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债子还?嘉庆多次遇刺,其实都是乾隆帝留下的祸

 铁血老枪 2019-07-14

满清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朝代,满清皇帝的名字,大家甚至都能按顺序背下来。固然有康熙、雍正、乾隆的开明,也有很多平庸之人,除了他们,还有一种人——倒霉派,像顺治、同治、光绪等人,由于种种原因都是英年早逝,倒霉吗?真倒霉!但是,要说大清最倒霉的皇帝,嘉庆说第二,绝对没人敢说是第一。别的不说,单是“被刺杀”一事,嘉庆帝就“独领风骚”,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可不是什么“荣耀”的事

父债子还?嘉庆多次遇刺,其实都是乾隆帝留下的祸

据不完全统计,嘉庆年间发生的刺杀事件就多达4次,这是史书的记载,但是仔细琢磨的话,也只有两次,先来看有疑点的两次行刺

疑案一:

嘉庆九年(公元1804),一个叫了友的和尚带着戒刀闯进宫,说是要嘉庆谈谈,希望嘉庆能封他个主持当当,结果被拿下。史书上认为这也是行刺嘉庆,但我觉得这有点冤枉了友和尚,也许他只是想“谈谈而已”,封了固然是好,不封了可能磕头谢恩后就走了呢?再说了,大内禁卫森严,他难道不知道带了刀会被拦下吗?说他是去行刺嘉庆,疑点太多了

疑案二:

嘉庆十年,一个叫刘士兴的人扛着大铁枪,怀揣杀猪刀要闯皇宫,被劝阻后砍伤护军多名,结果,被守卫军士一顿痛扁,失去知觉,没等“120”到,就死了,后来诊断为“急性脑出血”。这也被看成是行刺嘉庆!我觉得他和了友和尚一样冤,为什么他要行刺的对象不是某个守兵、某个太监,而非得是当今皇上呢?这罪名都是别人给他定的,他的本意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这两个疑案如果客观分析的话,守城军士邀功的成分比较大。你想,如果说“有人和守军打架被打死了”,根本没人搭理你,甚至可能以“欺压百姓”的名义治你的罪,可换成“入宫行刺皇上被守军擒获”,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行刺皇上是大逆不道,只要是为了保护皇上而做的事情,永远都是对的,而且是大功一件,最主要还能引起轰动,整不好就来个“连升三级”也未可知。如果你是守城官员,你的奏折中会写“打架”还是“行刺”呢?

父债子还?嘉庆多次遇刺,其实都是乾隆帝留下的祸

说完疑案,在来说两件真实的行刺:

陈德行刺案

嘉庆八年(公元1803)的闰二月二十夜,嘉庆帝从圆明园返回紫禁城,进了神武门后他下轿步行,突然遇到黑衣人拿刀行刺。当场侍卫和随行大臣多人都吓呆了,还好嘉庆帝机灵转身就跑,刺客在后面追。回过神来的一众人等赶忙上前救驾,在多人被刺伤之后将刺客拿下,还好嘉庆帝没事。严刑拷打是免不了的,刺客招供,只是因为不想活了,一心求死,可是又不甘心平平淡淡死去,才想到这个“声名大噪”的方法。

这个供词嘉庆能信吗?敢明目张胆行刺自己的难道没点背景和指使人?于是让一边用刑、一边调查, 结果,证实陈德说的话全是真的,他就是一普通老百姓。凌迟、诛九族,余气未消的嘉庆将火气全撒在了守军和侍卫身上,那晚所有当值的侍卫、守军、以及领班都受到严惩,连嘉庆帝看不顺眼的肃亲王也被交宗人府严查。

这件事证据确凿,嘉庆帝就是目击证人,不是两小腿跑的快,差点成了受害者。自此之后,嘉庆加强了紫禁城的戒备,也正因为这件事,嘉庆帝有点“草木皆兵”,那两件疑点案件都是发生在这件事之后,被冠以“行刺”的罪名,也迎合了嘉庆帝的这种戒备心态,受赏,必须滴,官员鸡贼着呢!

父债子还?嘉庆多次遇刺,其实都是乾隆帝留下的祸

天理教徒行刺案

如果说陈德行刺只是个人行为、小试牛刀的话,那“教徒行刺案”可就是真刀真枪了,而且规模庞大,一度打进紫禁城、围攻养心殿

嘉庆十七年,直隶、山东、河南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但是朝廷依然收税收粮,愤怒之下,很多百姓就加入到“天理教”,当时天理教的领袖是林清、李文成等人。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规模扩大,在经过筹划之后,于九月十五日通过内应太监的帮助攻入紫禁城。当时守城的八旗军早就不是努尔哈赤时代能征善战的八旗军了,听到“叛军”已经攻进紫禁城,不少守军直接就吓跑了,谁能担保这不是第二支“太平军”呢?保命要紧!也正因如此,200多人的队伍硬是打到了养心殿,后来,终因寡不敌众,被平息!

值得一提的是,咱们的嘉庆帝当时不在皇宫,在热河。得知平定的消息后,嘉庆帝才急忙回宫,出了要求严惩闹事教徒外,还专门下发了“罪己诏”。这次影响很大,200多名教众及其家属全部都处以极刑,惨不忍睹。

父债子还?嘉庆多次遇刺,其实都是乾隆帝留下的祸

从嘉庆登基到嘉庆十七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短短几年发生的刺杀就比前几任皇帝加起来的都多,嘉庆帝还真是够晦气,关键一点,这还都不是嘉庆造成的。嘉庆当年名义上是登基了,可乾隆皇帝继续掌权了4年之久,也就是说,嘉庆帝其实是从嘉庆四年才开始当皇帝的。乾隆执政时期最大的弊症就是“文字狱”,虽然康熙、雍正年间也有,但到了乾隆时期却达到了顶峰,不仅阻碍了文化和思想的进步,在“高压管理”下还使得人人自危,纷纷加入社团。也正是在乾隆时期,民间“反清”的宗教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比皇太极入关后的“反清”团体还要多,尤其是白莲教,对满清后期的统治构成很大的影响。可这些,哪一个是嘉庆造成的?

嘉庆在任时期,虽然找不到什么亮点,但是,不吹毛求疵的话,也实在找不出嘉庆的毛病,他既不贪酒、又不好色,每日按班就绪,该早朝了早朝,该批奏折就批奏折。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起码是他扳倒了和珅这个大贪官吧?乾隆爷挖下的坑都让嘉庆来填,你说嘉庆冤不冤?

父债子还?嘉庆多次遇刺,其实都是乾隆帝留下的祸

最后一点,也就是嘉庆帝的死因,史书中还是那两个字——暴毙。看到这两个字就知道又是“大有文章”,又在遮掩什么。关于嘉庆的死,民间最普遍的说法就“遭雷劈”,虽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无风不起浪”,平白无故,他们怎么不说雍正爷是被雷劈了呢?

这还不算,历史中还将满清的没落归咎在嘉庆身上,让他“一世英明”成为“一世骂名”,可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遗患都是乾隆年间就埋下的祸根,乾隆成了“明君”,嘉庆反而成了“罪魁”,你说,他容易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