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必然要读资料,读资料就要存储资料。资料存储不好,写作过程就一定会一团乱麻。 写论文必然要读资料,读资料就要存储资料。资料存储不好,写作过程就一定会一团乱麻。举个例子,论文写着写着,突然发现,我此处要引用“2017年欧盟反倾销新规则第1.1条。”——真正写作过程,能回忆到这么详细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常见的,是“欧盟好像有个新规定是说这事儿,是啥来着?”那么,如果我发现,视线所及范围内的文件,都是这样的: 或者,稍微好点儿,是这样的: 那么,资料存储究竟是个啥样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首先应该因人而异,自己舒服就行。我在此记录一下我自己感觉舒服而且特别接地气的整理方式,给大家参考。 第一步:建一个文件夹 因此,比较建议的,是在你通常存储文件的那个硬盘里,新建一个文件夹,然后再建一个快捷方式,把快捷方式挪到桌面。这样,开机之后只要点点快捷方式即可。这个文件夹的名称可以随意,例如,我每次新建的文件夹,题目总是:“正在写的论文”。咋样,清楚不? 第二步:开始放文档 具体咋改?其实很简单,闭上眼睛,想一下,假设你要去跟导师汇报你最近做了啥,会怎么介绍这个文件。“老师,我这周读了一个2017年OECD的公司治理规则。”好,那么这个文件就叫“2017年OECD公司治理规则”了。“老师,我读了秦娅关于中国入世面临的挑战的一篇论文。”好,那么这个文件的名字就叫“秦娅论文-中国入世的挑战”。即,文件的名字,未必真的是这个文件的题目,也可以是这个文件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毕竟,写论文时再回头引用资料时,你的头脑里很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我在美国商务部关于中国国有企业的报告里读过这事儿”,真不一定能想起来那个报告叫啥名。当然,如果资料是法条,还是比较建议将文件名直接改为法条的正式称谓的。——需注意的是,给文件改名,如无特别原因一律用中文进行。毕竟写论文的语言是中文,整个思维方式是中文,回忆资料在哪这个过程也同样是用中文进行的。这时突然开始想自己给资料取了个什么英文名绝对的烧脑。 这是一个我改过名的文件: 第三步:开始写论文了 这是我满怀希望的新文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