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宰相、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陈尧佐性情勤俭节约,看见动物必定告诫左右侍人不要杀害。器物衣服坏了,随时就缝补,说:“无非是使之不全部被丢弃。”自号“知余子”。临终前一日,自撰墓志说:“年寿八十二不为夭折,官一品不为低贱,使相接受俸禄不为耻辱,这三者大略可以归息于父亲栖神之地了。”陈抟曾对他的父亲说:“您三个儿子都当为将相,惟有中子显贵而且年寿高。”后来果像陈抟所说的那样。早年经历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陈尧佐出生。他的先祖是河朔人,至高祖陈翔时,因任蜀州新井县令,便定居于此,为阆州阆中人。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登进士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曾撰《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于他的志向。后以试秘书省校书郎身份知朝邑县,恰逢其兄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陈尧叟,便以事诬陷陈尧佐,被降职为朝邑县主簿。其后移任下邽县主簿,升任秘书郎、真源知县,任开封府司录参军。 通判潮州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升任开封府推官。他上书指摘时弊,言他人所不敢言,因触怒真宗,被贬为潮州通判。到潮州后,新修孔庙,并“选潮民秀者劝以学”,发展潮州教育事业。还倡议在孔庙正室东厢建韩吏部祠,并写了《招韩文公文》,极力称赞韩愈“专以孔子之道教民。民悦其教,诵公之言,箴公之文,绵绵焉迨今知学者也。” 咸平三年(1000年),百姓张氏的儿子与其母在江中洗澡,鳄鱼尾随吃掉他的儿子,母亲无法施救。陈尧佐听说后为之伤心,命两个小吏划小船拿着网前去捕捉。鳄鱼最为凶暴,无法网到,到此时,却顺服被网住,陈尧佐撰《戮鳄鱼文》,把鳄鱼示众街市并就其烹杀,人们都感到惊异。 历职地方 陈尧佐在任三年后被召还朝廷,献诗数百篇,被任命为直史馆、知寿州。当年大饥荒,陈尧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官吏和百姓都献出大米,赈济几万人。后移任庐州,因其父陈省华病重而请求辞官回乡,提点开封府界事。 后来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石为堤,堤在次年就毁坏。陈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坚固耐久,丁谓不认同,陈尧佐与之反复争论,丁谓遂将其徙为京西转运使,但最终还是按他的建议实行。移任河东路转运使,他根据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的情况,奏请朝廷免除税收。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移任河北路转运使,母亲年迈请求就近侍养,朝廷召他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因安排等次失误降职监鄂州茶场。 天禧年间,黄河决口,朝廷起用陈尧佐为滑州知州,制造木笼以减除水患,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 入朝拜相 真宗驾崩后,朝廷营造永定陵,又移任陈尧佐为京西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移任度支副使,参与撰写《真宗实录》。没有应试中书,朝廷特升其为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 天圣二年(1024年),进升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 天圣三年(1025年),移任并州知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陈尧佐替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赖其利。 天圣五年(1027年),陈尧佐参与撰写真宗一朝国史。又接替其弟陈尧咨同知开封府,累迁右谏议大夫,任翰林学士。 天圣七年(1029年),拜枢密副使。当时祥符知县陈诂治理严厉苛刻,官员打算加罪陈诂,便使县为之一空,刘太后果然愤怒;但陈诂与宰相吕夷简连亲,执政大臣以嫌不敢争辩。事情传至枢密院,只有陈尧佐说:“惩处陈诂则奸吏得计,以后谁敢再约束胥吏呢?”陈诂因此得以免罪。陈尧佐其后以给事中之职任参知政事(副相),又升尚书吏部侍郎。 出知永兴 明道元年(1032年),四月,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亲政,他首先罢黜刘太后所任用的宰相,陈尧佐因而于次年以户部侍郎之职罢知永兴军。经过郑州,被郡人王文吉以反叛事告发,传经御史中丞范讽处理,此事才辨明。改任庐州知州,移任同州知州,又移知永兴军。刘太后曾派宦官在京兆(今西安)造佛塔,前知永兴军姜遵为迎合太后,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陈尧佐上奏说:“唐代贤臣墓碑,现在已损失十分之七八了。其子孙深深地镌刻大字,是想传之千载,一旦与瓦砾等同,实在是可惜。那些没有被毁坏的,希望敕令州县完整保护。”移任郑州知州。恰逢修造真宗章惠皇后的园陵,郑州陈设之物很严格,仁宗赐书褒谕。 晚年生活 景祐四年(1037年),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再次拜相。 景祐五年(1038年),因数次出现灾异,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 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职致仕。 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辛卯(10月26日),陈尧佐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1.踏莎行·二社良辰宋代: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这首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在宋代词坛上也不失为特色之一。该词以燕子自喻,有比兴,有寄托,曲笔抒深情,韵味无穷。按当时审美标准,自然也是得“风人之旨”。这种通过燕子寄寓感恩思想的写法,对后人也有影响。 2.送王生及第归潮阳宋代:陈尧佐 休嗟城邑住天荒,已是仙枝耀故乡。 从此方舆载人物,海边邹鲁是潮阳。 3.题朝元阁宋代:陈尧佐 朝元高阁迥,秋毫无隐情。 浮云忽以蔽,不见渔阳城。 4.题华清宫宋代:陈尧佐 百首新诗百意精,不尤妃子只尤兵。 争如一句伤时事,只为明皇恃太平。 5.题上虞兰芎山宋代:陈尧佐 岩岩一峰千万寻,微茫楼阁寒云深。 巡州佐吏倚栏久,泠泠天籁清尘心。 6.题漳浦县壁宋代:陈尧佐 蛮烟渔火接鲸波,树树花枝处处歌。 况是天涯好行乐,莫教憔悴鬓霜多。 7.天圣间入参大政复寄题二章宋代:陈尧佐 罗浮山下郡,楼阁枕沧溟。 谁得闲中意,清风野吏亭。 8.天圣间入参大政复寄题二章宋代:陈尧佐 山好曾留句,城高复创亭。 登临千万境,谁与画为屏。 9.望越亭宋代:陈尧佐 飒飒西风叶叶秋,谁家烟火起沧洲。 乘闲不耐无机性,擬劝渔翁直钓钩。 10.吴江宋代:陈尧佐 平波渺渺烟苍苍,菰浦才熟杨柳黄。 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 11.吴王墓宋代:陈尧佐 惜哉吴王墓,秦帝欲开破。 应笑埋金玉,千年贾余祸。 不特虎迹销,已闻鲍车过, 又是骊山头,炎炎三月火。 12.闲步过芳菲园宋代:陈尧佐 尽日芳菲园,不见芳菲好。 茂草与斜阳,脈脈情多少。 13.野吏亭宋代:陈尧佐 野吏厌公堂,开轩出郡墙。 残花炎帝圃,斜日尉佗乡。 叠巘分诸粤,重城截大荒。 耕桑蛮聚落,烟火汉封疆。 云势飘蓬鸟,天形压夜郎。 扁舟闲得侣,嘉树远成行。 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 人家浮浩淼,鸟道没青苍。 爽垲吟魂健,虚明夏景凉。 他年重回首,牢落愧甘棠。 14.忆潮阳宋代:陈尧佐 东西楼阁与云齐,天际孤烟认恶溪。 记得幽人旧吟处,独游亭在野桥西。 15.忆越州宋代:陈尧佐 越绝豀山第一州,画图城郭几淹留。 閒思禹庙斜回首,仿佛云端见郡楼。 16.忆越州宋代:陈尧佐 稽峰倚云千仞高,澄湖倒影分秋毫。 当年逸赏有余意,徘徊不忍移轻舠。 17.忆越州宋代:陈尧佐 抽毫欲赋东南奇,云山好景惭有遗。 平波荡漾照湖渌,扁舟忆得游春时。 18.游凤栖寺宋代:陈尧佐 十里水烟迷,禅居偶杖藜。 地灵人不老,山好凤曾栖。 暑气消将盖,苔痕长欲齐。 松间何所得,泉石两三题。 19.游湖上昭庆寺宋代:陈尧佐 湖边山影里,静景与僧分。 一榻坐临水,片心闲对云。 树寒时落叶,鸥散忽成群。 莫问红尘事,林间肯暂闻。 20.游惠阳西湖宋代:陈尧佐 附郭水连山,公余独往还。 疏烟鱼艇远,斜日寺楼闲。 系马芭蕉外,移舟菡萏间。 天涯逢此景,谁信自开颜。 21.游永明寺宋代:陈尧佐 附郭山光峭若烟,倚空楼殿白云巅。 孤轩半出青松杪,颢气疑游碧汉边。 惜别擬留风外燕,伤秋因感雨中蝉。 人家掩映藏鱼浦,岛树扶疏没水天。 痛饮岂同莲社客,狂歌聊许竹林贤。 忘形且尽尊前乐,休忆楼岩与济川。 22.郑州浮波亭宋代:陈尧佐 碧玉波光四面寒,虚空簷宇出林端。 尘埃未到交游绝,绕座扁舟与钓竿。 23.知果教寺宋代:陈尧佐 萝岩山下寺,静境绝过从。 芳草二三月,碧云千万峰。 窗虚明落日,楼迥响疏钟。 恰恐重来晚,庭前记偃松。 24.游惠阳西湖宋代:陈尧佐 附郭水连山,公馀独往还。疏烟鱼艇远,斜日寺楼闲。 系马芭蕉外,移舟菡萏间。天涯逢此景,谁信自开颜。 25.归阙感怀宋代:陈尧佐 望阙二年馀,中宵梦玉除。忽闻天上诏,乍厌海边居。 归路寻芳草,空囊载旧书。君恩何以报,零泪落尘裾。 26.江潮阻风宋代:陈尧佐 按部溪山接海涛,连天风雨泊轻舠。沧溟未必全胜我,潮落潮生亦自劳。 27.忆越州 其一宋代:陈尧佐 越绝溪山第一州,画图城郭几淹留。閒思禹庙斜回首,髣髴云端见郡楼。 28.虎丘 其二宋代:陈尧佐 人间灵迹遍曾游,祇欠吴门访虎丘。今日偶来无限感,阖闾坟左剑池头。 29.洞霄宫 其四宋代:陈尧佐 萧萧红树碧峰前,为爱桃花入洞天。偶逐霓旌才百步,却忧人世已经年。 30.踏莎行宋代: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31.句 其二宋代:陈尧佐 莫愁调鼎事无功。 32.句 其三宋代:陈尧佐 千里好山云乍敛,一楼明月雨初晴。 33.句 其六宋代:陈尧佐 供帐开天苑,传呼度国门。 34.句 其十宋代:陈尧佐 公馀莫放西湖景,步步苍苔岸岸松。 35.潮阳作宋代:陈尧佐 景淡花初落,寒生海上潮。 门前归北路,微雨柳垂条。 36.潮阳作宋代:陈尧佐 静院莺啼竹,幽阑蝶在花。 登临转惆怅,斜日两三家。 37.答张顺之宋代:陈尧佐 有花无酒头慵举,有酒无花眼倦开。 正向西窗念萧索,洛阳花酒一时来。 38.洞霄宫宋代:陈尧佐 一帆高挂出红尘,万仞长歌入紫云。 莫道游仙别无侣,玉清冠盖许同群。 39.洞霄宫宋代:陈尧佐 谷口停骖上翠微,五云宫殿闢金扉。 不知何处朝元会,却见龙鸾队仗归。 40.洞霄宫宋代:陈尧佐 二天封部稼如云,流水清寒出洞门。 更爱林间盘石上,松花飘落羽人樽。 41.赴潮阳倅宋代:陈尧佐 沉醉犹难别帝州,满城春色重淹留。 公闲预想消魂处,望阙频登海上楼。 42.赴潮阳倅宋代:陈尧佐 休把空言较短长,算来齐物也无妨。 蛮民解唱升平曲,愿领闲愁入醉乡。 43.古寺偈宋代:陈尧佐 殿古寒炉空,流尘暗金碧。 独坐偶无人,又得真消息。 44.归阙感怀宋代:陈尧佐 望阙二年余,中宵梦玉除。 忽闻天上诏。乍厌海边居。 归路寻芳草,空囊载旧书。 君恩何以报,零泪落尘裾。 45.国清寺宋代:陈尧佐 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 却嫌桥下水,流去入红尘。 46.湖州碧澜堂宋代:陈尧佐 苕溪清浅霅溪斜,碧玉光寒照万家。 谁向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 47.虎丘宋代:陈尧佐 云际楼台树杪轩,孤松千尺耸平田。 危栏远思微吟好,隐隐秋帆送入天。 48.虎丘宋代:陈尧佐 人间灵蹟遍曾游,祇欠吴门访虎丘。 今日偶来无限感,阖闾坟左剑池头。 49.怀杭州西湖宋代:陈尧佐 桥影飞虹跨碧潭,熙熙亭畔柳毵毵。 扁舟载酒渔翁唱,记得闲过处士庵。 50.寄潮州于公九流宋代:陈尧佐 扁舟如叶路东西,一片滩声下恶溪。 当日亭台旧时客,相逢莫惜醉如泥。 51.寄洪州杨太博宋代:陈尧佐 南昌为郡好,楼阁沈江湄。 地暖春生早,山寒日下迟。 讼庭唯鹤立,吟树独僧期。 安得通官政,烟霞共一司。 52.寄书上人宋代:陈尧佐 阶前春色长苔斑,避俗常闻昼掩关。 一榻琴书双阙寺,片心泉石二林山。 江楼把酒云供望,松院支筇鹤对闲。 谁向风骚为消息,此身元在寂寥间。 53.寄题漳浦县斋宋代:陈尧佐 漳浦从来瘴疠深,潮阳南去更难禁。 当时三载曾无事,不放闲愁入寸心。 54.江潮阻风宋代:陈尧佐 按部豀山接海涛,连天风雨泊轻舠。 沧溟未必全胜我,潮落潮生亦自劳。 55.句宋代:陈尧佐 供帐开天苑,传呼度国门。 56.句宋代:陈尧佐 青云歧路游将遍,白发光阴得最多。 57.句宋代:陈尧佐 千里好山云乍歛,一楼明月雨初晴。 58.句宋代:陈尧佐 莫愁调鼎事无功臣。 59.句宋代:陈尧佐 君恩来万里,客路出千山。 60.句宋代:陈尧佐 争似碧澜堂上望,疏疏烟树漠汀洲。 61.句宋代:陈尧佐 风樵若耶路,霜橘洞庭秋。 62.句宋代:陈尧佐 部吏百函通爵里,从兵千骑属秋千右健}櫜。 63.句宋代:陈尧佐 门前碧浪家家海,树上青山寺寺云。 64.句宋代:陈尧佐 城中三亩宅。 65.句宋代:陈尧佐 公余莫放西湖景,步步苍苔岸岸松。 66.林处士水亭宋代:陈尧佐 城外逋翁宅,开亭野水寒。 冷光浮荇叶,静影浸鱼竿。 吠犬时迎客,饥禽忽上阑。 疏篱僧舍近,嘉树鹤庭宽。 拂砌烟丝袅,侵窗笋戟攒。 小桥横落日,幽径转层峦。 好景吟何极,清欢尽亦难。 怜君留我意,重叠取琴弹。 67.三城侍郎寄示留题延庆寺二韵诗二章顷岁予肄宋代:陈尧佐 清济园林接寺隅,水昏烟暝自成图。 当年棣鄂三冬学,今日鴒原万里途。 道契风云多感激,人非丰沛欠訏谟。 闻君又枉行春骑,应笑溪边旧截蒲。 68.三城侍郎寄示留题延庆寺二韵诗二章顷岁予肄宋代:陈尧佐 萤窗从此极研覃,坠简疑文访济南。 擬卜菟裘邻学所,龙香时爇御书龛。 69.诗一首宋代:陈尧佐 雨网蛛丝断,风枝鸟梦摇。 诗家零落景,采拾合如樵。 70.送潮阳李孜主簿宋代:陈尧佐 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 当时为撰玄圣碑,而今风俗邹鲁为。 ![]() ![]() ![]() |
|