篡改,直到现代才翻译出来全部内容。《满文老档》记载:“四月十三,寅日,己刻,八旗的十万兵出征尼堪时。”这里就用尼堪这个明朝的走狗来指代明朝,因此满清自己也清楚自己是出兵十万,不可能他们写给自己看还要刻意夸大或者缩小自己的兵力,夸大敌人的兵力倒是有可能,因此从《满文老档》我们也可以看出,后金的兵力也是十万人。

所以说人们常说萨尔浒之战是后金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个固有的刻板观念是错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