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才是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若不是他挑唆,太子李建成不会死

 昵称413468 2019-07-15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群雄纷起,占地为王,这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李渊一家了,父子四人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带领军队最终反隋成功,建立了唐朝,至此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国家由此诞生。

但建国之后的一系列潜在问题也暴露出来了,那就是李氏兄弟二人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原本父亲只是一介官员,身为官员之子的他们还可以相亲相爱,但如今面对的是人人渴望的皇位,一国之主,万人之上,即使是兄弟俩,也会反目成仇。

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史称唐高祖,而李建成则是作为太子管理宫中事务,在宫中经常出入,太子能够结交的也就是文官了,所以他是文官集团的领头人。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在外常年征战,战功累累,与武将自然是来往密切了,而且一般来说,保卫家国的人更受百姓爱戴。这样一来双方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也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所以私下里双方一直是明争暗斗。

从史料记载来看,太子并非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成大事者睿智果断,头脑灵活,从各个角度考虑事情的利弊,但李建成并不具备这些优点,他优柔寡断,事前不做好准备,这也导致后来的皇帝怀疑他。

身为太子,招募私兵,这样的事情传到皇帝耳中,势必是会引起怀疑的,当李建成面临军备严重不足的情况时,因为这样无法武装新士兵,所以他情急之下派出尔朱焕和桥公山去外出采购军备,也就是盔甲武器这些,又安排杨文干武装招募的新士兵。

可这样重大的事,他没有让自己的死忠去做,而是让两个更忠于皇帝的人去做,当尔朱焕和桥公山猜到他是要招募私兵的时候,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泄露,那就是全家人掉脑袋的罪啊,所以他们将此事上报给了李渊。

做了皇帝的李渊疑心很重,生怕别人会造反,尤其是自己的儿子要造反,但他并没有对太子直言此事,而是暗中视察,要找到明确的证据。果然在发现证据后,李渊立马翻脸,即使是亲儿子,也不能有觊觎皇位的野心,他直接质问太子为什么要招募私兵。

李建成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因为他确实这样做了,他只能跪地求饶,希望父亲能够饶他一命,但李渊哪会顾及父子情份,在他心中,在每一位皇帝心中,皇位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李渊打算处死太子,以谋反的罪名,师出有名。

李建成在死亡边缘的一刹那,想出了“苦肉计”的办法,他生无可恋地说了一句“儿臣罪该万死”,便撞到了殿柱上,立马是流出了血,晕了过去。这一幕让李渊看见后,有点心软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如今他这般以死谢罪,他也不想再次处决,最终李建成死里逃生,皇帝也没有治罪,但加强了宫中的防务。

可招募私兵的事情是确实存在的,既然主谋被放过了,那总要拉出一个替罪羊的,于是杨文干将会被治死罪。但杨文干哪里甘心,他并非主谋,只是听命从事,如今李建成因为是皇帝的亲儿子就被放过,可为什么要把罪责都担在他的身上?他手上有招募的私兵,所以他破釜沉舟,带着私兵造反。

处理这些事务,李渊一般是派太子处理,他之前最喜欢的儿子就是建成了,可如今这些麻烦事又都是太子一手造成,没有他招募私兵,也就不会有杨文干造反。所以这下李渊看太子不顺眼了,只能是找了次子来解决这事,也就是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多年征战,府中也有无数能人,只是一个区区杨文干带着些私兵并不是大问题,所以接受了皇帝的委任后,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将杨文干缉拿归案。李渊也对他说了一句话,“杨文干造反一事是太子引发的,你可以便宜行事,如果你能平定杨文干叛乱,那么朕将会改立你为太子,把建成封为蜀王。”正是这一句话,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祸根。

李世民在玄武门那里杀死了自己的两位兄弟,又逼宫让皇帝让位,从而自己成为太子,而后又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他在位做出的贡献和成就是不可否认的,但在这次政变中确实不是太光彩。成王败寇,李世民是胜利者,况且也的确是有李渊“金口玉言“在前,可平定杨文干后,他并未实现诺言,那么李世民心中有气也是应该的。

或许李渊当时是在生太子的气,又或者是想鼓励李世民的士气,可他的那句话的确是埋下了祸根。李世民出去平定叛乱,在宫中的李渊却是因为嫔妃和李元吉的游说,原谅了太子,让太子执掌东宫。等到李世民回来后,李渊已经是忘记了之前的承诺,又或者是他有意不提。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成为了李渊的一生遗憾,因为他的两个儿子死在另一个儿子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他最为疼爱的孩子了。一般人看待这次政变,都会直观地去考虑太子和秦王之间的矛盾,但他们却忽略了李渊,埋下祸根的恰恰就是李渊。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