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景河系列:不同的咳嗽(5-2)

 369蓝田书院 2019-07-14

(三)寒饮咳嗽

【病案举例】

例1:陈某,女,60岁,居广州。

平素身体状况一般。于2000年春节后,因忙于写作过劳,休息不足而渐发咳嗽,初起干咳伴有恶寒,咽喉阵阵紧缩而发咳嗽,伴气上逆,虽觉有痰但难以咯出;若频频咳嗽一阵儿,咯出少许痰涎,则咳嗽得以缓解,否则持续干咳、喷嚏,甚则尿失禁。X线胸片检查除肺纹理增多外,其他未见异常。按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治疗,曾服用藿香正气丸、螺旋霉素、枇杷止咳露、咳特灵、甘草片,肌注核酪等药物,配合超短波理疗,治疗月余不效。因欲外出开会,为求病愈,于2000年3月2日入住某医院中医科,各种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继按急性支气管炎治疗,给予静脉点滴仙力素、鱼腥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口服安普索、中药小青龙汤等止咳化痰药,并用庆大霉素、麻黄素、地塞米松及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每日1次)。

虽经上述治疗仍不效,且发现静脉点滴鱼腥草注射液后,咳嗽愈甚。于3月14日作肺部CT检查示,双下肺背段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呈毛玻璃样改变,双下肺前基底段见条状密度增高影,诊断为双下肺炎性改变(间质性肺炎)。经呼吸科会诊,认为患者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全呼吸道的炎症,给予罗氏芬注射液2g静脉点滴,每日1次;口服咳呱宁口服液10ml,每日2次。按此治疗6天,咳嗽仍无明显减轻,呈阵发性顿咳,平卧或风吹、寒冷、异味刺激时咳嗽加重,少痰,伴声音嘶哑,语声无力;3月23日再次请呼吸科会诊,认为支原体感染可能性大,1个月可自行痊愈,故仅给予甘草片2片,每日3次口服,克拉仙0.25g,每日2次口服。服用1天后,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不能进食而停药,于3月26日出院。继续门诊治疗达4个月,曾肌注斯奇康、青霉素,口服丹锦胶囊、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片、诺邦片(克拉霉素)、丽珠咳乐片、气管炎丸等多种中西药物,咽喉紧、气管痒引发咳嗽,始终不能治愈,每当凌晨必发,因咳而不得安静,每晚睡前必须服甘草片多片,否则不能入睡。曾到某医院会诊,除外器质性病变,给予服用沐舒坦、女贞片,均未收效。

8月初回东北老家请陈老诊治。陈老经反复思索,决定予以温阳益肺法治疗,即以《医宗金鉴人参养肺汤化裁而成。处方:人参10g,甘草10g,杏仁10g,阿胶20g,知母20g,大枣10枚,乌梅10g,罂粟壳10g,地骨皮15g,桑白皮10g,附子(先煎)10g,干姜10g,细辛6g,沙参50g,天冬30g,枇杷叶20g,苏叶15g,蝉蜕10g,熟地20g

服用6剂后,咽喉紧、气管痒以及咳嗽均明显减轻,但凌晨3-5点左右仍有上述症状发作,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继续守上方服用12剂。前后治疗近20天,诸症消失,基本不咳,偶在受异味、寒冷刺激时,咳嗽几声,全身轻松,精神愉快,体重增加。

9月初返广州后,因在空调房间过久,再次感冒,咳嗽复发,尤以凌晨咳重,再查CT,右下肺仍有模糊影,炎症仍未完全吸收。陈老电话指导治疗,先用小青龙汤加防风20g,蝉蜕10g,牛蒡子30g,桔梗20g等解表散寒祛风药物治疗1周,后改服都气丸,加蛇床子20g,淫羊藿30g,补骨脂30g,附子(先煎)10g,干姜10g,细辛6g,党参30g,黄精50g等再治疗1周;后减附子,加三子养亲汤、猫爪草、橘红等药物,再间断服药月余,病告彻底治愈,咳嗽未再复发。

陈老认为引起咳嗽原因诸多,但慢性咳嗽、久咳,以内虚为本,而内虚之中又以阳虚为主。《内经》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若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易于感受风寒之邪,口、鼻、咽、皮毛均为肺之门户,外邪侵袭后,因阳虚无力驱邪外出,故影响肺气之清肃,而令咳嗽久久不愈。在外感六淫之中以感受风寒之邪居多,寒邪伤人阳气,致使卫外之阳愈加不固,故易复感,导致感冒咳嗽、咳嗽感冒反复发作。对久嗽病人来说,特别是其痰涎不易咳清,然逢天热,人体虚阳得外阳之助,肺气略充,咳嗽、咳痰症状得以减轻或暂停;再逢天寒,或食寒饮冷,风寒之邪再伤人体真阳,咳嗽又发,此为新感引动伏邪,寒邪痰饮令胃浊脾湿肺气不清,故云“要在聚胃关肺中”。久咳肺气越虚,表阳更加不固,肺越虚而令脾胃亦越虚(子盗母气),痰湿愈不易化除,因而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这也是慢性支气管炎不易根治的主要机理。有很多久咳患者,询问其病史,初起阶段一般服用一些西药或成药,特别是在伴有咽喉干痛时,多首选抗生素或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这便导致感寒者服用寒药,喉痛虽有减轻而咳嗽却日益加甚。正如本病例初起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中药还静脉点滴了鱼腥草注射液,虽发现静脉点滴后咳嗽加重,但医生也并未改变清热消炎的治疗思路。当发现是间质性肺炎后,更加大了抗生素用量。所以陈老认为无论何病,首先务求辨病、辨证准确,而后用药,莫把炎症皆当热,审因治本方收功。只有找到其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而治之,方能收效。

本例久咳治疗运用了养肺平剂人参养肺汤加味。方中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肺脾之气,为主药;杏仁苦温,宣肺,与枇杷叶合用,增强其降气行滞、止咳平喘之功用;阿胶、知母滋阴养血润肺,配天冬治疗肺燥咳嗽少痰;乌梅酸平,伍罂粟壳、杏仁、阿胶、甘草以敛肺止咳;桑白皮与地骨皮合用,再加沙参、熟地黄使其润肺止咳平喘之力更强;苏叶、蝉蜕等疏散外风。诸药合用,阴阳气血平补,正适宜于本例肺气虚损、劳久喘嗽为主的慢性咳嗽。干姜、细辛等温阳散寒的药物,其用意正如《内经》所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逐寒正气,必先辛热,附子味辛大热,干姜味辛热,一者共享,有逐阴济阳之功;细辛辛温可祛风散寒,能入肺温肺寒以化饮,入肾温肾纳气,降冲逆而镇喘咳,为治肺寒伏饮喘咳要药。所加温阳益胂养阴之各药,都更增强了人参养肺汤的功效,并针对其既往多治以寒药所致的肺肾虚寒而久咳不愈。

例2:宋某,女,74岁,医学教授,1989年2月诊治。

病史  患者本人是医生,已退休多年。多年前因感冒后落下咳嗽病,久治不愈。每年逢冬春寒冷季节或是再感冒必发咳嗽,伴咽痒,甚则气紧,晚间睡卧时咽喉鸣响,声似细高调的哮鸣音,痰少,痰咸,咯出痰后,有轻松感。平时经常畏寒,后背发凉。

查体  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缓无力。

诊断与治疗  证属脾肺气虚、寒饮内停之慢性支气管炎、变异性哮喘。加之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可谓年迈体弱,阴阳两虚,故治以温阳益肺,滋肺润燥,通宣理气,止咳化饮。方用温阳益肺汤原方加减治疗,1周后咳嗽明显减轻,再继服4周巩固疗效,非但不咳,精神大为好转,身体亦感觉强健许多,堪称疗效显著。后每逢出国探亲前均先服几包中药以预防咳嗽发作。

温阳益肺汤

[组成]人参10g,甘草10g,杏仁10g,阿胶20g,知母20g,大枣10g,乌梅10g,罂粟壳10g,地骨皮15g,桑白皮10g,附子10g,干姜10g,细辛6g,沙参50g,天冬30g,枇杷叶20g,苏叶15g,蝉蜕10g,熟地黄20g

[功效]温阳养臃,滋肺润燥,通宣理气,止咳化饮。

[主治]肺虚久咳、顽咳、咽喉不利、寒饮内停。

[方解]本方也是由人参养肺汤加味而成。即在养肺汤的基础上加附子、干姜、细辛、沙参、天冬、枇杷叶、苏叶、蝉蜕、熟地而成。方中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肺脾之气,为主药;杏仁苦温宣肺,与枇杷叶合用,增强其降气行滞、止咳平喘之功用;阿胶、知母滋阴养血润肺,配天冬治疗肺燥咳嗽少痰;乌梅酸平,伍罂粟壳、杏仁、甘草、阿胶以敛肺止咳;桑白皮与地骨皮合用,再加沙参、熟地,润肺止咳平喘之力更强;苏叶、蝉蜕等疏散外风,诸药合用,阴阳之气平补,治疗肺气虚损、劳久喘嗽为主之慢性咳嗽;附子、干姜、细辛等温阳散寒,温肺化饮,细辛尚可入肾,温肾纳气,降冲逆而镇喘咳,为治肺寒伏饮喘咳之要药。诸药合用,组成了治疗顽咳久嗽,阴阳平补以助阳为主之良方,用于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偏于阳虚者,临床疗效甚为满意。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景河卷》中国中医药2001版p21-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