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泡型脑包虫病的MRI特征

 素问镜听 2019-07-15

【一】图释

病例:男,47岁,泡型脑包虫病。

  • A.MRI轴位T1WI,示右额叶类圆形稍高信号影(箭);

  • B.轴位T2WI,示病灶呈明显低信号,境界清,内见多个小囊样高信号,周围伴明显不规则水肿(箭);

  • C.轴位MRI增强,示病灶呈明显环形强化,边缘欠光滑,其内无强化(箭);

  • D.CT轴位,示肝内见团片状混杂密度影,其内散在斑点状钙化,边界不清。

【二】简述

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有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两种类型,分别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型棘球蚴(泡球蚴)寄生人体组织器官所致的疾病,后者又称泡球蚴病。泡型包虫病原发病位于肝脏,脑、肺等器官,泡型包虫病通过血运等途径由肝泡型包虫播散而来。脑泡型包虫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高颅压、脑水肿及癫痫起病。

泡状棘球蚴在脑内形态似蜂窝状, 桑葚或类圆形呈浸润性生长,以外生性出芽的方式向周围脑组织增殖侵蚀,形成无数微小的子囊泡,其囊肿表面无角质层与纤维层,囊泡内含胶样物和原头蚴,可侵犯脑内血管并破坏神经组织使周围脑组织发生肉芽肿性改变及水肿,周围伴胶质增生,其代谢产物排泄到周围,刺激脑组织产生明显的反应性水肿,这种灶周水肿与脑转移瘤的水肿很难鉴别。

【三】影像特征

脑泡型包虫病多见于成人,位置表浅,常分布于幕上大脑中动脉及脑膜中动脉供血区。脑泡型包虫病病灶多数形态不规则,病灶内部的坏死和变性可引起继发性钙盐沉积,呈干酪样,与其内信号欠均匀,在T1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呈明显低信号相关。病灶内部囊泡为无数直径1~10mm的小囊泡,囊泡内含胶样物和原头蚴,故囊泡在T2WI呈高信号,以上特征形成泡型包虫病MRI平扫特征性表现,笔者认为这一典型特征酷似“满天星”。

MR水成像为薄层扫描序列,可宏观地显示水分子的改变,不仅可以显示一定范围内常规扫描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病灶,还可使微小囊泡显示更加清晰,提高脑泡型包虫病检出的灵敏性和符合率,对观察其特有的“满天星”征象尤为敏感。MRI在脑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上具有特征性的信号特点,部分泡型脑包虫的患者首次以颅内占位就诊,特别是单发病灶时,容易误诊,深入了解其MRI特征,可以帮助明确诊断,提高对本病术前的诊断符合率。

原作者:王宁,李萍等;本网摘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