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我皆老饕,何故装清高?| 读苏轼《老饕赋》有感

 369蓝田书院 2019-07-14

《老饕赋》

作者:苏轼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

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蠒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

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掩卷随记》

作者:卷耳

你我皆是老饕的后人,只因我们天生的“口舌之欲”。

其实《老饕赋》严格意义上而言并非苏轼赋作代表,只因其以饕餮之名言美食之妙,而享誉饮食界。

依稀记得,此前在为湖边邨酒店撰写小文时,也时有提及东坡此文,那也是酒店永远的主题:“食”与“宿”。后世的李渔、袁枚、梁实秋、林语堂,皆是东坡的传人,食界的老手,他们都是有烟火气的俗世文人。

虽为写美馔,其实写的还是爱美食的人,文风庄重,还兼有些许诙谐,但总体不离东坡行文一贯的“慷慨之气”,特别是篇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这富有禅机的一笑,颇似“拈花一笑”,更似那任意不羁的“沧海一声笑”,令人豁然开朗,让人顿觉天高海阔,风轻而云淡,由此,我似乎看到了《赤壁赋》的影子。

其实你我皆是老饕的传人,只要你好这一勺汤羹,取这一箸美肴。

就俗或求雅,也无非是这一席的美味佳肴,一桌的谈笑风生,一晌的贪杯贪欢,故作高深没有必要,徒作清高就是做作,莫不如抛去“雅俗”的执念,坦诚相待,以真性情畅啸于熙攘红尘。

吃饭,其实也是一种信仰,千百年未变,因为生活离不开烟火味,离不开锅碗瓢盆碰撞的“闹腾”。

朵颐之乐,就在这一勺一箸之间,识得其中味者,不是老饕,还有谁?

编者按:《老饕赋》原文系转载。版权归权利人所有,本号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号联系,本号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