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快递】多激素垂体腺瘤的诊治

 龙在天涯ok 2019-07-15

World Neurosurgery.》杂志 20197月8日在线发表土耳其Aydin S , Comunoglu N , Ahmedov ML 等撰写的《多激素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Plurihormonal PITuitary Adenomas.。( doi: 10.1016/j.wneu.2019.06.217.

产生一种以上激素的腺瘤称为垂体多激素腺瘤(plurihormonal PITuitary adenomasPPAs)。在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内分泌器官肿瘤分类中,垂体多激素腺瘤PPAs分为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PIT-1)阳性垂体多激素腺瘤(PIT-1 + PPAs)和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两大类。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阳性垂体多激素腺瘤(PIT-1 + PPAs)的特点是进袭性行为、持续性和术后高复发率。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定义垂体多激素腺瘤PPAs起源于不同的垂体细胞谱系,关于该亚型的报道有限,表现为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症状或具有分泌激素垂体腺瘤(HSPA)的临床特征。

虽然在之前的几项研究中已经对垂体多激素腺瘤PPAs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尚未见道与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阳性垂体多激素腺瘤(PIT-1 + PPAs)和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相关的临床、放射影像学、病理特征和手术结果方面的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旨在阐明新分类的垂体多激素腺瘤PPAs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描述其区别于其他垂体腺瘤的显著特征。

2007年9月至2018年9月,665患者在我们诊所接受了745次EETSS(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术)切除垂体腺瘤。并对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化检查显示30例(4.5%)患者肿瘤符合多激素垂体腺瘤(PPA的定义。由于随访数据资料不足,有3例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其余27例按病理特点进行亚型分类,每一组都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激素化验

所有患者术前均取血样及采用免疫分析法测定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3 (f-T3)、游离T4 (f-T4)、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基线激素水平。为了评估激素缺乏或缓解,术后24小时、术后1周及术后三个月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

内分泌评估

由于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的新分类只能通过病理评估来识别,27例患者中的每个患者根据激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内分泌学初步诊断。记录每名患者的内分泌病史,记录以往的药物治疗病史。肢端肥大症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期间IGF-1高水平(超过正常和随年龄变化范围的上限)和/或不可抑制的生长激素水平。使用尿游离皮质醇(UFC)和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诊断库欣病。在这个研究中,没有患者分别提示有素瘤甲状腺腺瘤PRL或TSH水平升高。

HSPAs(高分泌的垂体腺瘤)患者中,术后检测激素水平以缓解进行评估。如果随机生长激素水平或OGTT期间生长激素水平< 1ng /mL,或在术后的三个月里,患者的IGF-1水平在按年龄和性别参考范围内,患者属于早期缓解。在库欣病中,如果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2μg / dl或尿游离皮质醇(UFC)水平< 20μg / 24小时,病人被认为属于缓解。同时,采用刺激性试验来评估术后第三个月的缓解情况除了上述这些标准,也考虑临床表现评估疾病及其缓解。术后激素缺乏情况也予以检查关于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所有术后患者直接接受内分泌科指导治疗。

像研究

所有患者都要接受(德国Erlargen市西门子公司Magnetom Avanto生产的)脑和区的磁共振成像(MRI)。由经验丰富的神经放射学医生对双发/多发的腺瘤进行鉴别诊断,所有病例均属于单发腺瘤。在MRI上测量腺瘤的最大直径,患者根据腺瘤大小进一步分类。垂体腺瘤大于4 cm被认为属于巨腺瘤。矢状面MRI病灶水平高于蝶骨平证实腺瘤鞍上扩。海绵窦侵(CSI)采用Knosp分级进行评估,3-4级被认为具有侵袭性。采用术后早期的鞍区磁共振成像(MRIs)评估切除量及术后3个月重复影像学检查进行验证及发现复发。MRI未见肿瘤考虑为大体全切除(GTR)。近全切除(NTR),次全切除(STR),以及部分切除(PR)定义是指分别有>95%,75% - 95%,<75%肿瘤切除

病理评估

所有切除的肿瘤组织都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并入石蜡块。通常规上,切片4-6μm,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进行免疫染色间接标记。组织切片用酒精脱蜡,用蒸馏水冲洗。使用所有垂体激素的抗体(美国亚利桑那州Tuscon市Ventana medical Systems公司生产的)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的基础上进行病理诊断在所有切除组织中检测PIT-1、Ki-67和p53的表达。

Ki-67标记指数(LI)定义为Ki-67抗原阳性肿瘤细胞核占总细胞核的比例。Ki-67 LI > 3 %被认为是高进袭性(aggressive)阳性因素。每10个倍镜视野(HPF)10个以上强阳性核染色被认为属于p53阳性。此外,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每高倍镜视野(HPF)≥2/10个有丝分裂被认为属于有丝分裂指数mitotic index。通过在术中提取鞍和硬脑膜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确定存在鞍区侵袭如果垂体腺瘤中存在四种显微镜下或病理特征(Ki-67标记指数 [LI], p53,有丝分裂计数和有鞍区侵袭)中两种,垂体腺瘤被认为具有度进性(aggressive)。两名神经病理学医生(N.C.和B.O.)使用多头数码光学显微镜评估每个标本的免疫反应性。

手术技

EETSS(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已被很好地定义并成功实施对该技术的详细描述超出了本研究的范围。简单地说,在有海绵窦侵袭(CSI和巨腺瘤的情况下,分别采用通过有限的经翼突(transpterygoid)入路以及经鞍结节(transtuberculum )/经蝶骨平台(transplanum)入路横向本研究的,没有遇到/多发腺瘤的象。

随访检查分别于3个月6个月的门诊就诊中进行后按年随访检查。复发是指大体全切除术后(GTR随访时发现肿瘤。本回顾性研究经大学的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编号:56652)

结果

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

作者回顾人口统计、临床、放射影像学、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的术前和术后生化表现、免疫组化染色及手术结果病理诊断和并发症(表1)。研究队列中包括16例男性59.3%11女性(40.7%)。平均年龄44.7±15.3岁(年龄范围19-75岁)。

1.27例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的临床病理特点。

27例患者中有23例(85.2%)具有NFPAs(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合并头痛和/或视野缺的临床特征。16例(59.3%)术前激素水平正常。三(病例4826)到我们的诊所前,既往有卡麦角林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史。术前检查NFPAs(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在其余的患者中,可检测到各种激素缺乏。27例患者中有4例(14.8%)有HSPAs(高分泌垂体腺瘤)的临床特(3例肢端肥大症(病例212223)和1例库欣病(27)。在这个研究系列中,没有患者出现,如垂体卒中颅神经受累或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不寻常的临床表现。

人口统计学、放射影像学特征、显微镜下特征评估袭性aggressivity)、手术结果和缓解率见表2。24(88.8%)为大腺瘤,包括6例(22.2%)巨腺瘤伴有上扩展。12例患者(44.4%)存在海绵窦侵袭(CSI。显微镜及病理检查显示,14例患者(51.9%)表现出高度进袭性。本研究中最常见的免疫组化组合为FSH-LH-TSH(37%)和GH-PRL-TSH(33.3%)(图1-2-3)。

1.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 (H&E染色, 200倍) (A);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 中零散的生长激素免疫阳性 (GH, 200倍)(B) ;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中零散的泌乳素免疫阳性(PRL, 200倍)(C);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零散的TSH-beta免疫阳性(TSH-beta, 200倍)(D)。

2.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 (H&E染色, 200倍) (A);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中零散的FSHH-beta免疫阳性(FSH-beta, 200倍) (B);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中零散的 LH-beta免疫阳性(LH-beta, 200倍) (C);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中零散的TSH-beta免疫阳性(TSH-beta, 200倍) (D)。

3.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中弥漫性PIT -1 免疫阳性(PIT -1 ,200)

2.多激素垂体腺瘤的人口统计学,放射影像学和显微镜下特征与手术结果

27名患者接受了34次腺瘤手术。5例患者第二次EETSS(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是必要的,2例后续接受经颅手术。23例(65.2%)NFPAs患者中15例达到大体全切除术(GTR。所有4例HSPAs(高分泌垂体腺瘤)患者都在术后达到完全的临床缓解。其中4例(14.8%)术后出现尿崩症(DI)1例(26)发生永久性尿崩症(DI)。没有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性激素异常或垂体功能低下。平均随访74.4±33个月(范围6-121个月)。综合评估PPA(多激素垂体腺瘤)亚型获得更激素结果。

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

9例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患者中,6例(66.7%)为女性,3例(33.3%)男性,平均年龄40.2±12.5岁(范围,23-61岁)。NFPAs(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如头痛和/或视野缺。而两患者较轻的高泌乳素血症(<100 ng/mL),其余7例患者无生化上的激素分泌超量hormonal overproduction.)证据

本组肿瘤均为大腺瘤,其中2例为巨腺瘤(>4cm)(图4)。4例患者(44.4%)出现海绵窦侵袭(CSI, 5例患者(55.5%)具有度进袭性aggressivity)9例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患者中有7例(77,8%)达到GTR(大体全切除)2例患者出现暂性尿崩症(DI)在出院前病情完全消退平均随访期45.6±35.8个月(范围6-101个月)。手术很顺利,没有病人发永久性激素或临床恶化。

4.一些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病例的放射学特征图例。病例2号,鞍区大腺瘤患者接受大体全切除术(GTR)的术前(图A和图B)和术后早期(图C和图D)的对比增强T1加权MR图像。病例7号,伴有鞍上扩展的巨腺瘤患者接受大体全切除术(GTR)的术前(图E和图F)和术后晚期(图G和图H)的对比增强T1加权MR图像;病例8号,圆形大腺瘤患者接受大体全切除术(GTR)的术前(图I和图J)和术后3个月(图K和图L)的对比增强1加权MR图像。

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 

18例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13例(72.2%)男性,5例(27.8%)女性平均年龄47.05±16.4岁(范围19-75岁)。14例(77.8%)患者有NFPAs(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最常见的是由于肿块占位效应引起的视野改变(n = 13)。本组4例(22.2%)患者有HSPAs(高分泌垂体腺瘤);其中3例(病例212223)有肢端肥大症,1例诊断为库欣病(病例27)。本组肿瘤15 (83.3%)为大腺瘤,其中4例(22.2%)为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图5)其中8例44.4%)被发现存在海绵窦侵袭(CSI),9例(50%)具有高度进袭性

5.一些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病例的放射影像学特征。病例15号,伴颅内扩展的巨腺瘤患者接受次全切除术(STR)的术前(图A和图B)和术后晚期(图C和图D)对比增强T1加权MR图像;病例16号,伴有鞍上扩展的巨腺瘤患者接受大体全切除术(GTR)的术前(图E和图F)和术后3个月(图G和图H)对比增强T1加权MR图像。病例23号,接受手术的高分泌性垂体腺瘤(HSPA)患者的术前(图I和图J)和术后3个月(图K和图L)对比增强T1加权MR图像。

18例PAwUIC患者中,10例(55.5%)FSH-LH-TSH免疫染色。其余8例(44.4%)患者有不同的激素免疫染色组合。其中4腺瘤(病例22252627)被描述为具有一定特点的罕见垂体腺瘤的类型;一是垂体所有细胞系激素免疫反应(TSH-FSH-ACTH)(病例25),另一表现为对LH和ACTH有免疫反应库欣病,(26)。其他罕见类型垂体腺瘤的特点如表1所示。

共对18例PAwUIC患者进行25手术治疗,包括1例交叉固定术chiasmapexy内镜重建手术。4例需要第二次EETSS(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手术)以及后来的两次经颅手术。所以PAwUIC的复发率22.2% (4/18)。本组中,NFPAs(无功能性垂体腺瘤)GTR(大体全切除)率为57.1%,HSPAs(高分泌垂体腺瘤)的缓解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术后期间出现眼肌麻痹ophtalmoplegia2例患者出现尿崩症(DI, 1例需要永久性抗利尿激素合成类似synthetic analog of anti-diuretic hormone)的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88.8±20.1个月(范围42-121个月)。

就作者所知,报告的第一次对包括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和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新分类的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的描述临床,放射影像学,病理特征的研究。本文报道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的进袭性(aggressive)行为,取得满意的手术结果。我们同时介绍了最大的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例系列,并着重介绍了常见的FSH-LH-TSH的多激素垂体腺瘤这个亚型。事实上,这个与众不同的亚型由于具有局部侵袭性和高复发率,会带来独特的手术挑战

虽然多激素垂体腺瘤(PPA的定义是一样的,但是它的涵义已经过去变成了现在的。在过去,这个术语被用于指分泌FSH-LH以及GH-PRL垂体腺瘤。然而,在WHO 2004年肿瘤分类中,这两种组合从定义中被去除。尽管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已经得到仔细查、评估和最后在WHO 2017年分类中明确划分为两个亚型,关于默亚型3腺瘤是否符合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的定义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确认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时,PIT -1阳性是其免疫组化染色特征(图3)。此外,这些腺瘤以不同的PIT-1谱系激素(GH-PRL-TSH)的局部分散免疫反应性focal-scattered immunoreactivity)为特征(图1)。这些通常表现为具有肿块占位效应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s,尽管也有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肢端肥大症或泌乳素瘤的临床特征。激素水平正常范围或因垂体柄效应,有轻度高泌乳素血症。不论组织学分级如何,该亚型为新分类中属于袭性行为和高复发率一种特殊变异的腺瘤。以前,静默亚型3腺瘤被认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然而,已经观察到某些静默亚型3腺瘤的患者缺乏多激素(如:零细胞腺瘤或分泌GH的腺瘤),使这些患者不能理解为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因此,Asa等批评新的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定义,并指出一些默亚型3腺瘤不符合所涉及的这一概念的标准。所以,他们提出单纯根据多激素性对这个类型的腺瘤进行分类观点可能不合适,提示PIT -1细胞谱系肿瘤分化不良the poorly differentiated PIT-1 lineage tumor而不是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来命名。在等待经医学界批准新命名的时候,我们决定广泛接受WHO 2017年垂体肿瘤分类的定义,并本研究中纳入原来的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分类。

在文献中没有其他的研究系列可以我们的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研究系列与之相比较。我们回顾了静默亚型3腺瘤的系列研究,尽管免疫组化不仅限于多激素Mete等报道了一31例性亚型3腺瘤的研究系列,其中24例患者有足够的资料可用于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44.3岁,11例患者出现肿块占位效应症状。33%的患者有轻度的高泌乳素血症。所有患者都是大腺瘤,其中30%有海绵窦侵袭(CSI)30%的患者在一次手术后达到了GTR。Horvath等报道在一研究系列中的29例静默亚型3腺瘤患者,平均年龄为37.5岁女性优势(25比4)。25位女性中有22位有轻度高泌乳素血症,均有大腺瘤。几乎一半的患者有放射影像学上的袭性14例(48%)需要多次尝试手术。 Erickson等报道27例静默亚型3腺瘤患者,平均年龄36.4岁。12例患者视野缺损,19例轻度高泌乳素血症。所有的肿瘤都大腺瘤,60%表现放射影像学上的袭性。在 Erickson等的研究中,总的大体全切除率(GTR70.3%

我们的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患者的平均年龄(40.2岁)其他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s)研究系列年轻,与以前文献中的静默3研究系列比较起来相似。在我们的患者研究系列中,Horvath 等的一样,女性占优势(62),4例(55.5%)患者存在视野缺2例(22.2%)轻度高泌乳素血症另外两例(22.2%)有PRL水平升高的史。在本研究中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都属于大腺瘤,其中2例为巨腺瘤(> 4 cm)。44.4%发现有海绵窦侵袭性(CSI。根据四标准, 55.5%的腺瘤表现出高度进袭性。在9例患者中,有7例(77.8%)在单次尝试EETSS(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术)中实现大体全切除(GTR。我们的研究中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临床上,放射影像学和病理进袭性上与以前的默亚型3腺瘤病例系列相似然而,本研究队列的大体全切除(GTR率略高。

本研究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最大的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研究系列。在这个亚型中,异常的垂体细胞谱系具有免疫反应性,不能用细胞变异(cytodifferentiation)来解释。这一亚型很少见,迄今只在病例报有评议。临床特征可能于出现一个或多个激素的分泌肿块占位效应。据报道,存在ACTH-/GH、ACTH-PRLACTH-LH多种组合。这一亚型不存在决定性的转录因子。有几种假说可以解释这一潜在机制。肿瘤细胞可以转化为两个垂体细胞谱系的类型,由分泌单克隆GH肿瘤细胞发生遗传转化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正常的前阿黑皮素原(POMC)阳性细胞肿瘤细胞共存。当关注这一型时,一些作者由于对获取的非肿瘤腺垂体或抗体交叉反应的误解而感到担忧。虽然我们同意用不同的转录因子可能有助于诊断,我们认为遇到广泛分布的激素的表达,以及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为诊断提供足够的数据。在本研究中,报道了18腺瘤有9种不同类型的异常免疫组化组合。

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亚型中,起源于PIT-1和促性腺激素细胞谱系分泌FSH-LH-TSH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常见(n = 10)(图2)由于人口统计上、放射影像临床特征、以及手术结果不同,分泌FSH-LH-TSH的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有单独的复习(表3)。在该亚型腺瘤中,男性占优势(8  2,平均年龄50.8±19岁(范围19-75)。所有分泌FSH-LH-TSH的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的患者具有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的特征。没有特定的激素超量分泌的生化证据。都属于大腺瘤,3例(30%)巨腺瘤。5例(50%)有海绵窦侵袭(CSI),6例(60%)度进袭性。在60%的分泌FSH-LH-TSHP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中实现大体全切除(GTR。我们提出,分泌FSH-LH-TSHP的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可能一组男性占优势放射影像学上的侵袭性、手术具有挑战性、复发率高的与众不同的病

3.分泌FSH-LH-TSH多激素垂体腺瘤人口统计学,放射影像学和显微镜下特征与手术结果

在其他8腺瘤中,每一腺瘤由两种或三种激素的垂体细胞谱系不同组合构成。患者激素表达临床特点或仅有肿块占位效应进行诊断。这个亚型中没有观察人口统计学上、放射影像、临床或外科学的特征。虽然我们在研究中报告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临床、生物组织病理学、放射影像学和外科手术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以揭示细胞遗传学和超微结构的特点。

内窥镜下经鼻入路用于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已开展了约二十年。这项技术能对鞍区、鞍旁和鞍上区域的解剖近距离观察,在手术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更阔的操作区域。本研究中大多数腺瘤为功能性腺瘤,并发表的与EETSS内窥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治疗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s相关研究中报道的成功率为47%-65.3%。然而,在如默亚型3腺瘤等更具进袭aggressive)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s)类型中,成功率较低。在本研究中,我们的功能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大体全切除(GTR率为65.2%,在我们的病例系列中EETSS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术)对高分泌的垂体腺瘤(HSPAs也提供了100%的缓解率。

生物化学激素检测不用于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识别不存在免疫染色与外周血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升高生化激素水平不完全符合本研究中的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患者的激素免疫染色。尽管多激素的病理定义并不总是与激素量相对应,在一些分泌激素的具有异常免疫组化组合的多激素腺瘤(PAwUIC)病例中,存在GHIGF-1升高,出现临床症状。此外,一些PIT-1阳性多激素垂体腺瘤(PIT-1 + PPAs)患者由于肿块占位效应可能遇到高泌乳素血症。

结论

垂体腺瘤病理检查过程中,所有激素的免疫组化染色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本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特征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亚型诊断需经全面的病理评价得以详细说明。具有放射影像学和外科特征的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会显示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对于治疗安全有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肿瘤是罕见的和有进袭性的。即使已达到大体全切除(GTR),,需要外科医生密切和仔细的随访,才能理认识多激素垂体腺瘤(PPAs的临床病理特点,必须为某些病例可能会出现的复发提供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