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备一生最大的错事,自立为汉中王。 研究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曹操撤军长安。然后刘备派刘封孟达取房龄上庸。到这个时候,刘备已经拥有西川、汉中,上庸、房陵和荆州的江陵,零陵,武陵三郡,势力达到了顶峰。 七月,刘备在群下的拥护下,自立为汉中王。同月,荆州的关羽出兵襄樊,八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但好景不长,十月,东吴的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十一月,关羽孤穷,走麦城被擒杀。荆州尽失,关羽全军覆没。蜀汉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水淹七军 追究其失败的原因,刘备自立汉中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可以说,刘备自立汉中王,是他犯下的最大的错误,给他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损失。 二、刘备自立汉中王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损失。 首先,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名不正言不顺,在道义上有亏。刘备当时的汉朝正式官衔和封号是左将军、宜城亭侯。这个官衔和封号是汉朝的中央政府,汉献帝批准授予的,是正式的。而刘备自立汉中王,这个是没有经过中央政府认可,汉献帝批准的,是非法的。曹操也是王,但他的王位是汉献帝批准的,是合法的。相比一下,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第二,自立为王撕下了刘备匡扶汉室的面纱。作为一个臣子,当时汉献帝还在,你就必须严守臣子之道。更何况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那更要尊重汉室。自立为王,送还印绶,就根本是不把汉献帝的意见为准,自己走到了汉室的反面。被对手抓住大肆宣传,刘备的政治形象一落千丈,变得和那些割据的军阀无异,变成了不臣之子,使得很多对汉室忠心的人对刘备失去了信任。 第三,破坏了与东吴的联盟关系,让东吴放下了败盟的心理包袱。刘备自立为王,首先是给东吴孙权敲响了警钟。刘备开始明目张胆的公开自己争夺天下的野心,让孙权不寒而栗。再加上刘备集团所处的上游位置,更给了孙权巨大的威胁。这样,在东吴一方,和刘备的矛盾上升到了首位。为了自身的安全,东吴必须要占有荆州。同时,刘备自立而王,也让孙权放下了败盟的道义包袱。他通过与曹操沟通,打着汉室的旗号,奉天子以讨不臣。得到了袭击关羽败坏联盟的大义名分。 第四,急于称王,条件上的不成熟,造成刘备手下的意见不统一,埋下了纷争的隐患。在当时,刘备的手下就有主簿雍茂和西曹掾刘巴进谏,史书记载说“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刘备不但不采纳他们的建议,还借其他的事情杀了主簿雍茂,史书中说“由是远人不复至矣”。而刘巴惧祸,从此到死不再说公事以外的话。刘备为了急于称王,失去了很多人的人心。 刘巴 第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蜀中的负担。刘备自立汉中王时,汉中之战刚刚结束,汉中被曹操迁走人口,只剩下一座座空城。这个时候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而刘备自立汉中王,反而征调民夫,大修宫室,道路,馆舍。当时的曹操知道后评价说,蜀国国力殚矣。 第六,刘备整个集团的工作重心改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方向。由于进位是一件重要繁杂的事情,牵扯的方方面面很多。比如机构设立,人员调配,仪式进行等等。不能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在这方面,不可避免的给正常的工作带来了扰乱,给刘备集团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刘备自立汉中王在军事上的损失。 刘备自立汉中王,直接带来的军事上的恶果就是关羽的败亡,荆州的丧失。关羽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同一个月,七月进军襄樊的。按照军事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机选择得恰到好处。可以看出关羽的卓越的军事眼光。 首先,襄樊的军事地位显要。如果关羽攻下襄樊,那么,江陵和益州以长江相联,襄樊和上庸以汉水相联。这样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形势就完全改观,就不怕东吴和曹魏的联合夹攻了。 其次,时机选择及时。当时曹操刚在汉中打了败仗,将归未归。孟达刘封又攻占了上庸房陵。第三,当时的曹军在襄樊兵力空虚,一共只有一万来人。而关羽以三四万人进攻,兵力上占有优势。再加上关羽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可以控制汉江水面。这样,关羽能够割断襄樊两城的联系,将曹军各个击破。后来再加上关羽战术上的成功运用,水淹七军,险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关羽被擒 但是由于东吴败盟,这一切都付之东流。荆州不但丢了,连关羽父子也被杀,全军覆没。在关羽的战役期间,没有得到西川的任何支援。西川正忙着刘备进位后的一系列工作,对关羽方面盲目乐观,不管不问。直到噩耗传来,才目瞪口呆。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刘备进位汉中王带来的恶果。 四、刘备自立汉中王带来的教训。 刘备在刚刚取得汉中战役之后,战役的善后工作还没有开展,而战役的后续作战还在进行之际,就急着自立为汉中王。而自立为汉中王,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给刘备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恶果。 这体现了刘备和他的集团格局狭小,目光短浅的本质。刘备流浪大半生,到占领益州和汉中,终于有了一块稳固可靠的根据地。这时,他就迫不及待的称王,显示出一股小家子气。怎么能够让天下英雄看得起。 桃园三结义 对比元末朱元璋,他在听取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后,即使当时已经有了称王的资本也没有称王。低调使他没有成为众矢之的,能够减少发展自己的势力的阻力,最终成就帝业。 自立为汉中王没有给刘备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倒是给他打开了失败的大门。接下来的荆州之战、夷陵之战,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彻底毁灭了他一生的心血,这一切都是从他自立为汉中王开始的。 刘备在条件没有成熟的情况下,一意孤行,自立为王,图虚名而得实祸,他得不到天下也是应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