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中国画赏析之二 展子虔《游春图》

 出生上海的人 2019-07-14

展子虔(约545-618),隋朝画家,他历经北齐、北周这些战乱频仍的短命朝代,至隋被文帝所召,历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进入隋朝的时候,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辗转流徙的生活,和平到来了,他的艺术也成熟了。

展子虔是个全面的画家,像人物、车马、台阁、佛像他都能画,不过,他最擅长的还是山水。山水画在展子虔之前尚未独立,大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人物是绘画的主体,山水不过是人物经历悲欢离合时的环境,注重的是装饰效果,不大在意比例的合理性,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而展子虔呢,从他仅存的画作《游春图》看,已经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是有独立品质的山水画了。可以说,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游春图》在空间处理上,山势的高低远近层次分明,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势,但从台阁、舟马、人物的分布上看,依然有从魏晋时期人物画脱胎出来的痕迹; 树木的画法摆脱了“伸臂布指”式的概念化处理,可山头树木的布置平板单调,明显是从早期人物画中转化出来的。而水纹和云纹的描绘,与魏晋时代的壁画也多有近似之处。在线的运用上,画家注意把握轻重顿挫等节奏上的变化,用笔劲挺,山石有勾无皴,色彩以青绿为主,大体上用的是魏晋时期随类赋彩的方法。

《游春图》作为中国早期山水画的代表,明显有一种新旧杂糅的过渡感在里面。由此可见,艺术面貌的改变,往往都是一种渐变的发生,这种中间的过渡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游春图》,虽然是从旧的传统中转化出来的,却开启了山水画独立发展的新方向。可以说没有展子虔,就不会有唐代继之而起的李思训,李道昭的青绿山水。“没有他,历史即少了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人称展子虔为“唐画之祖”。

下面我们来看《游春图》。

古代中国画赏析之二 展子虔《游春图》

春天,风吹绿了群山,山顶的树木因为离太阳更近,而早早地绿了。 桃花开了,遍布于山角、岸边、皋上,花朵虽然稀疏,却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地绽出了春天到来的消息。春水荡漾,连绵的波纹浩荡而没有止境,在微风的吹拂下,向着无尽的远方流去。 这浩渺之波无头尾、无静止,既不可以拘束,亦不可以追溯,有如时序之绵绵,有着在骀荡的春风中铺展开来的无限面目。春天也像这眼前平静的波纹,一刻不停地向前而去。 那和春天一起到来的游人,三三两两,或男或女,有的站在水边眺望,有的骑在马上徐行,有的则坐在舟里顺流而下。丽日当头,一切都暖融融的,水流、天光、山色,使游者之游乃为天地之间毫无阻碍的畅游。

孔子曰:“吾与点也。”赞叹的不就是这春服既成时的悠游之乐吗?而列御寇式的凭虚御风而行,更有一种浮游不知所终式的轻盈的快乐。 那随意点染于山川水流之间的寺院、楼阁、桥梁,则给这种游冶的快乐加入了日常大地的稳固气息。要知道,孔子式的悠游与庄子式的逍遥游,在中国士人的生活中是并行不悖的,这样的游是要既能体会到高超的境界又不至于脱离大地的引力,这是一种高明的处于“中道”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在《游春图》中不是隐然可见吗?

这种儒与道的综合,在展子虔的画笔下,已经到了融洽无间的地步了,升腾为大地和天空的双重赞美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