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是北宋一代名相,辅佐宋真宗、宋仁宗两朝皇帝,深受两位皇帝信任与器重。 真宗皇帝评价吕夷简: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遂多次委以重任。真宗在位时期,吕夷简曾出使契丹议和划界,返朝后升任知制诰等职,政绩卓越,深受好评,以至于宋真宗把他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准备拜吕夷简为相。 然而,宋真宗还未来得及做出决定,便驾鹤西去。宋真宗去世后,其子宋仁宗即位。由于宋仁宗即位时,尚在冲龄,无法理政,嫡母刘太后临朝称制。刘太后遵循真宗遗愿,拜吕夷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 刘太后虽然是个聪明过人的女子,且颇有手段,但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执政训练,垂帘听政之初,难免犯错误。而作为宰相的吕夷简,每当刘太后犯错误时,他总是耐心之处,并督促刘太后改正。 人都有点儿自负,在乎颜面,何况堂堂太后?起初,吕夷简指出刘太后错误时,刘太后颇有些不以为然,且嫌吕夷简指手画脚碍事,让自己很没面子。但后来,见吕夷简所提的建议,无不切合事迹,因而渐渐开始信任吕夷简。 有鉴于唐朝武后故事,吕夷简的宰相生涯过得如履薄冰、艰难辛苦,他一方面要兢兢业业处理朝政,另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处理与刘太后的关系,尤其是防止刘太后专擅朝政,甚至效仿武则天。不过,吕夷简也有一套应对方法,小问题尽量迁就刘太后,为她保全颜面,原则上则分毫不让。 有一次,真宗附庙大典,刘太后提出将真宗生前所用的物品全部供在太庙,同时用银罩覆盖真宗神位,非如此不能表达对真宗的建议。吕夷简认为太过铺张浪费,多方苦谏,硬是强迫刘太后回心转意。 又有一次,宋仁宗的生母李妃去世(刘太后不是宋仁宗生母,而是养母,宋仁宗被刘太后抚养长大),刘太后没有公开治丧。吕夷简明白,刘太后这是想简办李妃丧事,其目的是不想让宋仁宗知道生母的真相。 不过,吕夷简认为刘太后此举十分不妥,为了劝刘太后厚葬李妃,吕夷简试探性地问道:“宫中不是有妃子去世了吗(闻有宫嫔亡者)?” 刘太后猜想吕夷简是为李妃的事而来,很不高兴,说:“老吕,你还真是多管闲事,后宫的事你也打算管(宰相亦预宫中事邪)?” 吕夷简默而不言。不过,他不是被刘太后难住,而是见宋仁宗在场,不愿意把话挑明,以免刘太后难堪。待宋仁宗走后,吕夷简再次与刘太后相见,直言不讳地劝谏刘太后,要求他厚葬李妃。 刘太后勃然不悦:“老吕,李妃是皇帝的谁,你不知道?别跟我装傻,你干吗离间我们母子吗(卿何间我母子也)?” 吕夷简见好心被当做驴肝肺,也大怒道:“太后,臣劝你别任性,你想想这样做的后果,不怕哪一天灾祸降临到刘家吗(太后他日不欲全刘氏乎)?” 不得不说,吕夷简这话说得确实有些“大胆”,径直用刘太后的家人威胁她。若搁在清朝,恐怕早就官爵不报,甚至有牢狱之灾。 然而,刘太后却并没有怪罪吕夷简,甚至很感激他。因为她仔细想想,吕夷简说得并非没有道理,如果自己简办李妃丧事,一旦皇帝知道李妃是他的生母,待自己百年之后,将如何对待刘家人?会不会怒而报复? 想到此处,刘太后不禁背脊发麻,当即答应吕夷简厚葬李妃。 吕夷简忠心为国,且为皇室劳心劳力,由此可见一斑。《宋史》评价吕夷简,“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宋仁宗亲政后,也高度赞扬吕夷简,“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