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的分类与养殖概况 水中的虾、蟹类与陆地上的昆虫类都属于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通常按“门、纲、目、科、属、种”分类,节肢动物是甲壳动物亚门。虾蟹类都属于甲壳动物亚门。其中90%以上的物种都来自于甲壳动物亚门的十足目。 什么是十足目? 十足目是指5对(10条)用于行走的附肢,下分为枝鳃亚目和腹胚亚目。枝鳃的鳃像树枝一样。而腹胚就是胚胎在腹部进行发育。对虾是枝鳃亚目非常大的一个家族,其它称为虾蟹,而不是真正的虾蟹的一些种类,真正的蟹类属于短尾下目。 图片中c就是枝鳃,鳃叶像树枝状,小龙虾的鳃属于丝状鳃,小型的抱卵的虾就是叶状鳃。 对虾是枝鳃亚目下的一个科,这个科又下分为不同的属,每个属里又有不同的种,现在养殖最多的凡纳滨对虾是南美白对虾,属于滨对虾种。在我国现在养殖的对虾主要有四个种类:分别是凡纳滨对虾,北方养殖较多的中国明对虾,(又称中国对虾、东方虾),日本囊对虾(又称日本对虾又叫基围虾),在南方养殖较多的斑节对虾。其中凡纳滨对虾占养殖面积和总产量的70%-85%,这是目前养殖最多,养殖最广泛的的一个种类,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经过美国夏威夷水产研究所的一个项目,后来又分布到世界各地进行养殖,因为凡纳滨对虾可以养在内陆的低盐度水域,接近淡水的水域,或者有一些纯淡水的区域可以通过加入盐或者盐卤也可以进行养殖,凡纳滨对虾的产量非常高,目前是一个非常好的养殖品种。 我国养虾的历史: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对虾育苗技术的突破给整个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即中国对虾在北方沿海地区养殖的兴起,但在90年代初期,因为病毒病的爆发,产业长期处于低谷,2000年前后,北方大部分养殖地区已经转养海参、海蜇等种类。所以仅在河口半咸水或者低盐度的地区进行对虾的养殖(精养、半精养、粗放养殖)。这时期南方的高位池发展迅速,对虾的养殖中心主要以南方为主。自2012年以来,全国沿海养虾也受病害影响,加之极端气候、环保禁养的因素,造成“精养”风险高,“粗养”无地可用。北方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工厂化养殖,借助北方的气候优势,我们说有一个漫长的冬天,以前是劣势,因为养殖期较短,现在可以就养一批虾,有一个较长的恢复期,目前是一个优势,同时没有南方的大面积养殖区。所以相对来说从大环境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尤其在一些内陆的盐碱地区,包括沿河的上游地区及水库大水面的周边,通过一些技术优化在这些地区都可以进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2015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150万吨左右,直接产值超2000亿元,市场供不应求。 现阶段对虾养殖业如何发展? 以前对虾养殖缺少技术支撑,一哄而上或者简单的模仿照搬,这些是必要造成整个产业重蹈覆辙,认为现阶段要走出一条因地制宜、技术引导、特色发展的养虾道路。 对虾的形态结构 对虾的体型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测量:头胸甲长,眼窝后缘至头胸甲后缘中央的距离。 全长:额角前端至尾节末端的直线距离。 体长:眼窝后缘至尾节末端的直线距离。 ![]() 头胸部是指头部和胸部愈合在一起,但是节肢动物又分节,所以头部和胸部的体节数共14节(头部6节+胸部8节),根据附肢区分体节,因为头胸部已经愈合一个头胸甲,在额角上有大小不一的齿。额角下缘也有相应的齿。上缘的齿和下缘的齿的齿数是分类的依据。所以列成齿式为上缘齿/下缘齿,不同种类有所差异。 ![]() 对虾的腹部分为7节,在最后1节特化为一个锐三角形的尾节,尾节的腹面是肛门的开口处,对虾的附肢通常有1个圆形的结构。 ![]() ![]() ![]() 由上图所示,每一体节对应的附肢有特化的现象,如十足目的胸部附肢发达,用于捕食和爬行。 ![]() ![]() ![]() ![]() ![]() ![]() 头部附肢有5对,分别是第1触角和第2触角、第1大鳄和第1小鳄和第2小鳄。第1触角的功能主要是嗅觉和触觉。第2触角就是我们通常看到虾的两条较长的触须,来自于对虾第2触角的内肢。第2触角的外肢特化为触角鳞片,可以伸展出来,起到平衡身体以及调节游泳姿态的功能。大鳄、第1小鳄、第2小鳄是口器的组成部分。可以用于摄食,撕碎食物。对虾的第2触角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触角、触须是分节的结构,里面分布较多的色素和血淋巴液。在其背面有较多的触觉刚毛,在腹面有感觉孔。可想而知第2触角对于对虾的平衡及触觉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看到对虾有触角断掉的情况对养殖非常不利。 ![]() ![]() ![]() ![]() ![]() 胸部附肢有8对,有第1鳄足、第2鳄足、第3鳄足,也是口器的组成部分。5对步足,较明显。步足的的第1节基部外侧具有较薄的角质膜,往往分枝而具备广阔的表面积,称为枝鳃,也是一种呼吸的结构。 ![]() ![]() ![]() ![]() ![]() ![]() 腹部的附肢分为6对,是主要的游泳器官。在雌性对虾和雄性对虾的第1附肢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差异。如图所示:右侧图是雄性对虾的第1附肢,内肢特化为交接器。而第2附肢内肢的内侧还具有一小型的附属肢,称为雄性附肢。对虾的尾肢与尾节(特化为三角形、锐三角形的尾节)合成尾扇。这个结构在游泳时能使身体升降,调节平衡,同时在对虾遇到危险时,可以作为支撑点,使对虾迅速跳开敌害。 本文由范老师大讲堂直播间课程整理出品,姜玉声老师大连海洋大学博士、副教授,范老师团队整理。感谢姜玉声老师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