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 是由里昂工业家爱米尔·吉美(Emile Guimet)于1889年正式建立的位于巴黎第16区,主要展现埃及、古罗马、希腊、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宗教文化博物馆。 吉美博物馆中藏有自18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品两万余件。在考古领域主要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商、周朝的青铜器及其马饰车具、铜镜、古币和漆器等。在雕塑领域,除了一些展现佛教艺术的大件作品外,还有汉、唐时期的收藏。在装饰领域,则呈现出完整的历史全貌,通过一万余件陶瓷、粗瓷、青瓷、硬瓷,反映了瓷器历史的技术革新。另外,馆内还收藏了自唐至清代的千余幅绘画作品。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展厅分'远古中国'、'古典中国'和'佛教中国'3大部分,另外西藏与尼泊尔等单独组成了'喜马拉雅山文化'展区。伯希和沿丝绸之路考古收获基本成为中国展品的重点之一。据统计,吉美博物馆藏有伯希和带回的中国文物有绘画(220卷)、木雕(21件)、三角幡头、纺织饰品残片、丝锦和竹编经帙等。 在绘画中,出自敦煌盛唐时期的《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普贤菩萨骑象》和《行脚僧像》代表了盛唐艺术影响佛教界的杰作。此外,该馆所展的伯希和所获文物中,有四分之一是观音像,其中《水月观音》(敦煌·五代)尤为特殊。它纸本加彩墨,为九世纪末至十世纪初作品,集合了不同文化因素,深受中亚艺术影响。 古玉收藏大多来自由法国收藏家吉斯莱(GEORGE SGISILET)于1933年捐献给卢浮宫且而后转至吉美博物馆的的赠品。汉玉中最为出色的当属一件《白玉虎》(西汉)玉雕,虎侧身行走于云气之上,身体线条阴刻,简单流利,气势浑然,阳刚而又神秘。另据记载,该馆一件明代'玉杯'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就出现在皇家典藏录中。 在青铜器收藏中也不乏珍品。最为有名的则属于周代铜器的一组《令簋》(西周初),它于1929年出土在洛阳马坡,双兽耳,四足方座,顶部盖已失,口部饰一圈回首凤纹,腹部以钩连雷纹组成。 典藏中青铜器《象尊》则属最为罕见的稀物。它体形庞大,长96厘米、高64厘米、宽45厘米,背部开口的长宽为26和21厘米,属商末铜器;腹外侧与头部刻有兽面纹,耳、鼻、足部饰有鳞纹,应为湖南、湖北出土器。从该尊背部的开口形状判断,其原先应有一个盖,且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东京根津美术馆的藏品'双羊尊'大致相同,遗憾的是顶盖已失和象鼻大部被毁,但它仍不失为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如同同时代的大部分尊的风格,《象尊》应该属于殷商晚期的作品,甚至可追溯到西周初期。传说该尊出土于湖南长沙,但无处查证,不过其自然写实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使得专家判断更倾向于'它出自长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 双耳尖底瓶 仰韶文化半坡文化 九月收藏 玉琮 公元前3200-2000 九月收藏 龙形玉佩 战国 象尊 商周时期 玉猪龙 新石器时代 白玉虎 西汉 站立的马雕像 汉末 骑骆驼人佣 北魏时代 立佛 北魏时代 ![]() 镇墓兽 楚国 ![]() 站立的牛 唐代 ![]() 陶仓 魏晋时期 ![]() 大理石佛头雕塑 北齐时代 ![]() 佛陀双人对坐像 北魏时期 ![]() 彩绘侍女佣 唐代 ![]() 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 唐代 ![]() 错金镶嵌绿松石带钩 公元前4世纪 ![]() 莲瓣碗 唐代 ![]() 十二生肖四神镜 隋代 ![]() 佛手玉瓶 ![]() 老虎枕头 金代 ![]() 三彩罗汉像 辽代 ![]() 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代 ![]() |
|
来自: RK588 > 《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