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是三伏天的开始。
也就是说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也是太阳最有力量,温度最高的时候。 这段时间,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仅要防止受热暑气上身,更需要注意受寒中暑的情况。 防止受热中暑,最重要的是避之有时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中暑其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受热中暑,一种是受寒中暑。 受热中暑,中医上叫它阳暑。夏季高温炎热,为了让我们的身体舒服一点,皮肤的毛孔会自然打开,通过排汗的方式把热量散发出去。 但是如果在太阳底下久晒,或者是长时间待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里,人体的汗液和津液不断流失,就会发生中暑现象。 特别是小孩子,不耐暑气,更容易津液耗伤,身体发热。 一般如果是受热中暑,身体还会出现这样的表现: ①高热出汗多,摸摸身体还有些烫 ②脸红眼睛红,且舌红舌黄 ③大渴大汗,喘促气粗,容易烦躁不安 ④脉搏跳动得快,一般来得比较急 为了防止宝宝受热中暑,最重要的是避之有时。 第一,最好不要直接晒太阳,避免在太阳底下或者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里久待。 如果发现宝宝开始有些发热,需要尽快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扇子、湿毛巾等帮助身体降温。 另外可以喝一点酸梅汤或者乌梅三豆饮,给身体补充津液水分,让皮肤的蒸发散热顺畅进行。 炎热夏天,更需要注意受寒中暑相较于受热中暑,其实在炎热的夏天里,妈妈更需要注意的是受寒中暑。 小孩子在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受凉,尤其是三伏天里,天气炎热,阳气浮在体表,身体为了疏散热气毛孔大开。 这时候,如果过度贪凉,比如小孩子在外面玩耍,满头大汗,马上吃冰喝冷饮;或者突然进入空调房,贪图凉快把温度调的很低,对着风猛吹。 这样一来,为了调整体温、帮忙疏散热气的毛孔还处于打开状态,很容易让冷气进入身体内。 冷气闭藏在体内,热气又无法散出去。身体就会处于寒热夹击的状态,出现受寒中暑的情况: ①身体一阵阵的发热,但是同时又不住的打寒颤。 ②没有汗水,或者出汗量很少。 ③口渴,想要喝水。 ④因为受寒,可能还会伴随着肚子痛或者拉肚子。 所以,在夏天,不仅需要避免受热中暑,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小朋友受寒。 预防受寒中暑的小妙方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受寒中暑的方法,希望帮助大家在夏天能更好的照看小朋友,调整到更舒服适宜的状态。 1.如何正确的吹空调 预防在空调房间里受寒,我们要防的,其实不是冷,而是风。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空调的温度没有设置很低,但是如果直接对着人吹的话,会感觉到骨头缝里都凉飕飕的。 有的小朋友贪凉,一回家就堵在空调面前对着吹一两分钟才起身,这样身体会很迅速凉快下来,但是也会很容易把寒气冷风都收进身体里。 所以平时吹空调,我们记得提醒孩子不要坐在风口直吹的位置,在房间里面,可以多穿一件衣服玩耍和学习。如果方便的话,在空调上面可以装置一个挡风板。 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在空调房里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要保护孩子的腹部,可以给孩子戴上一个艾绒肚兜,保护孩子的阳气,避免受凉。 2.给孩子摩腹,让脾胃暖起来 腹部的地方是脾胃中焦,也是小孩子最容易受寒的地方。 当我们按摩腹部时,所能带动的穴位非常多,坚持摩腹可以很好的提升脾胃之气,帮助身体驱散寒气。 养护脾胃,推荐逆时针的按摩手法。在摩腹前,先搓热手掌,以肚脐为中心,逆时针按摩肚子。 这样在健脾的同时,能帮助提升脾胃之气。如果孩子好动静躺不住,可以尝试在睡前按摩。 平时要是宝宝受凉拉肚子了,逆时针摩腹简单方便,又非常有效。 方法也特别简单,以肚脐为圆心,家长一只手贴孩子皮肤,缓慢而深沉的绕肚脐做逆时针按摩,每次10-15分钟为宜。 3.煮一碗小甜粥,舒适度过夏天 在夏天,我推荐妈妈给小朋友做这道暖暖的小甜粥,薏米姜枣粥。里面用到的食材简单日常,在配方搭配上却很有讲究。 生姜和红枣是夏天常吃的食物,也是驱寒防寒的黄金搭档。夏天的寒湿,多堆积在脾胃,而生姜红枣擅长的,就是驱散脾胃的虚寒。 我们平常吃生姜就能体会到,温暖热辣的感觉并不是从喉咙开始,而是从肚子慢慢升腾往上走的。 薏米和麦子也是夏天不可少的小帮手,薏米帮助祛湿,小麦养心除烦,刚好可以应对夏季的潮湿和闷热。 尤其是南方地区,大半个夏天都是漫长的雨季,房间里总是潮潮的,让人感觉烦闷,这时候吃一点薏米麦子就很合适。 薏米虽然性味偏凉,但是有了性温的生姜红枣来中和,整道粥方是很温和的。再加上养脾胃温肾阳的小米,哪怕是脾胃虚寒的宝宝,这碗小甜粥,也可以放心煮来吃。
薏米 / 30克 麦子 / 30克 小米 / 50克 红枣 / 6颗 生姜 / 3片
①薏米小麦先泡水两个小时,到时候煮粥的时候会更容易软烂,宝宝咀嚼吞咽也会更顺滑。 ![]() ②红枣提前切成两半,生姜切薄薄的三片就好,熬煮的时候甜味和辛香,可以更好的渗透到粥里。 ![]() ③随后所有食材下锅,加入1500毫升水,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50分钟,米粒开花就可以出锅了。 ![]() 煮好后一碗盛出来,浅黄的米粥里浮着几瓣深红的枣片,闻着是淡淡的枣甜香,轻轻舀起一勺,滋味清甜,淡淡的,不腻口,小朋友也很喜欢吃。 |
|
来自: 黄氏本草堂 > 《26-中医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