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吸气入脚跟,阳气似海深!道家养生理论对不对?

 饮膳道人 2019-07-15

今天这篇文说,我们来谈谈道家养生理论中的一句话:“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发意义很大。它见于《庄子·大宗师》里面。原文是:“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古代的真人,入睡的时候不做梦,他醒来的时候无忧无虑,他饮食不求甘美,他的呼吸缓而沉。真人的呼吸是从脚跟开始的,而普通人的呼吸只用咽喉。

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要嗤之以鼻了——呼吸怎么可能和脚后跟联系在一起呢?

这里面,就要说到祖国传统医学对脚后跟的认识了。

看官有所不知,在中医学的症状里面,有“足痛”或者“脚后跟痛”这一门类,专门研究脚后跟部位的不适。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哪些呢?历代医家总结,主要是三种。

第一种,就是气血亏虚导致的足跟痛。此类人足跟痛的毛病可能存在很长时间了,越来越严重,皮肤看上去不红不肿,白天症状减轻,到了晚上症状加重。同时,可能神疲,四肢乏力,面色苍白,爱出汗,怕风。这种现象,就是气血亏虚,血虚不能濡养足跟所致了。

还有一种,就是肝肾亏虚所致足跟痛。这类人,往往伴随耳鸣、腰酸、腿软、头晕眼花等肾虚症状。偏于肾阴虚的,舌质红,脉象细数。偏于肾阳虚的,多舌质淡而怕冷畏寒。这种足跟痛,是肝肾不足,筋骨不得肝肾所养导致的。

第三种,就是一个人外感风寒湿三邪导致的足跟痛。这类人患处可能肿胀酸痛,阴雨下天加重,下肢较为困重。

请您注意,上面和三种,都和肾有关系。气血亏虚者,实则是肾气不足、肾精受伤的体现。因为肾气作为一身脏腑之气的根本,决定了一身气血的状态。肝肾亏虚者,其发源也是肾精不足,精不养血,进而令肝肾俱亏。风寒湿三邪之所以能袭入人体,也和肾气不充、人体正气不足有关系。

所以,这里的根本,还是在肾。肾和脚后跟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肾气强,则骨坚筋韧,足跟不伤。肾气弱,肾精亏少,则脚后跟多病。

所以说,古人讲“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真人”的呼吸是入肾的。因为脚踵为肾所主,故而深呼吸的绵长沿下之势,如入脚踵一般。具体而言,就是主张我们的呼吸要绵长而深,多做深呼吸,不做表浅的呼吸。呼吸的时候,小腹收紧,胸廓打开,令更多的肺组织参与呼吸,想象吸入的阳气绵长深入,直达肾中。

其实,这种呼吸的好处还是很大的。中医理论认为,人吸气的过程,相当于肺的“肃降”。肺的肃降之能有什么用?就是令天地清气深入下焦,以滋补先天元气,同时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向下输送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因此,这种深呼吸,对于防病养生,对于滋补肾中阳气,乃至一身的阳气,都是至为重要的。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看官若体会此文真意,不妨每天于太阳升起之时,迎日光做绵长的深呼吸,想象气息入肾、入踵。这是跟我们的身体补阳气、补真气的大好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