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病冬治:详谈风湿的日常调理,切勿盲目进补,

 龚祥41oosa1fmr 2019-07-15

《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那么,什么是冬病夏治呢?顾名思义,冬病夏治可以理解为夏天可以治疗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病情容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平时阳气不足,又值冬季气候是阴盛阳衰的,正气不能抵抗外邪并且容易感受寒邪,这样会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泄泻、关节冷痛等慢性疾病。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处在小暑和处暑之间,这是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通过补气,温通人体阳气,祛除寒邪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邪气,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所以严谨一点来说,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这也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念的具体运用。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除高血压、心脏病等,风湿病是很大的困扰。本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冬病夏治在风湿病中的具体应用。如果中老年人发现自己的关节疼痛、怕寒怕冷、关节酸痛就要注意了,这些往往是风湿病的初期表现,若是不及时治疗,风湿病进一步发展,病情严重的时候就会导致关节活动障碍、活动受限,由于关节活动不利,肌肉长时间不能活动,久了还会导致肌肉萎缩,由此可见,风湿病虽然是慢性病,但是危害不容小觑。

风湿病在中医上属于痹症的范围,它常见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是风寒湿痹型,从名称可以看出这类的痹症常常由于感受了风寒湿邪,导致关节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则减轻,同时还会伴有四肢的发凉、沉重、肌肤麻木等患者可以自我感知到的症状。

第二类是风湿热痹型,这类的痹症是由于感染了风湿热邪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灼热、发红,不喜欢用手触碰,而且伴有发热、口渴、心中烦闷不安这些感受热邪的征象。

第三类是气血两虚,这类的痹症常常由于患者长期患有其他慢性疾病,久病消耗人体的正气导致的气血两虚,常见的是关节肿胀变形、面色苍白、患者心悸乏力、容易感到疲劳这些症状。

第四类是脾肾阳虚,与上面所说的气血两虚症状有相同之处,脾肾两虚是由于关节病反复发作导致的脾肾阳气虚弱,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肌肉受损、容易劳累、饮食减少、怕冷、腰膝酸软、大便溏薄等脾气虚还有肾气虚的症状。

第五类是肝肾阴虚,这个也属于久病所导致的机体内耗,常见的症状有关节疼痛难以愈合或者屈伸不利,还有轻度的灼热、红肿,但是这一类的发热要相对前一类的风湿热型发热要轻,同时伴有形体消瘦、头晕目眩、耳鸣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这些症状。

第六类就是痰浊瘀阻,这是由于时间比较长所导致了机体内有痰、有血瘀,阻滞了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通了,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血瘀、痰浊的症状,比较常见的是关节刺痛,夜间疼痛加重。

因为这是慢性疾病,不能一下子根治,必须从平时的日常调理着手

饮食方面尤其要注意:风湿患者若是体内有寒,一般少食用寒凉的食物;

风湿患者若体内有热,一般不宜服用人参、鹿茸等补品,对热性食物如大蒜、葱、韭、辣椒等也不宜多吃;

若胃酸过多容易消化不良,也不应吃甜腻之品还有牛奶、豆浆等容易导致闭气胀满的食物;

若患者属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者,不宜服银耳、阿胶等补品,食物中坚硬、生冷者及水果中的生梨等均宜少吃为好;

若患者舌苔粘腻,体内湿盛,则不宜吃油腻厚味之品,如甲鱼等,饮食应以清淡为宜。

对于风湿病这种慢性疾病,中医治疗效果很好,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艾灸、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其中艾灸简单容易操作,适合老年人在家自行操作来缓解症状。

风湿是感受风寒湿三邪为主,治疗就应该以祛风散寒除湿,灸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腰阳关、肾俞、腰眼都可温阳散寒,除湿可用丰隆,祛风取风门、风池、大椎等。

其中艾灸以下几个穴位效果较好:

一是关元、气海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下三寸

配合肾俞、气海(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2横指处)主治肾虚。该处艾灸40分钟即可。

二是神阙

神阙就是腹中部,脐中央的位置,最容易找到,这个穴位配合关元可以治疗脾虚导致的泄泻,尤其针对脾肾两虚的患者疗效较好。

三是风门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边1.5寸的位置。该处隔物艾灸半小时即可。

四是风池

风池在项部,枕骨下方,和风府相平,配合大椎治疗颈项疼痛效果很好。该处对于风邪导致的风湿病效果较好,该处隔物艾灸40分钟。

但是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通用,上述治疗方法仅适用于患者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因为此时患者正气还算充足,可以运用艾灸的治疗方法;应当注意,进行治疗前当仔细询问医生,谨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