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小令千年来无人能续写,只短短五句却包含五幅画面,真是绝妙

 文化点心铺 2019-07-14

提到元代诗歌,很多人都没有太大感觉。在人们的印象中,能流传千年的元代经典诗歌作品屈指可数,少之又少。这一方面是与元代残酷的政治文化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因为文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独立的,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事件,军事战争,文化习俗,对外交往等等。

古典诗歌经过唐人和宋人的发展,无论是在题材上,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水平上都已经很完善了。简言之,古典诗歌似乎都让唐人和宋人写绝了。所以到了元代,诗歌势必要重新寻求一个出路,于是元曲就诞生了。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我们这里所说的元代诗歌就是指散曲。然而,由于元代杂剧的发展成就要远远超过散曲,所以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曲的流行。再加上元代统治者对文化和文人地位的不重视,更加导致了散曲艺术的普及程度。在元代,世俗化的戏剧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尽管如此,很多文人依旧没有放弃中国传统诗歌的创作,坚守诗歌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例如我将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散曲小令,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只有短短五句话,却包含了五副画面,千百年来无人能续写,意境绝妙!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为封建社会的读书人,马致远年轻时也是十热衷功名。但是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很多文人一生都奔波四方,郁郁不得志。马致远也是如此。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穷困潦倒。这首《天净沙·秋思》就写于他为生活四处奔波的途中。

这首《秋思》,虽然只有短短五句,却被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也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小令的题目为“秋思”,字面意思就是秋天的思绪。整首小令通过5幅独立的画面,10个意象传达出了浪迹天涯的羁旅之人的愁绪。

枯藤老树昏鸦”至于篇首,为小令奠定了荒凉的基调。干瘪的枯藤缠绕着虬劲苍茫的老树,垂垂老矣的乌鸦在树上时不时发出一两声喑哑的鸣叫。这些景象在羁旅之人的眼里,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气,越发增添他心中的凄凉和漂泊之感。他心中原本就深藏了很多羁旅行役的愁绪,这一下就全被眼前景色激发出来,不可收拾。

第二幅画面转为柳暗花明:“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潺潺,桥边是星星点点的茅舍,好一派清丽秀雅有如江南水乡般的柔美风光。这样的景色让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只可惜人在天涯,这些都不过是一场空想而已。紧接着明亮的基调就随着羁旅之人心情的起伏又黯淡了下来。

于是小令出现了第三幅图景“古道上西风瘦马”。古道上,苍凉寂寞,西风正刮地紧。一个疲惫的旅人和一匹嶙峋的瘦马,结伴缓缓行走在大道上。人和马都步履蹒跚,无精打采,仿佛剪影一般定格在画面中。这又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人在旅途,愁思满怀,连马儿都没有了精神,或许他们都赶了太多路吧!

第四幅图景:夕阳西下。落日本就令人伤感,何况又是在这寂寞的古道上。夕阳西下,牛羊归圈,飞鸟归林。而远在天涯漂泊的游子又将归向何处呢?鸟兽尚可归林,人却无处可归,只剩寂寥。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愁肠百结呢?一句“夕阳西下”包含了多少羁旅之人的孤独与寂寥啊!

最后“断肠人在天涯”,天涯不知何处,人不知何往,这第五幅图只留给我们浪迹天涯的断肠游子,一个孤单的背影,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这个背影向着夕阳,孤独落寞,在古道上留下了长长的影子。光线逐渐暗淡,这个背影也终将消失在无边的夜色之中。

这首小令描绘的五幅图画,由远及近,将寂静驿道上的一幅幅图景,依次描绘于笔下。秋天的思绪逐渐凝结在这些画面之中,越来越浓。前三幅画用了九个名词将九个意象通过相互关系巧妙排列,准确地传达出了游子悲秋思乡的寂寥情怀。最后一句点题,将前面的10种意象联结成一体,情景相融,浑然天成,真是绝妙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