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道”就是一个变化过程的哲学思想——聊《道德经》

 山佳国学谭 2019-07-15

《道德经》开门见山: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据说最初老子开门见山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即永恒。实际上并不能准确的表达永久、固定、不变的意思,因此容易理解走偏。可以想象在《道德经》成书之前,对的理解一定是很有争论的,争论的焦点一定是:是不变的,还是可变的。不变的道理是:昼夜交替、四季轮换、日月升落等是不变的;天下万物各式各样的存在,如树就是树、猴子就是猴子是不可改变的;在人世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在《黄帝四经》中也常常提到“恒”的思想,这是天经地义的,也就是现代所讲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等。这种哲学思想到目前为止,还一直不同程度的统治着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虽然已经有了突破,但是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华先贤老子就已经否定了这一僵化的思想。

老子在当时的争论中,石破惊天的说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老子说:也就是道路的那个,天下的万物都是按其变化的道路,逐渐的走到现在的,根本就没有固定不变的昼夜交替、四季轮换、日月升落等,恰恰证明了是变化的。这不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是方法论的问题。进化论已经证明了树非树、猴非猴的变化。革命式的改朝换代,已经否定了君君臣臣天经地义不变的思想。

现代科学进一步的说明了,老子论述的非恒道。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发现,暗物资、暗能量、黑洞等的探索,都对人类已经认识的真理,如万有引力、时间、空间、光等提出了挑战。当已经证明了的:光都是可以被黑洞吸引进去的理论时,说明了一切不变的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一定的空间、时间内的。地球上的一切真理都会随着太阳系的湮灭,而都将会不存在了,只剩下了老子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也就是就是一个变化过程的哲学思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