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导师,更像是泳池旁的救生员。你呛了水,他负责捞你上来;但他绝不替你游泳。甚至,如果合作的愉快,导师大人更愿意在你读博期间从来不下水捞人。 ——会爬树的鱼 之前的帖子讲了我导师的事儿,这个帖子展开聊聊,读博士期间究竟能够通过导师获得什么。或者说,应当对导师有着怎样的一个期待,啥事儿可以期待导师帮忙,啥事儿不能期待导师帮忙。(说明:本人法律专业,因此此帖至多适用于社科专业,不适用于理工农医) 1 可以从导师那儿获得方向指引,但绝对不要向导师要题目 简单的说,就是要写一篇论文之前,可以去问问导师,这个可以写吗。一般来讲导师如果发现这个题目不能写都会直言相告的。这里所谓的“不能写”,可能是学术界不关心,也可能是,题目不是博士生能够驾驭的。例如,我导师举例,某博士生把最终的大论文题目定为“论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后来发现根本写不完,太大了。但是,反过来讲,导师认为能写的题目,其实具体到某个博士生身上,也未必能写。原因在于,导师认为能写,是站在他的学术积淀上看觉得能写;但博士生很可能由于学术水平不够高而驾驭不了。所以,实在不建议在写论文阶段(不论是小论文还是毕业论文)去和老师要题目。要来的题目无疑会是个好题目,但是完全也有可能是超出博士生学术积累的题目。举例来讲,我的某师弟,某日在食堂看见他两眼无神,问之,发现是导师大人给他的题目,他老觉得没啥可写的…… 2 可以找导师帮忙看论文,但不要期待导师大人署名发论文 通常来讲,导师不会拒绝帮学生看论文,但是,相当一部分导师不愿意带学生发论文,不论是第一作者还是第二作者。原因很简单:一旦论文被认定为抄袭,导师的硕导博导资格很可能就会废掉了。因此,我读书的时候,导师从来没带我发过论文,尽管我对自己的学术道德很有自信。在这一问题上,如果导师过于谨慎,千万不要因此产生不满情绪。 同时,请导师帮忙时,最好同时说明你期待得到的帮助。例如,我某次论文写完,标题怎么拟都感觉不得劲儿。请导师帮着看时特别提出此事,导师大人大约用了一分钟时间拟了一个新题目,遂定稿。 3 可以找导师聊学术研究近况,但不要期待得到具体的答案 找导师聊学术研究近况,一方面可以让导师对你更加放心,不担心这学生突然出啥幺蛾子毕不了业;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导师看看进度,如果导师发现你啥地方过于纠结可以及时叫停。此过程可以面谈,可以邮件,可以先汇报进度再提出自己的困惑,但是,最好提方法论上的问题而非具体问题(例如,可以问,对于这一现象,我是这么分析的,导师您看到底有漏洞没;但不能问,为啥英国这么规定而美国那么规定……)反正,我读书时,导师永远不会回答我的具体问题,尤其是知识性问题。我要是敢去问,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我胆敢回答“我没啥想法”,下一个回复一定是“先去想,有思路了再来找我。”后来一想,原因也很简单,博士原本就是一个独立探寻答案的过程。啥都问导师,毕业了咋办啊。不如在导师的眼皮底下自己探路。 总之,我印象中的导师,更像是泳池旁的救生员。你呛了水,他负责捞你上来;但他绝不替你游泳。甚至,如果合作的愉快,导师大人更愿意在你读博期间从来不下水捞人。其实,博士期间真的是个很美好的过程,因为,一旦毕业,就只能自己去游泳了,再没有一个人在旁边时刻看着你扑腾了。所以,说句政治不正确而且坑导师的话,博士生读书期间一定别怕丢人,多尝试几种泳姿,多试几种错。毕竟,有人护航的时间就那么短,可能一辈子也就那么三四年。好好利用,就一定不会后悔。 想知道小D读博时间进度表独家披露的看:《读博士的正确姿势 第一势——把握时间节奏》 想知道小D怎么在读博期间排忧的看:《读博士的正确姿势 第二势——解忧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