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刺的海狼:二战德军潜艇防空武备发展简史

 铁血老枪 2019-07-15

在1939年至1945年的大西洋之战中,德国海军潜艇面临的空中威胁不断增大,因此在战争期间,德军潜艇一直努力强化防空能力,以便在遭遇盟军反潜飞机时能够反击或自卫。但是,受到尺度、空间的限制,潜艇不可能配置大口径高射炮,其防空武器只能以20毫米、37毫米轻型高射炮为主。德国海军在二战期间装备的主要型号的20毫米炮和37毫米炮几乎都有装备潜艇的经历,并且还研制了专用潜艇炮架。

带刺的海狼:二战德军潜艇防空武备发展简史

德军U-137潜艇(IID型)近照,在指挥塔前方的甲板上安装一门C/30型20毫米机关炮。在战争初期这门炮是德军潜艇唯一的防空武器。

在战争初期,大多数德军潜艇仅在指挥塔后部平台上或指挥塔前后的甲板上安装一门20毫米机关炮作为防空武器,主要型号是MG C/30型,配用Ubts LC/30型炮架,但是该型火炮经常哑火,而且在1941年之后仅仅一门炮的火力也明显不足。德国海军曾尝试将空军的双联装MG151型20毫米航炮改装成潜用型,但试验未能取得满意效果而作罢。到1942年时,德军潜艇面临的防空形势愈加严峻,强化防空能力变得迫在眉睫,为此德国海军研究了多种武器强化方案,并且对潜艇上层建筑进行改造,扩大防空炮平台,以便搭载更多数量的火炮,进而将已经变得无用的甲板炮取消,以节省重量增设防空武器。

带刺的海狼:二战德军潜艇防空武备发展简史

这幅VIIC/41型潜艇的指挥塔近照,其上层平台扩大,安装了2门20毫米机关炮。

最初被采用的改造方案是在潜艇指挥塔后方的甲板上增设一个防空平台,在指挥塔后部平台和甲板平台上各安装一门Flak C/38型20毫米机关炮,IX C型潜艇U-193和VII C型潜艇U-237在1942年11月首次接受了这种改装。不过,这种增设独立防空平台的改造方案并未得到推广,而是被另一种更为合理的改造方案所取代,这一方案将指挥塔向后延伸,在其后部设置高低两层防空平台,呈阶梯式布局,在平台上各安装一门20毫米炮,这个方案被首先应用于VIID型潜艇上。在此基础上,德国海军又进一步扩大了阶梯式平台的面积,将单装20毫米炮升级为双联装炮甚至四联装炮,同时将威力更强、射程更远的37毫米高射炮也搬上了潜艇。

带刺的海狼:二战德军潜艇防空武备发展简史

1944年1月,U-869潜艇(IXC40型)举行升旗仪式,在指挥塔下层平台上安装一座四联装20毫米机关炮。

潜艇防空武器的选择组合较为多样,战争中后期比较普遍的配置是在高处平台上左右并排安装2座双联装Flak C/38型20毫米机关炮,而在低处平台上安装一座单装/双联装M42/M43型37毫米高射炮或一座四联装Flakvierling C/38型20毫米机关炮,使全艇的防空炮数量达到5~8门,并且同时配备舰载雷达设备。最早安装四联装Flakvierling C/38型机关炮的潜艇是VIIC型U-564和U-758,于1943年5月加装。修改幅度最大的改造方案是1943年的“防空潜艇”计划,将指挥塔向艇首方向延长,增设前部防空平台,连同两座后部平台,可以安装2座四联装20毫米炮和一座单装37毫米炮,但是这种改造对潜艇性能影响较大,仅在U-441上进行了试验,没有继续实施。

带刺的海狼:二战德军潜艇防空武备发展简史

德军U-441潜艇接受“防空潜艇”改装后的指挥塔近照,在三座防空平台上配置了2座四联装20毫米炮和一门37毫米高射炮。

尽管德国海军竭尽全力强化潜艇的防空能力,但任何改造方案都会带来副作用,扩大的指挥塔和增加的防空炮都将产生额外的水下阻力,降低潜艇潜航时的机动性,特别是防空炮加装防盾时影响更大,此外还会产生噪音,易于被盟军反潜设备所侦测,削弱潜艇在水下的隐蔽性,而且早期防空炮的防盾不适用于潜艇,在潜航时受海流冲击而脱落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潜艇索性将其拆除,到战争后期则使用新设计的折叠防盾,减少不利影响,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带刺的海狼:二战德军潜艇防空武备发展简史

1945年5月,U-889潜艇(IXC/40型)向英军投降时的留影,注意其指挥塔后部平台上装有一座带折叠防盾的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

德国海军经过研究得出结论,最根本的方法是为潜艇设计全新的流线型防空炮塔,以达到火力、防护和航行能力上的平衡。同时,鉴于20毫米炮弹对于飞机的杀伤威力不足,而37毫米炮体积相对较大,德国海军计划开发新型30毫米机关炮,作为新的潜用防空武器。1944年,莱茵金属公司和毛瑟公司合作研制新型潜艇防空炮塔和30毫米机关炮,准备安装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XXI型潜艇上。

带刺的海狼:二战德军潜艇防空武备发展简史

战争结束时向盟军投降的U-3017潜艇(XXI型)的指挥塔近照,可以观察到其前后防空炮塔的细节。

新型潜用30毫米机关炮以德国空军装备的MK103型30毫米航炮为基础,计划采用双联装设计,置于新型炮塔内,后来这项研制工作被移交给捷克斯洛伐克的切斯卡·兹约罗夫卡兵工厂(Ceska Zbrojovka),由于捷克人的消极怠工,直到战争结束也未能完成设计,但与其配套的LM44U型双联装动力炮塔倒是顺利完成,装备在XXI型潜艇上,在指挥塔顶部前后各有一座,只是其中配置的火炮更换成Flak C/38型20毫米炮。LM44U型炮塔的全重为3600公斤,炮塔座圈直径1.7米,其结构设计能够承受水下200米的压力,火炮仰俯和炮塔旋转均为机械动力驱动,其仰俯范围是+78~-10度,仰俯速率为30度/秒,旋回速率为60度/秒,相当灵活,最令人吃惊的是还装有双向稳定装置。2门火炮左右并列安装在炮塔内,分别从左右两侧供弹,在炮塔座圈两侧各有一个耐压储弹柜,每个柜子可容纳11个20发弹匣。炮塔的装甲外罩厚度为17毫米,可以为3名炮组成员提供全方位的保护。LM44U型炮塔的设计相当巧妙,不过由于XXI型潜艇作战时间短暂,并没有获得大多的实战机会。

尽管德国海军在战争期间不遗余力地强化潜艇的防空火力,但由于潜艇在平台尺度上的限制和机动性上的劣势,其防空改装只是提供有限的自保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防御盟空中攻击,在与盟军反潜机的较量中始终处于下风。即便是今日最先进的潜艇在面对反潜机时最有效的对抗手段也不过是潜得更深而已!

带刺的海狼:二战德军潜艇防空武备发展简史

这幅画作表现了二战时期英军“桑德兰”反潜巡逻机攻击德军潜艇的场面,海狼终究难以抵挡海鹰的利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