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症状辨治手册》、《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症状治疗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到了夏天,人们就爱出汗。尤其是入伏之后,很多人头部终日流汗。 那么,脑袋流汗不止,到底算不算病呢? 在这里,需要申明一下。在中医理论中,还真就有一个病,叫做“头汗”。它和一般的出汗不太一样。最显著的差别,就是脑袋出汗特别明显,而身体其他部位出汗相对少很多,或者不明显。可以说,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脑袋爱出汗的人,真正属病态的,并不多。读者朋友尽可以放心。 但是,不多,不代表没有。笔者经过归纳总结,发现五种情况下的脑袋爱出汗,应当算是病态。 第一,湿热熏蒸导致头汗。 这样的人,脑袋出汗明显,舌苔黄腻,小便不利索,排尿困难甚至涩痛,眼睛有些发黄。此类人的问题,就是体内有湿热之邪,湿热熏蒸,不得化散,于是就跑到头面上来了。正因湿热阻遏膀胱气化,所以小便不利。 这样的人,应该注意湿热带来的其他问题,比如胆囊炎、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等等。医家调治,往往药用龙胆草、生地、制大黄、车前子、柴胡、木通等等。咱们普通人自我调节, 尽可以手指按压曲泉穴和阳陵泉穴。曲泉穴为肝经合穴,可以清肝利胆、清热利湿。阳陵泉穴为胆经合穴,也有类似功效。两者搭配,效果更好。 第二,阳气不足导致头汗。 阳气不足为什么导致头汗呢?我们的头部,乃是诸阳之会。阳气虚弱的人,头部阳气不足,津液失于阳气的固摄,所以化汗而出。值得一提的是,这类人的汗,是凉的,不温,触之不黏手,汗质清稀。同时,患者多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身体乏力、气短畏寒。很多老年人、体质稍差的年轻女子、久病之人多有此状态。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得温补阳气。我们可以艾灸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这三个穴位可以帮助培补元阳之气。 第三,阴虚火旺导致头汗。 什么是阴虚火旺导致头汗呢?这类人阴虚有内热,热邪迫津外出,化为汗液。这个时候汗为什么从头部出来啊?我们可以观察火苗。火苗,向上窜,同样,身体里的虚火,也有炎上的趋势。因此我们的头部,就成了上火之后的主要体现部位。一般的鼻腔出血、口腔溃疡、耳鸣等头部症状,常常要考虑上火。同样的,阴虚者虚火上炎,逼迫头部津液外出,就成了头汗。此类人往往伴随心烦、口苦、口干、五心烦热等现象 这个时候怎么办?滋阴去火。医家往往药用生黄芪、生熟地、当归、黄连、黄柏等等。我们自我调节,可以刺激太溪穴和三阴交穴。太溪穴可以滋补肾阴、清降虚火,三阴交可以滋阴养液。两者配合,效果值得期待。手指按压即可。 第四,胃热上蒸导致头汗。 咱们的足阳明胃经,循行于头面。所以当我们有胃热的时候,热势循经上炎,就导致头汗。这类人脑袋出汗,多在吃饭的时候。在平时,他们往往爱吃辣的,辛热的。头部出汗的同时,往往伴随口渴、大便干。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当然是要从饮食上加以调节。医家往往药用石膏、知母、党参、甘草、粳米之属。咱们自己调节,可以用内庭穴和合谷穴。内庭穴可以清泻胃火,合谷穴能清热退热。两者都用手指按压之法,效果值得期待。 第五,营卫不和导致头汗。 什么是营卫不和证导致头汗啊?这里的卫,说的是体表运行的卫气。这里的营,说的是身体里面的营血。在中医理论中,营血和卫气一个在里,一个在外,你拽着我,我拽着你,是相辅相依的一对儿。营卫不和,就是卫气和营血配合得不好,导致卫气不能固摄营阴,使得津液外泄形成多汗。这样的人,往往头部出汗多,同时伴随项背部出汗,特别怕风,肢体不温。免疫力十分不好,容易感冒。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调和营卫,药用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龙骨、牡蛎等等。 总而言之,上面这五种头部爱出汗,算是异常的状态。当然,这里总结得不全面,也不甚精细,但是至少可以给有类似困扰的读者,一点粗浅的启迪。 |
|
来自: 昵称41486998 > 《中医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