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留学。回国后“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抗战爆发后,先生忧愤于民族危亡,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1939年,在四川乌尤寺创建复性书院,讲明义理,选刻古书,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图书馆。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但愿诸生亦当具一种信念,信吾国古先哲道理之博大精微,信自己身心修养之深切而必要,信吾国学术之定可昌明,不独要措我国家民族于磐石之安,且当进而使全人类能相生相养而不致有争夺相杀之事。具此信念然后可以讲国学。 ——《泰和会语·引端》 诸生欲治国学,有几点先须辨明,方能有入: 一、此学不是零碎断片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不可当成杂货; 二、此学不是陈旧呆板的物事,是活泼泼的,不可目为骨董; 三、此学不是勉强安排出来的道理,是自然流出的,不可同于机械; 四、此学不是凭藉外缘的产物,是自心本具的,不可视为分外。 ——《论治国学先须辨明四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