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木秉凤:《慎独与慎群》

 燕山茶社 2019-07-15

三木秉凤:《慎独与慎群》

人属于群性组织,或言:“君子慎独,小人慎群”,其实,为人当两者皆纳,群慎,独亦慎,从慎群到慎独,其之谨慎,是一种人性品质要求,是一种社会道德要求,是一种他律自律要求,是在群体生活之中或者独处暗室之时所显出的一种表里如一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内心宁静、淡泊致远的精神状态。

人之所存状态,不过群居与独处耳,故人之所莅憯吝,不过在群言失与独处行过矣。古之王天下之圣贤,之所以能治国安邦平天下者,乃上应天道下顺民心矣。天道浩浩,地道茫茫,人道荡荡,然偏悖者居多,行之者寡矣。《中庸》曰:“国之将升,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中国历经百年图治,瑞相渐华,然国民之群慎言独慎行之教,尤待膏泽。

慎群易,他律易成,在一个群体中,由于大众的相互监督、相互鞭策、相互鼓励激励等原因,每个独立的个体在大环境的压力下,相互迁就,高度自觉,言行收敛,大家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或者集体规章、制度、原则等为人行事,不做出格耻己之事,不做害群之马,努力做到群体中的谨小慎微---即“慎群”比较容易成就。但在独居一隅之时,依如头上三尺有神明,做到“慎独”—— 即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等,却不是一般常人功夫之所能及的。是故,从慎群到慎独,足见其个人的修养功夫的由浅入深。

但不管慎群还是慎独,必须从慎始做起。面对滚滚红尘之浩荡,面对名利财色之诱惑,往往点滴星火可能燎原,对于正念可能向邪欲迁流苗头要有坚定的意志认识,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从根本上自觉地不越雷池一步,也不存却侥幸之心,此为何等之难!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以超然之心行红尘之事,以无住之心行人间之事,当今时代难于上青天!这不仅需要个体意志的坚定,更需要国家教育政策的彻底改变及思想导向的正确调整。

国家教育之目的,不是培养劳动大军,而是首先将国民培养为合格公民,然后再将其培养为合格的劳动者。合格公民之培养,需要文化教育,合格劳动者之培养需要知识教育。中国百年来文化教育的丧失和知识教育的兴起是当代中国思想乱象的根源所在。慎群与慎独,需要个体内心改造与国家思想导向相互配合,犹如一池污水,水中之物焉有不染之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此言不错,但其茎根却依在污水之染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