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硫磺也是藥?——淺談火中精硫磺

 Vcchou 2019-07-15

屋子裡一屋子病人,都在候診,一位老病號,米醫生,你給我開點大黃,我有點便秘,我說,你伸出舌頭我看看,看過舌像後我說,你的用大黃不行,你回家買點兒硫磺喝。一聽到我說讓病人喝硫磺,滿屋譁然。

患者舌像:舌白苔厚,邊有齒痕,典型的脾腎陽虛的舌像。

今天,我就淺談硫磺。

硫磺原是火中精,一見朴硝便相爭。

這是十九畏裡面的一句話,意思是硫磺性熱,與芒硝合用會降低療效。

硫磺本身就是一味中藥,是一種礦物質, 它性酸,溫,有毒,歸腎和大腸經. 功效是外用能殺蟲止癢。可用於疥癬、濕疹、皮膚瘙癢。也有人用其燒煙燻,治男陰囊或是女子外陰的瘙癢;也可研粉外撒。現在認為它與皮膚接觸後產生硫化氫和五硫磺酸,能殺疥蟲,殺黴菌,還能脫毛。內服主要是補腎壯陽通便。可用於腎虛寒喘,陽萎,寒性的便秘。古人皇帝多用其煉丹來壯陽。

硫磺自然界有原生礦物

硫磺

硫磺為自然元素類礦物硫族自然硫。主產于山西、山東、陝西、河南等地。採挖後加熱熔化,除去雜質,或用含硫礦物經加工製得。生硫黃只作外用,內服常與豆腐同煮後陰乾用。

【藥性】酸,溫。有毒。歸腎、大腸經。

【功效】外用解毒殺蟲療瘡;內服補火助陽通便。

【應用】1.外用治疥癬,濕疹,陰疽瘡瘍。本品性溫而燥,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諸功效,尤為治療疥瘡的要藥。如《肘後方》治疥即單取硫黃為末,麻油調塗用;或配伍風化石灰、鉛丹、膩粉研末,豬油調塗治疥瘡,如硫黃散(《聖濟總錄》)。若與輕粉、斑蝥、冰片為末,同香油、麵粉為膏,塗敷患處,可治頑癬瘙癢,如臭靈丹(《醫宗金鑒》)。若治瘡疽,則可與蕎麥麵、白面為末貼敷患處,如癰疽發背方(《仁齋直指方》)。

2.內服治陽痿,虛喘冷哮,虛寒便秘。硫黃乃純陽之品,入腎大補命門火而助元陽。可用於腎陽衰微,下元虛冷諸證。如金液丹即單用硫黃治腰冷膝弱、失精遺溺等。治腎虛陽痿常與鹿茸、補骨脂、蛇床子等同用。若配附子、肉桂、沉香,可治腎不納氣之喘促等,如黑錫丹(《和劑局方》)。治虛冷便秘,以硫黃配半夏用,即半硫丸(《和劑局方》);因硫黃能補虛而暖腎與大腸,因而也可止瀉治冷瀉腹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敷或加油調敷患處。內服1.5~3g,炮製後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及孕婦忌服。

【鑑別用藥】硫黃和雄黃均能解毒殺蟲,常外用於疥癬惡瘡濕疹等症。然雄黃解毒療瘡力強,主治癰疽惡瘡及蟲蛇咬傷;內服又能殺蟲,燥濕,祛痰,截瘧,亦治蟲積腹痛、哮喘、瘧疾、驚癇等證。硫黃則殺蟲止癢力強,多用於疥癬、濕疹及皮膚瘙癢;並具補火助陽通便之效,內服可療寒喘、陽痿、虛寒便秘等證。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瘡。」

2.《本草綱目》:「主虛寒久痢,滑泄,霍亂,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陰毒傷寒,小兒慢驚。」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硫黃主要含硫(S),另雜有砷、硒、鐵、碲等成分。

2.藥理作用:硫與皮膚接觸,產生硫化氫及五硫磺酸,從而有溶解角質、殺疥蟲、細菌、真菌作用;對動物實驗性炎症有治療作用,能使支氣管慢性炎症細胞浸潤減輕,並可促進支氣管分泌增加而祛痰;一部分硫黃在腸內形成硫化氫,刺激腸壁增加蠕動,而起緩瀉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導,用硫磺或經適當配伍可用於治療疥瘡、皮膚病、濕疹、酒齄鼻、膿皰瘡、蟯蟲病、便秘、脫髮等多種疾病,均療效滿意。近年臨床還報導:用硫水散(硫黃50g,寒水石25g,研末過篩),加冷開水調糊外用,治療花斑癬210例,有效率82.85%(河北中西醫結合雜誌,1998,2∶209);取硫黃顆粒置於痛點處,用火柴點燃並迅速用橡皮蓋撳滅,一般治1次,不愈3日後再灸1次,治療網球肘234例,治癒89例,好轉127例(浙江中醫雜誌,1982,1∶35);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分別用天然硫黃片、升華硫黃片、天然複方硫黃片(加黃芩素)、複方硫黃片(加山豆根、大黃),每日1.5~2g,連續服藥30~80天,觀察1462例,其中單純型1170例,喘息型292例,辨證腎陽虛者占77.3%,結果有效在90%以上,副作用有咽干、腹瀉等(遼寧中醫雜誌,1985,1∶17)。此外,還可用治慢性氣管炎、坐骨神經痛,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白癜風、陽痿、遺尿、便血等病。

4.不良反應:硫黃內服中毒量為10~20g。硫黃在腸道中可形成硫化氫,硫化氫是一種劇烈的神經毒物,並可抑制某些酶的活性。應用未純化或未經炮製的石硫黃,還可引起砷中毒(中國中藥雜誌,1997,6∶344)。

【其他】生品比經豆腐炮製的硫黃的砷含量大8~15倍,證明炮製有減毒作用(中國中藥雜誌,1997,6∶344)。可是,它真的很有用啊!要知道,天然溫泉也是含有硫磺和礦物質成分,所以才具有保健功能的。

硫磺就是一味中藥,是一種礦物質, 它性酸,溫,有毒,歸腎和大腸經. 功效是外用能殺蟲止癢。可用於疥癬、濕

再來看看中國的古籍當中對硫磺的記載吧。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南北朝時期)

味酸,溫、大熱,有毒。主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治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䘌瘡,止血,殺疥蟲。能化金、銀、銅、鐵奇物。

《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天啟二年(1622)

味酸,性大熱,有毒,入命門經。主下焦虛冷,陽絕不起,頭禿,疽痔,癬疥,心腹痃癖,腳膝冷疼,虛損泄精。瑩凈無夾石者良,甘草湯煮過用。硫黃為火之精,宜入命門補火,蓋人有真火,寄於右腎,苟非此火,則不能有生。此火一熄,則萬物無父,非硫黃孰與補者?

《太清》云:硫稟純陽,號為將軍,破邪歸正,返濁還清,挺立陽精,消陰化魄。戴元禮云:熱藥皆燥,惟硫黃不燥,則先賢嘗頌之矣。今人絕不用之,誠虞其熱毒耳,然有火衰之證,余此莫療。亦畏而遺之,可乎?中其毒者,以豬肉、鴨羹、余甘子湯解之。

《玉楸藥解》(黃元御)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

味酸,性溫,入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驅寒燥濕,補火壯陽。

石硫黃溫燥水土、驅逐濕寒,治虛勞咳嗽、嘔吐泄利、衄血便紅、冷氣寒瘕、腰軟膝痛、陽痿精滑、癰疽痔瘺、疥癬癩禿。敷女子陰癢,洗玉門寬冷,塗齄疣耵耳,消胬肉頑瘡。

《本草新編》(陳士鐸)公元(1644-1911)

硫磺皂

硫黃,味酸,氣溫、大熱,有毒。至陽之精,入腎。能化五金奇物,壯興陽道,益下焦虛冷,元氣將絕者甚效。禁止寒瀉,或脾胃衰微,垂命欲死者立效。堅筋骨,去心腹癖,卻腳膝冷疼,仍除格拒之寒。此物純陽,專伏純陰之氣,化魄生魂,破邪歸正,其功甚巨,故有將軍之號。然而,其性大熱,用之不得其宜,亦必禍生不測,必須制伏始佳。此物用寒水石制之大妙,世人未知也,硫黃十兩,研為末,加入寒水石一兩,亦研為末,和在一處,以水化之,寒水化而硫黃不化也,候其水干,然後取出用之,自無他患。

硫磺軟膏

結語:社會文明的進步讓我們對硫磺的元素成分了解和熟知後卻也帶來了很多羈絆,近年來硫磺在中藥應用中逐漸減少,只剩下外用有一個硫磺皂、硫磺軟膏了,內服的幾近消失。筆者臨床內服硫磺用的升華硫,也是慎之又慎。

保留傳統中醫,我們還需要做很多。

網絡醫療及健康知識謹供參考,解讀專業知識需專業人士,如需治療還需到正規醫院正規診療。

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讚和評論是對作者的肯定鼓勵,謝謝!

關注我,後續會有更多的專業的和非專業以及科普中醫類知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